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午食,準備開始收土豆和黃豆前,

宗恬問了一下阿戰,這裡是不是我們自已部落的活動範圍,別的部落的人會過來嗎?

從銅礦那邊吸收經驗了,問清楚,省得大家做無用功。

得到肯定的答案後,

宗恬不打算收集太多的粗鹽帶回去了,就收集一點,讓大家看見,驗證剛剛說的,天神真的賜福,給了鹽

“既然是天神賜福,到時候我們就先帶一點回去給巫和首領看一下,確定的話,以後就在這裡建一個基地,要鹽的時候再來這裡收”

把巫和首領拉下水,黃琪不好意思啊,

大家都很贊成,

(鹽除了有:海鹽、井礦鹽,湖鹽,岩鹽,還有泉鹽)

哎,做戲做全套,到時候肯定要帶走一點的,不知道是要累死哪個大冤種。

後來為背的東西分工的時候,宗恬知道自已是大冤種,因為帶的鹽少,一個小揹簍就能裝完。大家是體諒她的吧,不是因為怕背的東西太重她拖後腿的吧,肯定是的。

現在有八個人,先收黃豆,黃豆本來要曬幾天才好脫殼的,但是不好在這裡曬,只能摘豆莢了,這一片還挺多的,摘豆莢省空間,可以背更多帶走,

而且黃豆看季節還可再種一波,抓緊時間,帶回部落,把種子搞出來,在部落種起來,

就留三分之一在這裡,部分用來做種子,直接種在這裡,部分用來煉鹽。

到時候讓人過來收剩下的土豆的時候再收剩下的黃豆,曬乾再種,種完這一片地,剩下的挖個地窖儲存起來,等出發去交易前,再來煉鹽。,

反正看這麼一大片土豆肯定還要叫人過來收的,只有八個人一次收完也帶不走。

宗恬收豆的同時,還時不時到水潭邊給平灘上加水,可以看到上面出現了白色的一層,含鹽量可以啊。

黃豆收了半天,看起來,數量真的不少,

半天,收到天擦黑了,才收工,收了一大堆豆莢,已經收了三分之二左右了,剩下的三分之一就不收了,估計可以裝六個揹簍,

阿戰又去找材料編揹簍去了,看到這一堆豆莢,原住民這手速真是無敵了。這可是豆莢,不是連豆帶杆。

宗恬沒讓裝起來,而是攤開在地上,怕它們堆在一起會發悶發熱。上面蓋一層薄薄的乾草,防止明天早上被露水打溼。

他們打算一個人背兩個揹簍,前後各一個,他們,八個人,除了宗恬,其他人都是兩個大揹簍,宗恬有一個小的,到時候用來裝曬的鹽。宗恬,這大冤種,也不冤,至少比大揹簍輕。

宗恬打算,明天收土豆,能裝多少就收多少,裝滿揹簍,後天回去,剩下的,組織部落的人過來收,

到時候直接在這裡做石磨,沒必要千里迢迢地帶這麼重的兩塊石頭過來,

幸好還不算是離部落太遠,要是要走四五天,就太遠了,以後要常來的。在這裡建個製鹽基地,旁邊種黃豆,每隔一段時間過來一次。

收了一天土豆,把揹簍都裝滿了,天還早,一起去清理了一下那個水潭,把裡面的枯枝落葉都清理掉了,

做個草棚子,省得枯枝敗葉還掉在水潭裡,砍樹的時候,每個人都在懷念那把銅鋸。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宗恬舉手反對,

這話誰說的,兩個都難。由儉入奢考驗你的能力,由奢入儉考驗你的定力。

太陽出來我爬山坡,大家已經在回部落的路上了,爬山坡並不能讓宗恬想唱歌,只想躺下。

全身上下連眼珠子都是累的,累的不想睜開,只想閉眼躺下。

一到晚上,宗恬就讓大家把黃豆莢倒出來攤開,真的怕悶壞了,對留種不好。

又怕有露水,所以蓋了一層薄幹草,可以透氣,又可擋露水,

第二天就比較晚出發了,讓太陽再曬一下殘留的露水,才出發的,還好大夏天,太陽出來早也烈。

所以整整走了快四天,第四天大概下午三四點,終於看到那座通往部落的“愛橋”了,感覺這個原始部落其實也是很親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