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大綱

故事核:

小說講述了80年代末期,濱湖鄉光混村一對鰥寡男女因狗結緣,在村支書的支援下,帶領村民興辦企業,成立合作社,引進外資,發展旅遊業,不斷與黑惡勢力和腐敗分子作鬥爭,艱苦奮鬥三十年,改變家鄉面貌,實現全村無光棍,集體搬進鳳凰村,陽光路上奔小康的故事。

主題思想:

小說透過男女主人公帶領村民脫貧致富,改變家鄉面貌,實現集體搬遷,光棍村更名為鳳凰村的故事,謳歌了貧窮落後的農民努力奮鬥,勇於創新的精神,頌揚了黨的改革開放政策是農村脫貧致富的陽光之路。

型別:

鄉土\/婚姻家庭\/創業\/年代文

情節設定

內容梗概

主線-----

村民王大奎和寡婦陳曼在老支書的支援下合夥種植蔬菜大棚,帶領村民開發蔬菜基地,創辦鴨業公司,開發湖田養殖,成立農村合作社,引進外資開發溼地生態園,種植萬畝荷花塘,協助兒子、兒媳重建娘娘廟,開發旅遊業,重建家園,實現了村內無光棍,集體搬進鳳凰新村,一起走上富裕的陽光之路。

起:陳寡婦在溼地割蒲草,到荷花塘沐浴時,被附近掏鳥蛋的張窮硬發現,於是其淫心激盪,撥開蘆葦層窺視,被寡婦的大黃狗發現,張窮硬危險之際,“大黃”被飛來之石擊中,“吱吱”的叫著原地轉起圈來,窮硬得以逃到堤上去。想不到投石人是村支書李紅軍,以此開始了光棍村的故事。

第二天陳寡婦在打穀場曬蒲草,王大奎在自留地種菜,寡婦的狗撒歡,毀壞了王大奎的辣椒苗,於是發生了人狗大戰,演繹了一場鰥夫被狗咬,寡婦救鰥夫,因狗結情緣,老支書保大媒的故事,揭開了男女主人公創業,愛情,家庭的序幕。

湖濱鄉惡勢力猖獗,光棍村社會關係複雜,派出所所長橫行鄉里, 張窮硬護女心切,以襲警罪入獄,女兒春梅被迫離鄉;“刀疤”為春梅引路,結識貴人杜鵑去深圳;王大奎的養子春喜深圳打工,被毒梟拋身山崖,海爺趕海時遇難而救,揭開了光棍村年青一代的人生歷程。

王大奎和陳曼的家鄉創業和春喜春梅的打工經歷,演繹了光棍村人走在陽光路上奮鬥的艱辛。

承:大奎和陳曼在老支書的撮合下成立互助組,從種植大棚蔬菜到開發蔬菜基地,成立蔬菜公司,一步步實現跨省銷售,實現了脫貧致富。為拓寬創業渠道,建設養鴨場成立了《濱湖鄉春曼鴨業股份有限公司》。

光棍村委會換屆選舉,王大奎當選村副主任,號召村民擴大養殖業,大奎和老支書勾畫出鳳凰村藍圖,成立村民合作社,把湖產品推向外地市場;村長彪子開張小酒館,老婆組織賣淫嫖娼,張鄉長權錢色交易,村主任拿下鳳凰村工程承包權,馬傲建築隊開工,光棍村人開始人心惶惶,出現組織上訪事件。

轉:故事跌宕起伏,村主任小酒館被封,老婆離家出走。鳳凰村開工建設。鴨業公司屢遭暗算,鱉熊往鴨場運送劣質飼料,導致群鴉得病,彪子指使情婦盜用商標包裝三無產品,幼兒園孩子中毒死亡,春曼公司被封登上輿論風口。春梅生母認親,老茂堅決不認。新村樓房坍塌傷人,建築隊長馬勇被捕,一幕幕大戲逐漸展開,環環相扣,激烈複雜,驚心動魄。

