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端陽這天,七里縣城內客棧酒樓早已被預訂一空,各觀景雅室幾乎彙集了整個江南的門閥子弟和甚至從京城遠道而來的富商巨賈。

一些觀賞角度絕佳的觀景臺竟掛出了皇族旗幟,儼然是某些藩王家室。

天剛矇矇亮,南市街上攤市已經陸續開張,早點鋪子裡湯茶正沸,糕點蒸籠氤氳著熱氣,細心的店主還準備了洗面水供客人漱洗。

看熱鬧的人們風風火火地往港口趕,早早地佔據觀賞位子,閨中少女也解了足禁,穿著節日的盛裝出門……

晨鼓響後,農人挑著夜裡剛割來的艾葉菖蒲沿街擺起地攤。

江稻正是黃熟季,阿婆推著板車,炭爐上鐵鍋中煮的是湖箬葉包著新米煮的香棕,銅甑中放的是新醃的蛋黃流油的綠皮麻鴨蛋。

投壺鬥草、擊鼓夾幣、鬥雞鬥蟀……各色遊戲攤子也已擺開。

富人的車輦和馬匹已然在街上擁堵,夫人小姐和公子王孫也不得不下車下馬步行,車伕馬伕正排著隊把車馬往小巷中帶。

數百面紅黃二色繡龍樣小旗懸掛在街市花燈上,在步履匆匆的人們頭頂層層疊疊地鋪至運河港口。

辰時方至,朝陽剛剛躍出與七里縣隔運河相望的東隅山山頭,全州各地十餘艘龍船已在運河岸邊等候。

為突出特色、方便辨別,龍頭長相表情、色彩描畫各異,卻都是眼如銅鈴、長頸垂須、不怒自威的雄壯氣勢,龍身極長,可容納三四十人甚至更多,裝飾彩蓬旌幢也各有不同,高翹的龍尾上綁著成捆的菖蒲艾草,遠望更是絢爛多姿。

象徵“金木水火土”的五色彩幡豎掛在碼頭十數米高的旗杆上兩兩相對,在風中獵獵飛舞。

運河對岸一座日常巡邏船運的四層露天城樓頂,以蟠龍黃幡為幕裝飾成號令臺,中間置了一把黃羅珠纓的金交椅,椅旁是一面赤身鎏金邊大鼓。

這邊港口卻已是熙熙攘攘,連城牆上也人頭攢動。

食時過半,兩邊角樓處鼓聲隆隆開始響起,提醒競渡橈手就位。

身著各色彩服的各隊橈手鼓手紛紛入船,在動天的鼓點聲和百姓的呼聲中划槳到運河中心,一字排開蓄勢待發。

舟上旗幡招展,龍頭處鼓手或站或坐、手持鼓槌昂揚起勢,有人甚至腰間掛著嗩吶。

幾艘龍舟龍頸上卻各倚坐著一戲裝的垂髫童子,幾艘龍舟尾後還各跟一隻鼓樂歌吟壯勢的鬧船,顯然為了引人注目而各顯神通。

「吳王」

在港口石堤柳岸邊的如潮人流中,擠著兩名身著同款月白色交領棉麻衣袍的少年,都是舞象年歲間,一個比另一個還高半個頭。

高個少年眉眼精緻細長,臉龐白皙光潔,襯著朱唇鮮潤欲滴,束著半扎髮髻綁了青色髮帶,長長地垂下來鋪在披髮上,繫著淡青色刺繡腰帶,腰間掛了個艾草香包,儼然一溫潤如玉的書生。

矮些的少年則戴著一條月白色絲質繡粉蓮花紋抹額,將髮髻利落地束在腦後,臉頰瘦削,鼻樑秀挺,眼眸卻晶亮狡黠,腰間繫著條彩繩編成的綁帶,掛著和高個少年一模一樣的香包。

正是蘇可久和楊煙,他們正艱難地在人堆裡穿梭著,像兩隻用力往泥裡鑽的泥鰍。

而周圍人潮湧動,他們的衣著又過於清淡,在身著五顏六色衣裳、插花戴帽的人群中,很快就被淹沒掉。

楊煙費勁地踮起腳,也只能看到前面人頭頂高聳的儒巾或幞頭。

“還是得到城牆上去。”她左右尋思了一番,覺得站在岸上絕對看不到水中的比賽,就拉著蘇可久往北邊城牆入口處擠。

在越來越緊的鼓點聲中,人群也躁動不安,不時有人被撞到水裡去,呼救聲和著鼓聲中,人們焦急地望著河中心。

而運河街樓閣觀景臺上,富商和士人家眷也都坐了出來,只吃著瓜果茶點聊著閒談、優哉遊哉地等著觀賽。

兩人還在人堆裡擠著,卻聽對岸高聳的露天城樓上傳來鼓聲,一著黑色戰甲的高個軍人正有節奏地敲擊那面大鼓。

城樓雖隔著運河,河水卻自帶擴聲效果,鼓聲由緩到急,漸漸地驚天震地起來,連河中的龍舟都似受到召喚,隨著水波不安地盪漾著。

“這是……戰鼓聲。”蘇可久仰望著遠處的高臺,雖沒入過戰場,卻能辨得這催人心絃的聲音。

楊煙也駐足看向高臺,鼎沸的人群漸漸安靜下來,大家齊盯著對岸城樓。

\"是三皇子!”

不知是誰叫了一聲,安靜的人群重回鼎沸。

“是那位朔北邊關歷練多年、軍中屢建奇功三皇子嗎?”

“現在可是王爺了!聽說個把月前他剛滿十六就提前行冠禮封了王。”

左右的人都在竊竊私語,楊煙卻是目色一怔。

三……三皇子?

熟悉的稱呼自回憶中湧來,但還帶著些不確定,她更急切地向高臺張望去。

一看不清面容的絳衣內侍執著拂塵站出來宣告,當朝新封爵位的皇三子吳王駕臨七里縣親自督賽。

在城牆上和港口岸上的百姓們震耳欲聾的歡呼聲中,一個頭戴金色長冠、身姿挺拔的黃衣蟠龍袍少年登上高臺,昂首佇立與百姓遙望,身形沐浴在耀眼日光中熠熠生輝。

“王爺千歲!”內侍一揮拂塵,起了調子。

人們一個接一個地匍匐下跪,跟著內侍重複:“王爺千歲千歲千千歲!”

楊煙卻還是怔愣地站著,盯著高處的黃衣少年,明明看不清面容,卻知道那人應該是清冷疏離的,這樣的感覺分明就刻在記憶深處。

蘇可久拽了幾次他的衣角,終於將她拽醒,這才慌慌低頭跪了下來。

“起!”內侍又讓百姓們起身。

吳王開始唸誦祝詞,無外是“清陽曜靈,和風被宇;龍舟勝會,齊樂茲事。聚眾臨河,同觀競渡;習棹江流,迎神雨霧……”云云。

端持淡然的聲音傳入耳際,楊煙只覺呼吸一滯,這聲音和回憶裡的餘音重疊,心安似躺臥於在平靜無波卻幽深浩瀚的湖面。

下一秒,湖水卻洶湧澎湃起來,少年王爺開始向年輕的橈手們鼓舞士氣,聲卻如鴻鍾震鳴,悠遠又如塞外吹角。

百姓們先被安撫著敬畏著伏身,又被激昂起難以言說的鬥志,只翹首盼著開賽。

龍頭的紅纓須也上下顫動,舟中的橈手更焦急不安,摩拳擦掌,不時地回應吳王的助威,發出整齊劃一的高喝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