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蜚語四處飛揚,人們紛紛談論著凌不疑為拒絕婚約而前往隴西的訊息。這些傳言如同狂風暴雨般席捲而來,直至傳入深宮之中,宣後一封懿旨,召裕昌進宮。

宣後的長春宮裡,文帝、宣後與越妃正等待著裕昌的到來。文帝看著短短几日消瘦不少裕昌,心中不禁泛起了一絲疼惜。儘管凌不疑是他的養子,他對其寵愛有加,但裕昌作為他的親侄女,也是從小看著長大的孩子。

“裕昌,此事是那豎子對不起你,你現在是如何想的?”

裕昌低垂著眉眼,輕聲對文帝說道:“裕昌懇求陛下收回我與凌將軍的賜婚。凌將軍對我並無半點情意,我亦不願再給他增添煩惱。從此以後,各自安好,男婚女嫁,兩不相干。”

裕昌啊,你可曾想好,一旦聖旨收回,你和他就再無迴旋餘地了。文帝心中仍想撮合二人,因為在他心裡,唯有裕昌才是凌不疑最相配的新婦。

“裕昌想清楚了,懇請陛下應允。”文帝還想說些什麼,卻被越妃瞪了回去。

裕昌站起身來,恭敬地向三人請辭:“經歷了諸多波折,裕昌心生嚮往,想外出遊歷一番,特此向陛下與娘娘請辭。”

三人面面相對氣氛略顯緊張,這時越妃輕聲開口,試圖打破沉默:“裕昌,你已經想好要去哪裡了嗎?”

“蜀中,我聽聞那裡景色宜人,地貌千變萬化,令人嚮往。”聽著裕昌要去蜀中,三人聽後都如釋重負。

儘管是裕昌主動提出取消賜婚的要求,但在過去,她對凌不疑的深情厚意一直是眾人有目共睹的。恐怕裕昌只是一時衝動,才會選擇前往隴西。現在她萌生了去蜀中的想法,或許對她來說,這是一個新的開始。

在那離那日,汝陽王妃囑咐著裕昌,讓她務必小心行事,照顧好自已。她的話語中帶著哽咽,淚水不禁從眼角滑落。站在一旁的汝陽王見扶著汝陽王妃,安慰著她。因為裕昌的緣故,這對曾經彼此厭倦的夫婦逐漸找到了和諧相處之道,關係變得融洽起來。

“大父、大母,如今嫣嫣無法常伴左右,請你們務必保重身體。大母如今我與凌家再無瓜葛,大父,您也離開三清觀回到王府吧,否則僅留大母一人守在這空蕩蕩的王府。”裕昌關切地提醒道。

“好,我會搬回來,現在時間不早了,你得趕緊上路。別忘了經常給我們傳些訊息。”汝陽王心中雖有不捨,但他知道讓裕昌學會獨立對她來說是一件好事。

裕昌踏上馬車,輕輕掀起車簾,回首凝望,那曾經生活十幾年的王府漸行漸遠,漸漸消失在視線中。

隨著馬車的漸行漸遠,直至消失在視線盡頭,兩位老人淚眼抹著眼淚,地相互攙扶,緩緩返回王府。

這幾年的裕昌四處遊歷,看到許多的風景,山川河流。也見到了人間疾苦,因為戰爭流離失所的人,這時,她才知道,自已作為一國郡主一直活在小情小愛當中,從未有為百姓付出過半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