合:2000年節光棍村舉辦集體婚禮,春喜和春梅喜結良緣,王聰調湖濱縣任副縣長。

王大奎和加拿大駐華辦事處總經理錢德望結緣,開啟了一段塵封的歷史,成全了一個悽美的故事,原來自已的養子春喜正是錢德望的親生兒子。

王大奎引進外資,復墾千畝湖田種植萬畝荷塘,成立《濱湖漁業荷花仙子有限公司》,事業蒸蒸日上。

春梅為了完成義母的遺願,回村修建娘娘廟,巧遇同胞弟弟,在生母病危中含淚認母。桃紅畢業回國建立湖濱旅遊公司,全村喬遷新居,光棍村更名鳳凰村。

娘娘廟落成慶典,省市縣政協,佛教協會剪綵,深圳佛教協會派員為杜鵑女士雕塑揭幕,揭幕人正是杜鵑的前夫和現夫人女士,陪同的是春喜的乾媽老房東。

光棍村成為濱湖鄉一顆璀璨的明珠,登上中央電視臺。

輔線:

透過春喜和春梅深圳打工創業,歷盡磨難報效家鄉的歷程,體現了年輕人的時代感和責任感以及家鄉情結,錢德望回國支援家鄉建設,找回知青時代的初戀和遺棄的兒子,一段往事的追憶實現了心理救贖,從側面展示了50年代人的人生經歷。

1:春梅張窮硬的養女(70年出生),為生計到歌舞廳賣唱被賊所長欺負,賊所長以賣淫女為名抓捕春梅,養父張窮硬為護女兒,辱罵警察獲三年徒刑。

春梅為躲避賊所長,在仁哥“刀疤”的幫助下,隨杜鵑去深圳,拜為義母。三年後杜鵑因心臟病離世,春梅和保姆料理義母后事,捲入杜鵑家族紛爭,族人因爭奪杜鵑遺產不能遂願,放火焚燒別墅砍傷春梅,被捕入獄。

張春梅在醫院遇春喜,春喜在醫院護理春梅,形影不離,把春梅接回公司租房療傷,私定終身。春梅痊癒後,協助春喜經營家鄉湖產品。

2019年養父張老茂去深圳商議女兒婚事,與保姆菜市場買菜時,保姆遭遇車禍,老茂在替女兒護理保姆過程中產生情愫,春梅和春喜積極成全老人的心願,後終走進婚姻殿堂。

春梅2002年遵義母遺囑回鄉籌建娘娘廟,在一次事故中認識了自已的同胞兄弟,在弟弟的說服下含淚認母。

2:春喜王大奎的養子,上學時暗戀張春梅,中考時因幫春梅回家取准考證,路遇車禍誤了中考,14歲輟學倒賣水果生意,倒騰電子錶眼鏡之類的小商品。

21歲時(90年)獨自去深圳打工,兩次九死一生,因幫老闆策劃工程投標被人暗算,拋下山崖滾入大海被海爺救起,先跟海爺兒子海生倒騰海鮮生意,後開辦海產品銷售鮮公司。

98年醫院遇春梅,出院後兩人一起經營家鄉湖產品,在繼母的操辦下和春梅結婚生子。

2010年在弟弟王聰那裡得知錢德望和蕭然是自已的親生父母,產生了強烈的牴觸情緒。聲稱自已的親生父親是王大奎,義父海爺,義母房東,繼母陳曼。再也沒有其他的父母了。

面對養父繼母的勸導,春喜難以接受,賭氣開車外出,出了車禍,在醫院缺少血源的情況下,70多歲的親生父母毫無遲疑的獻血,甦醒後得知原委的春喜,跪拜父母,認祖歸根。

3:錢德望(49年出生)和女友蕭然都是69年的下鄉知青,一起落戶濱湖鄉後窪村,兩人在知青點生一男嬰(春喜),成為當時的爆炸性新聞,蕭然母親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偷偷將嬰兒丟棄,被張大奎收養。

