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中的新增人物有點多主角不止兩個,還有一個叫葉清清。主角團改變,三人探案組是李相夷和李清月、笛飛聲(方多病太小)。人物形象可能會有一點點出入,請見諒。

文章前期會有一點虐的劇情,但後來會是HE。

另外,真的不是因為我想要廢話是因為必須要1000字才能發出來主要是不想瞎湊字數,寫一篇感言……

如果大家不想看的話,可以直接跳到第二章。

謝謝。

老王與李蓮花

老王這個人物呢,出自著名作家,翻譯家楊絳筆下的一位人物,他是七年級下冊語文書上的一篇課文中的人物。老王的經歷呢?說慘也慘,說他幸運呢,卻也是幸運。

首先我們先來談一談李蓮花。李蓮花原名李相夷15歲成為天下第一,17歲建立四顧門,20歲問鼎中原武林盟主。他甚至可以運用內力已經厲害到了可以下雨不打傘,灰塵沾衣即走的效果。

在那時的人眼裡,他,是神話一樣的存在。他,是他人口中的天之驕子,受上天的眷顧。

他的師兄偶然一次在揚沙谷遇害金鴛盟劫走他師兄的屍體。

終於,有一日他在東海與金鴛盟盟主笛飛聲決戰。在此之前,四顧門中,雲彼丘受金鴛盟聖女角麗譙挑唆,給他下了碧茶之毒。

他與金鴛盟在海上決戰。一人,獨自面對金鴛盟的兩艘大船,戰至少師失落碧茶毒發。

他與笛飛聲兩敗俱傷,雙雙落入海中。後來,他被衝到岸上,一路上,聽到了很多很多的風言風語,一路強撐著,走回了四顧門,最後卻聽到了門中的一片怨恨之語。

最後倒在東海邊,被無了方丈所救,成為了一代江湖遊醫李蓮花。

劇中以及原著中的他,不管什麼時候都老是在重複一句話,

“李相夷已經死了,李相夷已經死了!”

他看不慣以前那個自負狂妄的自已,他一心認為四顧門的五十八位弟兄是因他而死的,師兄也是因他一時賭氣,而被他害死的。直到最後,他才發現原來一切都是個騙局。他原諒了四顧門曾經害過他的所有人,卻唯獨不肯原諒自已。

如今的四顧門門主肖紫衿,因為不信任喬婉娩,非要逼李蓮花與他一戰。他擔心喬婉娩,會因為李蓮花回來而變心。

在望江亭處,李蓮花幾乎已經看不見路了,他的視覺已經漸漸消退,只有觸覺和聽力仍在。五感漸失的痛苦,沒有人會理解。

就在那裡,肖紫衿逼李蓮花一戰,李蓮花迫不得已斷了少師劍。

他說:“劍斷人亡,世上再無李相夷,也再無李蓮花,你可以放心了。”

言畢,他縱身向下跳去。

一紙遺書浪淘盡,一代天驕,最終卻落得個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的下場。

那是他的一生。

我們欣賞著,站在神壇的天下第一;我們也欣賞那個被同門兄弟所害,卻仍能學會放下的李蓮花。

他放下了那些仇怨,他也做到了。

他做過天上被他人追逐的光,照亮過無數的人;他也做過人間的草木,看盡人間悲歡離合,仰望天上的月。

他有一念心清淨,蓮花處處開的覺悟;有重去去重去去,來時是來時的灑脫;亦有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的瞭然放下與悵然;他更明白,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道理,人人都懂,可是真正做到卻很難。

他,既是李相夷,那個十五歲一戰成名的天下第一。

他,也是李蓮花那個醫活死人肉白骨的神醫。

他無論是什麼身份,都有著自已的優點,他無論何時都將是他人江湖一夢間追隨的光,耀眼而又奪目,活成了自已的樣子。他或許一生都在尋找,尋找自已,尋找他人,可是我們自已反思,誰又不是在一生中忙碌而尋?

