卻說,孫策回到廣陵,召集吳景、孫賁、程普、黃蓋、韓當、淩統、潘璋、朱然,董襲、陳武、呂蒙、呂範、張昭、周瑜、孫權等商議。

孫策首先說:“因為吾太過看輕丹陽的緣故,致使我們三路攻丹陽失敗,還導致我們的水軍基本上全軍覆滅,現在生死存亡之際,來討論我們下一步如何發展?”

“我們向北可以向徐州發展,向西可以佔領九江郡和廬江郡。”呂範率先說,他是孫堅時的老臣。

“向北,現在徐州呂布空虛,徐州四戰之地,佔據之後可以向青州、兗州發展,不過曹操勢大,必有一戰。”吳景對向北信心不足。

“我們首先應該向西發展,袁術已經極其弱小了,其內部還有分崩離析的可能,所以我們要是能佔據壽春,佔據廬江,擁有巢湖後重建水軍,再爭丹陽。”張昭眼光還是獨到。

“我們要同時向徐州、壽春發展,時不我待,呂布孤傲,袁術亂弱,正好是我們的機會,如果被都曹操佔了,極有可能沒我們什麼事了。”

“曹操勢大,兵多將廣,又有攜天子令諸侯之勢。所以,我們要快,要猛,才有可能同他們爭的機會,只有我們佔據壽春、廬江,我們才能重建水軍,再爭丹陽郡。”周瑜站起來慷慨激昂的說道。

“時不我待,可我們兵力不夠呀?”孫賁問道。

“那我們就將會稽郡的兵力全部調過來。”周瑜直接回複道。

“調多少過來合適?調多了相當於戰略放棄江東,調少了不夠用呀?”程普說道。

“吾核算了一下,至少要3-4萬兵馬,方能達到我們兩頭並進的發展。我們現在江北有萬人,再招1萬,從會稽調萬人過來,只留5000駐吳縣,3000駐毗陵,其他地方各留1000-2000兵即可。這樣,我們不有4萬兵馬了嗎。”周瑜信心滿滿的細算道,“吾在壽春還有一個暗棋,浚道縣令是我們的人,”

“吾贊同周瑜,我們在江北與會稽各徵兵1萬,從會稽調萬人過來。呂範、董襲你們兩去會稽,董襲駐吳縣,呂範駐錢唐,只要能守住就行。”孫策站起來說道。

停了一會兒,繼續說道:“程普、潘璋、陳武、淩統隨吾北上,目標徐州。周瑜、韓當、呂蒙、黃蓋,以周瑜為平西將軍領軍2萬,向西佔據九江、廬江郡,孫賁、朱然負責招募新兵及訓練,張昭、吳景、孫權守廣陵重建船廠及重建水軍,先招水軍5000人。”

“諾。”眾將回應道。

其實,孫策在江北再招募1萬兵馬,5000水軍,已經有點涸轍而魚了,看來周瑜的賭性頗大,兩頭齊進的擴張就是一種極限。

在得知曹操、劉備圍攻呂布於彭城時,孫策領大軍,繞過淮陰,直趨下邳。張遼一走,孫策立馬佔一空城,隨後令大將分別下淮陰、徐縣、盱臺、曲陽等。沒多時,孫策軍就將下邳郡與廣陵郡全部收入囊中。

而周瑜則用重金收買了浚道縣縣令,領兵萬兵馬分七次於夜晚潛伏進浚道縣。

在歷陽的和縣屯兵5000,以攻佔巢縣;周瑜是絞盡腦汁,手段齊出,俟壽春有變,他則搶佔壽春,佔領整個九江郡。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魯肅在朱恆護衛下來到舒縣拜會劉勳。魯肅先找到劉曄,兩人歡談了幾天,劉曄還是沒有明確加入丹陽,但他也沒有隱瞞什麼情況,魯肅有問必答。劉曄自從天子入許,就一直有歸順曹操的心思。