77年(28歲)恢復高考後,錢德望考取藍天經貿學院,畢業後留學加拿大獲取博士學位,87年進入加拿大暢想公司,因業績優秀,96年回國擔任上海暢想合資公司總經理。

99年錢德望在省招商洽談會上認識了王大奎,對濱湖鄉產生濃厚的興趣,決定與大奎聯手創辦“濱湖荷花仙子有限公司。”

2000年湖濱縣縣長王聰在與錢總的一次交談中,發現了錢總藏在心底的秘密,王聰在和父親王大奎聊天時無意中提到此事,王大奎斷定兒子王春喜就是錢德望丟棄的兒子。

蕭然(48年出生)78年回城後,先是在一家洗浴中心工作,後分配到縣紡織廠,因錢德望出國留學,受父母逼迫嫁給姨表哥葉林。葉林是洗浴中心的會計,結婚後生一個女孩,92年孩子5歲時食物中毒身亡,“砸三鐵”時蕭然被裁下崗,同年秋天丈夫因車禍喪命。蕭然一病不起。

丈夫死後,蕭然整日思念兒子,思慮成疾,多次去濱湖鄉尋找無果,一次偶然的機會從侄子那裡聽到錢德望的訊息。

錢德望至今未婚,他收到過蕭然結婚的信,聽到過蕭然生個孩子的訊息,也拒絕過追求他的女孩,但聽到蕭然的現狀後,十分愕然,當即開車去湖濱縣城醫院探望蕭然,兩人相見失聲痛哭,錢德望把蕭然接到省立醫院治療。

大奎和陳曼去省城去探望蕭然,把春喜的訊息告訴了錢德望和蕭然。兩人驚喜若狂。蕭然的病很快好起來。蕭然和錢德望認子

人物設定:

主角

男一號王大奎50年出生,性格特點:樂善好施,善於學習,廣納人才,人生格言是“命運始終掌握在自已手中”,敢為人先,不忘初心,帶領大家一起致富,農民企業家的典型代表。

男二號春喜69年出生,王大奎的養子,自幼習武,具有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性格,深圳九死一生,知恩圖報,對養父母百事孝為先,在億萬富翁的生父面前不為金錢所動,當得知從未謀面的生母病危時捨身救母。

女一號陳曼56年出生,初中文化,性格特點:自信有信仰,良妻賢母,注重孝道,心胸開闊,做事縝密,是一位上的去廳堂下得去廚房的優秀企業家。

女二號張春梅72年出生,高中畢業,天資聰穎,出汙泥而不染,性情剛柔相濟。注重孝道,

配角:

1:老支書李紅軍32年出生,退伍軍人,小說中的靈魂人物,光棍村人的主心骨,鳳凰村的總設計師,為人正派,沒有私心,辦事公平正義,執行上級指示精神不走樣,擔任村支書50年,苦於沒能改變光棍村的貧窮面貌,全力扶持大奎創業,構建鳳凰村的藍圖

2:餘大成村會計57年出生,支部書記,是光棍村的明白人,自幼練習拳腳,性情中人。處事圓滑精靈,當會計賬目清楚,李支書的軍師,王大奎創業初期的精算師,人送外號“鐵算盤”,當支書較與嚴謹,始終保持著仗義與鄉民意識。

3:桃紅75年生:陳曼的女兒,性格細膩婉約,情感豐富。4:桃紅陳曼的女兒,因追求王聰,奶奶強加干預,賭氣出國留學,畢業後嫁給一個法國博士生,2010年回國在濱湖縣開辦旅遊公司。

4:張三妮80年出生,婦女主任,外來妹,性格爽朗,大大咧咧,呼天叫地,說話少思考,人送外號炮筒子,但立場堅定,正能量,是農村婦女幹部的典型。

5:王聰王大奎的小兒子,自幼好學,早年性格內斂,是光棍村第一個大學生,從小接受過奶奶的傳統教育和父親的身教言傳,滿滿的正能量,畢業後一路隨風,官運亨通。王聰王大奎的次子。(72年出生)86年考入北京

