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梟聽到劉備如此問,愣了一下,他沒想到這劉備居然這麼直接,隨後整理了一下思緒,一臉嚴肅的對劉備說道:“玄德,你認為是百姓重要,還是社稷重要?”

劉備本想借著此問探一探李梟的底細,絲毫沒想到,李梟竟突然將攻勢反轉過來。

他沉吟片刻道:“孟子云: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所以自然是百姓重要。”

李梟接著問:“那如果民與社稷之間起了衝突怎麼辦?”

劉備有些愕然,他沉聲說道:“民與社稷怎會起衝突?”

李梟微微笑道:“玄德,孟子原文後面是如何說的?”

劉備看過這些話也是許久了,自然不記得其後所言,他疑惑的看著李梟,不知道他是何意圖。

李梟見劉備默然,說道:“原話是: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 諸侯危社稷,則變置。 犧牲既成,粢盛既潔,祭祀以時,然而旱乾水溢,則變置社稷。”

劉備默然不應。

李梟乘勝追擊:“孟子說,如果諸侯危害了社稷,那便廢除了諸侯。如果天下出現了問題,就要祭祀,如果祭祀之後,這天下仍然混亂不堪,就應該更換社稷。”

劉備大驚失色,有些憤怒地看著李梟說道:“少青,汝等此言論和董賊何異?”

李梟卻不慌不亂地說道:“這話乃是孟子所言,那這孟子亞聖也是董賊一黨嗎?”

劉備知道自已失言,連忙解釋道:“可這天下並非不可救藥,我十八路諸侯聚集在此不正是所圖為此嗎?”

李梟卻說道:“玄德,這十八路諸侯我們剛才已經說過了,所謂的匡扶漢室,根本不足論也。

這天下一日不能一統,這百姓便一日不能安生,戰亂四起,餓殍遍野,天地不仁,視萬物為芻狗。

你捫心自問,這大漢的天下還能為百姓遮風避雨嗎。

這董卓一旦失勢,十八路諸侯遍地開花,到時這天下便是有十八個董卓!大漢衰微,百姓蒙難,這君難道不該負責嗎?這社稷難道不該變嗎?”

劉備此時已然是退無可退,因為他知道李梟說的全是事實,很多內容甚至是他自已推演過的。

半晌,劉備才喃喃說道:“少青,我知道這很難,可漢世祖光武皇帝不一樣辦到了嗎?

世事雖難,但我依然不滅心中火焰,這大漢天下四百餘年,如若是真的在我這輩手中斷掉,九泉之下實在愧對祖先。

你剛才問我民與社稷誰輕誰重,我現在可以告訴你,如果我非劉氏子孫必然應該尊先賢之教誨。

可如今我為劉氏子孫,當為大漢殫精竭慮。”

此時此刻,正有一人在營帳外聽著兩人在營帳內的對話。

正是聽說了袁術之事的曹操。

他本與劉備一樣,想來和李梟談論此事,沒想到見帳內已有人在,便按下了報告的小隸,在外聽著。

軍士們見到是曹操,也沒有說話。

聽到此處曹操便哈哈大笑,推開帳門走了進去說道:“玄德一片赤誠之心,忠孝兩全,實在讓人感動啊!”

李梟劉備二人聽得有人搭話,不禁有些慌了,今日對話可不能外傳,看向帳口才發現來者是曹操,又安下心來。

“噢,孟德兄,來了怎麼也不通報。”

曹操說道:“我觀二位正在興頭上,實在不忍心打斷,所以就在門口默默聽著,聽到你們二位的言論,心中實在是感慨萬千啊。”

在李梟的記憶裡,曹操此時也是向著這大漢王朝的,可正是經歷了這十八路諸侯起兵反董以後,曹操才徹底的對著大漢天下死了心了。

即便是這是這樣,曹操日後挾天子以令諸侯,攻戰整個北方,到死依然沒有登基自立。

李梟不禁有些好奇,他對曹操問道:“那孟德兄是如何看待我剛才的提問的?”

曹操說道:“我曹某人,沒有玄德這般皇室後裔的身份,不過,也不是少青你這樣的起於微末之間。

我是宦官之家長大的,雖然如此,也是世受漢祿。

按理來說,為大漢盡力乃是我曹某的應有之義。可如何盡力呢,從何盡力呢?

我於洛陽巧借七星寶刀刺殺董卓,差一點就命喪於那裡,我想如果不是我運氣好,此時我已然為大漢獻身了。

我想既然我已經為了大漢死過一次了,我便是已然報恩過了。即便如此我依然帶出了天子的詔書,發出了討董的檄文,組建了這十八路聯軍。

雖說這盟主不是我,可我為聯軍之付出不可謂不大,我也稱得上是盡力了。”

李梟聞言,心裡暗道,這曹操果然是一個十足的實用主義者,率先提出不拘一格,不拘品行,唯才是舉的他顯然能夠更快的抓住時代滾滾洪流中的最關鍵處。

知曉了李梟和曹操心中所想,劉備看上去有些失落。

可他不得不承認曹操所言也是事實,他確實已然為了這大漢盡了自已的力了。

李梟此時卻以手扶住了劉備的肩膀:“玄德,莫要失落,至少目前我們還是為了同一個目標而奮鬥,我們一定要成為這十八路聯軍中最堅韌的反董派別。

我們的大計雖有不同,可此時此刻我們卻走在同一條道路上。”

劉備此時雖然失落,但也承認這李梟所言事實。

不管是匡扶漢室,還是自立,都需要搶先解決掉這天下最大的禍患董卓。

如今好不容易聚起的十八路諸侯,一旦分裂,各自為戰。

以後就不知道什麼時候還能在聚在一起了。

這董卓勢大,又手握天子。

如果對他們這些各個擊破,他日這大漢天下定然亡於董手,這是劉備萬萬不能接受的。

曹操聽聞此言,也思索起來。

李梟居然能搶先在這一盤散沙的十八路諸侯中找到他們,再加上這孫堅,已然是組成了一個最堅固的反董同盟。

他知道,只要還有一個核心在維持著這鬆散的聯軍,十八路諸侯雖然顫顫巍巍,就還可以向前走去。

想到此處,他心中不免對李梟愈加忌憚起來,隱約間還帶有一絲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