劉曄將魯肅引見劉勳。劉勳也坦然相見,飲宴多日也沒同意歸附丹陽。

其實,劉勳心裡還有點生丹陽諸葛亮的氣,自從丹陽屯田令一出,廬江人員多有過江者,甚至一些小世家也投奔而去,致使廬江人口更少,作為郡守人口減少當然不高興。

他同劉曄透露,雖然袁術各各種不是,各種作死,但受其恩大,袁術在世時不可能再從第二家。

其實,劉勳自視甚高,自已也有雄心擴充地盤當老大的想法,還有就是更看好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

諸葛亮令人將高順、呂玲、貂蟬送回建業養傷,率魏延等仍潛回到壽春。一到壽春才知曉,袁術去投奔手下部曲陳蘭、雷薄,被拒城外,又回到壽春了。

諸葛亮立馬下令啟動偷襲壽春、廬江的計劃。眾將早已磨拳擦掌等候多時,斥候訊號一到,徐庶率甘寧、黃忠二萬水陸大軍直襲壽春,黑尚領5000軍經水路直趨舒縣,賀齊領5000軍從水路直擊巢縣。

徐庶、甘寧、黃忠從水路很快就趕到壽春,剛好是袁術死的第二天。

袁術死後,眾人皆無主張,閻象建議去帝號自立,張勳則想投孫策,楊弘想投丹陽(楊弘已經被劉邕威脅收買了)莫衷一是。

袁胤、黃猗等人,懾懼曹操威脅,不敢發喪,想抬著袁術的棺木及家小投奔廬江劉勳。

浚道縣離壽春70多里路,急行軍二個半時辰就能趕到,周瑜領萬餘兵藏於浚道縣,只等壽春城內的陳橫、孫漢發出訊號。

陳橫是壽春城的東門衛值守軍候,陳橫是周瑜的內間;孫漢是孫策同族旁支,留在壽春成為世家的一支,孫漢與周瑜約定,助周瑜偷襲壽春後其任壽春郡丞;

袁術一死,當天陳橫與孫漢分別派人去報信,約定第二天晚寅時,於東門城樓上點火三堆,引周瑜軍偷襲壽春。

卻說壽春城東門陳橫軍候,當晚恰好被上司程文司馬宴請,一直喝到丑時才放其迴歸。

陳橫丑時一刻才回到東門值守,馬上就去巡視了一圈,見並無異常,逐安排一親信去孫漢家,將孫漢家1000家兵引至東門附近協助他奪取東門,並開啟東門迎接周瑜進城。

周瑜得信,晚上亥時領萬兵出發,同時令和縣的呂蒙領5000兵馬出發攻取巢縣。

周瑜丑時三刻到了壽春東門外,寅時剛過,就見壽春東門城樓上點著了三堆火,周瑜也點三堆火回應,東門嘭的一聲就開啟了。

周瑜立馬指揮全軍衝進城去,令韓當領軍控制壽春城門,黃蓋隨周瑜領軍佔領袁術皇宮及府庫。

可他們剛進入城內500步不到,就遭到了如雨般的箭矢,頓時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猛將韓當還以為只是驚動了袁術的守城兵馬,立馬大喊一聲,“快!加速透過!”可話音剛落,就看見火光四起,射過來一波火箭,引燃了道路旁邊的民房。

周瑜見城內火光四起,就知道中埋伏了,立馬大喊:“撤!全軍後隊變前隊,黃蓋率軍殺出去!”。

周瑜知道中了埋伏差點跪了,怒火中燒,瞬間心臟就受不了了,親兵見周瑜臉色漲紅,身體搖搖欲倒,扶著周瑜就往外逃。此時的周瑜是清醒的,還不忘命令道:“韓當引前軍斷後!”