法學院,96年分配到湖濱省政法委工作,2000年調到家鄉湖濱鄉擔任副縣長,2010年認湖濱縣委書記。

6:張老茂(70年人),人窮嘴硬不服窮,人送外號張窮嘴硬,話不養人,早年喪父,中年喪母,因喜歡寡婦陳曼,偷摸寡婦門,人稱花心王。年輕時,在村北邊溝撿一女嬰取名春梅,視如生命,曾因女兒得罪警察被判三年刑。

99年去深圳商議女兒婚事,遇到女兒家保姆遭車禍,精心護理,兩人產生愛意,在女兒女婿的支援下走進婚姻殿堂。

7:黨委書記趙永紅,湖濱鄉鄉長,書記、湖濱縣政協主席。

賊勇派出所長,依仗舅舅縣政法書記的權勢,橫行鄉里,欺男霸女,致使張老帽進了大獄,女兒春梅無家可歸,春梅的閨蜜妻離子散。

2:彪子,58年出生,村主任一表人才,光棍村多年的村主任,但無所事事,不求上進,花錢娶了個外鄉女人,水性楊花,早年開個小賣部,經營些油鹽醬醋之類,改革開放後做大小酒館生意,從外鄉找來幾個小姐,能歌善舞,淫亂無度,小酒館的生意火爆,一度成了某些政府官員淫亂的場所,在老婆的裙帶下結識了鄉長,派出所所長等一些人物。

村委會換屆時預感到可能落選,利用賄選拉票,請客送禮,老婆陪睡的辦法成功獲選,後與表哥沆瀣一氣,買通鄉長奪下鳳凰村承包工程。

但是因禍起蕭牆,表哥馬傲的建築隊伍由鄉村建築隊組成,沒有設計能力和資質,單位追求效益,偷工減料,導致樓房倒塌照成傷亡事故。

馬傲判刑,彪子記大過處分,鄉長被調出湖濱鄉政府。透過招標縣建築公司承攬鳳凰村建設。

3張守財鄉長,湖濱鄉副鄉長,鄉長利用職權索賄受賄,善於權色交易2010年被雙規。

4:鱉熊父子小農意識,自私自利,搬弄是非,農村地痞流氓的形象。

愛情線

1:王大奎和寡婦陳曼的愛情線,因大黃狗結緣,共同承包土地,種大棚,建鴨場,成立鴨業公司,成就了自已的事業,成為光棍村脫貧致富的帶頭人。

2:春梅和大奎的養子春喜是初中同學,春喜多年暗戀著春梅,春梅中考時忘帶准考證,王春喜幫春梅回家去取,耽誤中考停學回村勞動,春梅感到內疚,一直感恩於心。但因養父名聲差,自已歌廳賣唱壞了名譽,不敢奢望與春喜交往。

春梅與春喜深圳相遇,私定終身。陳曼得知春梅和春喜相愛時,主動撮合使他們喜結良緣。

4:蕭然和錢德望的愛情線:

蕭然和錢德望高中同學,69年兩人一起下鄉,分配在湖濱鄉知青點,同吃,同勞動、同學習,70年在知青點生一男嬰,被蕭然母親丟棄。為消除影響,鄉知青辦蕭然調到蛤蟆窪村插隊。

兩人分開後,仍然愛著對方,經常約會,兩人78年回城參加高考,蕭然落榜,錢德望考取藍天經貿學院,畢業後到加拿大留學,蕭然先後在洗浴中心和紡紗廠工作,兩人互通訊件,約定錢德望畢業回國後結婚,蕭然母親一直對錢德望耿耿於懷,逼迫女兒嫁給了表哥。蕭然擋不住母親的逼迫和錢德望遙遙無期的迴歸,含淚給表哥結婚,後因家庭的變故,患上抑鬱症。

錢德望在加拿大博士畢業後,沒有回國被加拿大一家500強企業招去,在回國結婚和事業上選擇了事業,背叛了和蕭然的約定。

錢德望在得知蕭然結婚生子後,心中始終不能釋懷,拒絕了暗戀自已多年的同學瑪利亞和董事長招婿的請求。回國後,在於湖濱鄉王大奎認識後,喚起尋找丟棄兒子的慾望,決定在湖濱投資。