他所代表的,既是他自已,卻也代表了現實中的大多數人,有的人只為故事中的人而嘆息,殊不知我們本就是那故事中的人。

上面這是李蓮花的故事,接下來讓我們來談一談楊絳筆下的老王。

老王是舊社會時期一個蹬三輪的人,他是一個底層人民,他只有一隻眼睛,另一隻眼睛是瞎的。

很多乘客都不願意去坐他的車,他那隻好的眼睛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見。老王非常的老實,他送的冰是按照真真正正的正常價格來送的,沒有剋扣過。他最老實也沒有看透過作者夫婦是好欺負的人,他也壓根沒有想到過這一點,文化大革命時期,他擔心作者夫婦,因為“文化大革命”沒有了錢,他希望免費送作者的丈夫錢鍾書先生去看病,但是作者卻不同意。

老王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人,作者也希望盡更大的可能去幫助他。

直到後來有一天,老王病重了,他那時候瘦的像個骷髏一樣,直僵僵的,面色死灰,文中對他的描寫是:

“他面色死灰,兩隻眼上都結著一層翳,分不清哪一隻瞎哪一隻不瞎,說得可笑些,他簡直像是棺材裡倒出來的。就像我想象裡的殭屍,骷髏上繃著一層枯黃的幹皮,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堆白骨”。

我們看到這一段文字,就可以明顯的想象到他的樣子是有多麼的脆弱,多麼的病重了,但是他撐著這樣一副病弱的軀體,他感恩,他向作者送來了,香油和十幾個大雞蛋。

我還記得老師,當時上課的時候說過:

“越是被壓迫,越是懂得感恩,越是被傷害,越是懂悲憫,愛得越多,愧疚也就越多。”

文中寫的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那便是:

“ “老王怎麼了?好些沒有?”

“早埋了”

“呀,他什麼時候……”

“什麼時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兒的第二天。”

我沒再多問

我回家看著還沒動用的那瓶香油和沒吃完的雞蛋。一再追憶老王和我對答的話,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領受他的謝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為什麼,每想起老王,總覺得心上不安。是因為吃了他的香油和雞蛋?因為他來表示感謝,我卻拿錢去侮辱他?都不是幾年過去了,我漸漸明白: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

這幾段讓我非常的印象深刻老王的一生平凡簡單,卻也讓人無比的感慨,前幾天,當時在學習的時候我當時就一下子就聯想到了李蓮花,李蓮花,難道不是這樣嗎?為了自已的生計而去打工,他懂得感恩,懂得知恩圖報,他悲憫著蒼生,他為所有人都做好了最好的安排,自已卻孤獨一人,乘一葉孤舟飄然而去。

本文中老王是懂得知恩圖報的作者,一家對他關懷備至,作者是善良的,老王也是知恩圖報的。

在那個動亂的社會,或許老王一輩子的積蓄全砸在了買這一瓶香油和十幾個雞蛋上,他知道自已命不久矣,所以希望對自已的恩人做一點什麼。他沒有親人,或者我們可以想做,他早已把作者一家當成了自已的親人。他希望在自已有限的時光中,多幫助一點他們,讓他們過得更好一點。

相比較而言,我認為李蓮花是幸運的,因為他曾經站在過神壇,成為過天下第一看過盛世的太平。而老王卻一直過著底層人民的生活。

相比較而言,我認為老王是幸運的。老王經歷過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可是他沒有迎來至親之人的背叛,他沒有被信任的人去迫害,在他那一生中,他遇到過一束光,那是楊絳夫婦對他的關愛。他們幫助了他。

世上的人,有的總是善良,他們幫助他,讓他看到了希望。

可是李蓮花卻不一樣,被他當成兄弟的四顧門中人,無一不對他怨聲載道,他們好像覺得李相夷早已葬身於東海,所以宣洩的語言止不住一點。

老王死於疾病。

李蓮花與其說他是死於雲彼丘所下的碧茶之毒,更或者我們可以想做李蓮花(李相夷)死於人心。

他們兩個都是幸運的,他們兩個也都是不幸的,我所說的感慨由心而生,或許他們是社會中有的人的縮影,他們心懷善良,永遠向著光。

就像冰心所說:“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的香花瀰漫,使得穿拂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卻不是悲涼。”

(第一次寫文,正文的文筆可能不太好,希望大家可以多多包容,希望大家有意見可以提出批評,我會努力修改的。)

(我的學習和作業可能會有點多,一週更的文可能會比較少,更新時間是一週一次,希望大家可以體諒一下)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