可火光一起,東門外兩側同時衝出兩支軍隊,左右夾攻掩殺過來。

黃蓋勇不可擋,奮力殺出一條血路,可回頭一看,周瑜被圍住了,不顧身上多處受傷,立馬回身殺了回去。

在黃蓋的接引下,在周瑜親兵的奮不顧身拼死的阻攔下,周瑜隻身隨黃蓋逃出。

韓當領兵斷後,拼死搏殺,剛衝出城門口,就遇到黃忠。

黃忠一刀力劈華山就將體力耗盡的韓當震退,黃忠夾馬往前挺刀一探,一刀切在韓當的咽喉上,半個脖子就被切開,血一下子就噴湧而出,韓當的腦袋往後一仰,人也隨著倒地。

殺了韓當,黃忠大喊:“投降不殺!跪地不殺!”

周瑜兵一見韓當被殺,瞬間失去了主心骨,還被包圍在城裡,想衝殺出去比登天還難,只跪地投降才是生路,逐紛紛棄械投降。

一個時辰後,壽春城就安定下來。經統計,殺死燒死3500多人,投降10500多人,逃走不到1000人,跟隨周瑜、黃蓋逃走的不到200人。

原來,袁韜手下一斥候從淮陰回壽春,路過浚道時已經半夜了,可卻發現有一支不小的運糧隊,半夜運糧食進浚道,回來後彙報給了袁韜。

諸葛亮、袁韜、劉邕一聽就得出浚道縣怕是隱伏一支兵馬,人數還不少,應該在萬人左右,否則不需要晚上偷偷的運糧食。

袁術兵馬在壽春,不會放在浚道。曹操的兵馬還在徐州,淮南應該不會分一萬多兵馬隱伏於浚道。那就只有孫策軍了,所以諸葛亮馬上佈局準備坑一波。

諸葛亮令全琮出城,子時引徐庶領一萬兵悄悄的進城,在楊弘的幫助下,換上袁術軍的服裝,所有人在右臂上綁一條白毛巾以示區別。

在戚寄、秦翊引領下迅速控制壽春北門、西門、南門,令魏延領5000分左右兩隊埋伏在東門外兩側,以火光為號,一起殺出。

宴請當然也是諸葛亮安排的,程文軍司馬是秦翊的同鄉。只是沒想到,時間銜接的這麼好,好像演電影安排好的一樣。

本來諸葛亮推算,說不定魏延要藏在城外一兩天。不過,諸葛亮與周瑜兩人不約而同的定下偷襲壽春的時間,是袁術死後的第二天,也算是英雄所見略同。

卻說賀齊領5000軍從水路直擊巢縣,是先一步到達,埋伏在巢縣外的樹林裡。

諸葛亮指令一到,賀齊領軍殺出,沒遇到什麼抵抗就攻破城門,迅速佔領全城。

袁術軍已經無糧,大家都想各奔東西,無心堅守城池,巢縣縣令也想逃跑,只是沒有好去處,現在有人攻城,立馬投降保命。

賀齊令全城宵禁,任何人家不許點燈,嚴禁外出,只留2000兵守城,賀齊自領3000兵埋伏城外。

寅時,果有一軍前來偷城,當他們快爬上城牆時,城頭上火光突然亮起,接著喊殺聲四起,石頭、短木、箭矢接踵而至,攻城兵紛紛跌落下來,呂蒙軍頓時死傷慘重。

呂蒙見此,就知不好,慌忙喊:“撤!”立馬鳴金退兵。

可話音剛落,側背後又一軍殺來,呂蒙大驚,脫口而出:“不好,中埋伏了!撤呀!”,呂蒙逐向著和縣方向撒丫子就跑。

原來諸葛亮送來一綿囊,內寫:“子時攻城,道浚縣發現孫策軍,預其定會前來偷城。”

卻說全柔領3000兵本來是佯攻歷陽的,可接到命令改成了:“子時猛攻歷陽,破城後保留孫軍旌旗,伏一軍於城外,可能有敗軍來歸,可伏擊之。”