偶然間得知蕭然的訊息,難以自制,馬上去見蕭然並送他醫院治療。在大奎夫婦醫院探望蕭然時,告訴她春喜是她兒子,蕭然抱住陳曼泣不成聲。

大奎陳曼做春喜工作無果時,以洽談生意誘騙春喜到省城認親,錢德望夫婦經歷了春喜不願相認的難堪,當春喜賭氣開車離開省城突發車禍,醫院搶救沒有血源時,錢德望夫妻爭著獻血的情景感動了在場人。

春喜甦醒後被親生父母的行為所感動,跪拜父母認親。

小說大結局

大結局

一個錯綜複雜的群體在陽光路上組成一個大家庭,天作之合,地配良緣,其樂融融。

以王大奎陳曼為主線的一對鰥寡男女,鋪設出春喜、春梅一對遺棄的孩子,春梅遇到貴人杜鵑改變了自已的命運,同胞弟弟的出現,化解了與父母的恩怨情仇。

錢德望一生的苦守,終於找回初戀情人蕭然,春喜得益於養父大奎的培養,創業路上九死一生,感恩於女房東和海爺的搭救,遇到了自已暗戀的春梅,在大難中得到親生父母救護,親情化解了恩怨,認祖歸宗。

張老茂收養春梅中年未娶,與保姆的巧遇在養女女婿的撮合下成就了自已美好姻緣。

在娘娘廟落成剪綵的時候,香港深圳來了兩班遊客,在縣政協趙主席帶領下來到娘娘廟慶典會場,為廟中的雕塑杜鵑女士揭幕。揭幕人正是杜鵑的丈夫和現夫人女士,陪同的是春喜的乾媽老房東。

春梅春喜喜極而泣,實現了親人大團圓。

引子:

濱湖大堤坐落在魯蘇北交界處,京杭大運河的中段,昭陽湖和微山湖在這裡交匯,隸屬濱湖鄉所轄,堤岸邊住著零星的漁民,歷代靠湖謀生。

堤內是煙波浩渺天水一色的湖泊,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漁歌互答,四季景明。

堤外是廣袤無垠的溼地,蘆葦蒲草,灌木層和成片的樹林,棲息著無數的鳥類,生長著茂密的水草和野生植物,向外延伸的是星羅密佈的村落。

早年間這裡有座寺廟,廟裡供奉著兩位娘娘,香火旺盛,朝拜者樂驛不絕,鄉里人叫它娘娘廟。

老人們常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這兒原本是塊寶地,鄉民富庶殷實。

傳說乾隆下江南時曾經夜宿昭陽島,第二天龍船路過娘娘廟時突然擱淺,乾隆爺一籌莫展,有位大臣建議到娘娘廟拜祭,於是乾隆爺隨眾臣上岸進香。

娘娘早知原委,喜迎萬歲,笑開尊口,當即請來趙財神護駕,瞬間,乾隆爺和眾臣乘雲駕霧飄然而去,直奔江南。至今龍船依然停靠在湖堤邊。

有一年深夜,娘娘廟突然坍塌了,塌後無人修繕,斷了香火。沒幾年光景,村子裡少了壯男女娃,多了鰥寡老人,再沒了往年的興盛。

這娘娘廟就是現在的光棍村

據村裡老年人講,曾經有個和尚化緣路過此地,遇一孩童,打問這村子叫什麼名字?孩童順口說道“光棍村。”

老和尚訪遍村子,除了老者,果然都是些沒媳婦的人,和尚自言自語道“娘娘走了,剩下來的自然是光棍,”然後浮塵而去,“光棍村”以此而得名。

日子久了,人們慢慢的忘卻了“娘娘廟”,解放後湖濱縣地名普查時,村長上報時報的是光棍村,從此光棍村就成了有案可稽的合法村名。

《走在陽光路上》就是發生在千年娘娘廟百年光棍村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