全柔依計行事,摸黑到歷陽和縣城外,子時攻城,一下就全力猛攻,打了孫賁一個措手不及。

孫賁根本想不到前腳呂蒙率5000人去攻袁術,當夜就有人來攻,城裡只剩1000新兵,等孫賁整軍來防時,已經攻破城門了,孫賁只能棄城而逃。

全柔領軍不到半個時辰就攻破和縣,大大方方地全軍換上孫策軍服,安排1000軍出城埋伏。

卻說呂蒙率軍逃跑,於半路上不斷收攏潰兵至午時,共得2000人左右。敗軍士氣低迷,大家垂頭喪氣往和縣走。

到達和縣,已經是戌時了,此正值黃昏天色黑沉,依稀能見城頭還是孫策的旌旗,兵服也是一樣的,根本未作他想,於是就叫開城門,抬腳就進城了,剛進了一半。

前頭有個士兵說了一聲:“唉,吾好像不認識你!”

話音剛落,就聽見一聲:“殺”,瞬間箭矢如雨點而下,一百多人就倒地不起,呂蒙軍慌忙抵抗,又見城頭火起。

隨即,身後傳來喊殺聲,呂蒙敗軍遭前後夾擊,且處在城門口的位置,前後都展不開,一時死傷慘重,呂蒙拼死殺出,狼狽而逃。

事後,周瑜逃回廣陵,一病不起,聽斥候回報在壽春確實敗於丹陽諸葛亮之手,一口血噴出,暈倒床上。

及至孫賁逃回,丟了歷陽和縣,周瑜又是氣不打一處來,再次吐血暈倒;等到呂蒙僅帶三十五人逃回廣陵時,眾人都不敢稟報給他知曉了。

周瑜躺病床上,越想越氣,明明只隔70多里,為什麼諸葛亮還能趕在他之前奪下壽春?為什麼內應發現不了兩萬人進城?

周瑜心想,難道諸葛亮真是吾的剋星?一步快,壽春、巢縣、和縣處處快。壽春是埋伏,巢縣也是埋伏,和縣還是埋伏,諸葛亮你就不能換個招數麼?即生瑜何生亮之感的陰影,已經縈繞在周瑜的心上,揮之不去。

其實,孫策周瑜分兵共取徐州、壽春是逼不得已,自從沒了水軍,被江一分為二,孫策選擇回兵江北,就註定他們選擇了江北。

如果孫策周瑜一起來搶壽春,諸葛亮未必能如此順利,至少在壽春城外必打上一仗。

壽春歸屬就不一定了,兩敗俱傷那麼就誰也守不住壽春,最終還可能會被曹操優勢兵力佔領。

即使孫策佔領了壽春,佔了廬江郡、九江郡。可曹操勢大兵多將廣,守江必守淮,要是沒有徐州下坯,在優勢騎兵之下,九江郡是肯定守不住的。

僅僅一個壽春城,就算上廬江郡全部給了孫策,戰略空間太小,沒有迂迴與發展的空間,也只能苟延殘喘。

沒有水軍廣陵是守不住的,沒了廣陵再守不住九江郡,與江東會稽、吳郡立馬斷開了,以孫策周瑜此時的兵力完全守不住兩個地方。

所以諸葛亮的興起,提前一步佔據丹陽郡,又打敗孫策的三路進攻,就註定孫策周瑜在江北非常困難,再加上他們涸澤而漁的徵兵,又沒有時間練兵。

即使有小霸王孫策,有智計多謀的周瑜,有諸多大將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不過假如給他們一年的時間,讓他們佔據江北廬江郡、九江郡、廣陵郡,再加半個徐州守住下坯,他們就有一爭天下的實力了。

假如畢竟只是假如,如果是這樣,就沒有諸葛亮什麼事了,這當然是不可能的,諸葛亮心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