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九缺一是百,百去一是白,這個字就是白。”

蘇沐一臉淡然地輕聲說道,彷彿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攤主臉上原本燦爛的笑容瞬間凝固,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比哭還要難看數倍的苦笑:

“恭……恭喜公子,這個花燈是您的了。不知公子可否告知小人,您究竟是如何猜出謎底的呢?”

蘇沐微微一笑,語氣平靜地回答道:“在下姓白。”

言罷,他心中不禁暗自感嘆,自已終日與文字為伍,今日卻也險些著了道兒。

不過好在關鍵時刻靈光一閃,才沒有讓煮熟的鴨子飛走。

攤主聞言,頓時恍然大悟,心中懊悔不已。

他一邊默默嘆息,一邊有些心疼地將那盞精美的琉璃花燈從架子上取下來。正當他準備將其放入一旁的木盒時,蘇沐忽然開口問道:

“老闆,能否在這盞琉璃花燈上刻字呢?”

攤主小聲問道:“公子是要贈人?”

蘇沐笑而不語。

隨後,攤主隨著蘇沐的心意,又在花燈上雕刻上幾個字。

蘇沐這才滿意的拿著裝著花燈的木盒走了出來。

祝天風滿臉笑容,腳步輕快地向前奔去,口中還喊著:“白姐……二哥,真是太厲害了啊!這花燈能不能讓我欣賞一下呢?”

說話間,蘇沐已經手捧著木盒子朝著祝天風走了過來。

眼見著祝天風就要伸出手去接住那個木盒子,但就在這時,劇情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轉折——蘇沐竟然與他擦身而過!

只見蘇沐笑意盈盈地將木盒子遞到了祝天明面前,而完全被忽視的祝天風,則孤零零地留在原地,彷彿一陣狂風過境般狼狽不堪。

他默默轉過頭,看著眼前的兩人四目交匯,心中不禁湧起一絲淡淡的哀傷。緊接著,他無奈地蹲下身子,拾起一根木棍,開始在原地默默地畫起圈圈來。

這時,只聽蘇沐非常豪爽地對祝天明說道:“送給你啦,明月。”

不等祝天明有反應,蘇沐直接丟給了他,接著拉著他的手,一起朝著更熱鬧的街區而去。

“二哥,等等我!!”

祝天風也顧不得傷心了,扔下木棍,緊緊跟在兩人身後。

子時已到,月上中天,繁星點點。經過一番漫步閒逛,這三位行人也感到些許疲憊不堪。

他們決定登上一艘小船,於嘉慶湖面之上悠然自得地泛舟遊覽一番。

船伕划船位於船尾處,而這三人則圍坐於船頭位置,中間擺放著一個火爐,眾人一面談笑風生,一面品茗論道。

火爐之上,水正翻滾沸騰著,發出咕嘟咕嘟的聲響。蘇沐適時往茶壺內新增一些沸水,頓時一股淡雅清新的茶香飄散而出,與那嫋嫋升騰的水汽交織融合在一起。

此刻,三人心情舒暢愉悅無比,任憑身下的小船隨著湖水的波動而輕輕搖曳。

這時,祝天明突然開口向身旁的白衣男子詢問道:

“白兄啊,小弟心中一直有個疑問,想要聽聽你對此事的見解和看法,可以嗎?”

被稱作白兄的男子微微一笑,回應道:“哦?但說無妨,祝兄有何事儘管直言便是。”

祝天明稍稍沉默片刻,然後緩緩說道:

“依你所見,我大周王朝相較於以往歷史中的各個朝代而言,究竟處於怎樣一種地位呢?”

他目光凝視遠方,似乎在思考著什麼重要問題。

祝天明有些希冀的注視著蘇沐,之前從與蘇沐的諸多對話中,祝天明能感覺的出來,蘇沐的眼光是很不錯的,許多事情都能夠一針見血的指出。

祝天明不禁對眼前所見深感欽佩,同時內心充滿好奇,急切地想聽聽蘇沐對大周現今繁榮景象的看法和評價。

只見蘇沐面帶微笑,緩緩說道:

“大周如今國勢昌盛,威加海內;皇帝陛下寬厚仁慈,愛護子民如子。

全國各地糧食滿倉,人民安居樂業;四邊蠻族皆懼大周之威,俯首稱臣。毫不誇張地說,此時此刻正是大周最為輝煌燦爛的時代!”

聽到蘇沐如此高度讚譽大周,這位未來的儲君難掩興奮之情,眼神掃視過熱鬧非凡、繁花似錦的京城,心中暗自得意起來。

瞧啊!這便是我們偉大的大周帝國!經過太祖、太宗、高宗以及當今聖上四位明君的不懈努力,辛勤經營,才得以締造出如此安定祥和的太平盛世。

縱覽歷史長河,恐怕也難以尋覓到能與大周相提並論的偉大王朝吧!”

可高興只是一時之快,接下來蘇沐的話給這位大周未來的儲君潑了一盆冷水。

“然而,在這表面繁榮昌盛的景象背後,卻隱藏著無數潛在的危機與隱患。”

蘇沐這位來自兩千多年後的現代人士,憑藉其超越時代的獨特視角,彷彿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審視著整個大周朝。

緊接著,他巧妙地引用了那位被譽為\"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偉大史學家司馬遷的言論,並以自已的方式重新詮釋道:

其一,北方的遊牧民族自古以來都是各個朝代面臨的巨大難題,他們猶如野草一般頑強,難以根除且源源不斷地給中原帶來困擾;

其二,太祖建立國家後,分封了眾多王侯和功臣來鎮守天下各地,但這些郡國不僅掌握著自身的糧草軍餉,還擁有屬於自已的軍隊力量。倘若其中某位王侯心生叛逆之意,那又將如何應對呢?

其三,京城固然繁華似錦,但鄉村地區卻是貧困不堪。那些貴族豪紳們對於土地的熱愛簡直如同對待親生子女一般,想盡辦法透過各種手段暗中購置田地。

失去土地的農民們無奈之下只能淪為流民,而隨著流民數量的日益增多,國家的根基也將受到嚴重動搖。從根本上說,這其實就是階級之間的對立矛盾所致——窮人越來越窮困潦倒,富人則愈發富有。

“此三個隱患,最為嚴重,如果有一個處理不好便有亡國之患。”

蘇沐洋洋灑灑的一陣言語,驚得太子、世子額頭盡是冷汗。

祝天明雖然心裡很不舒服,但倔強道:“太祖開國,北擊蠻族,卻其七百里,設北境十二關,交予鎮北王及趙王,怎麼可能會被蠻族攻破?”

“其二更是荒謬,國中王侯都是功臣名將之後,對我大周忠心耿耿,每年上供,從不拖慢,犯上作亂不可能吧!

更何況京城有神策軍、御林軍、虎賁軍三支整編精銳,豈是郡國的雜軍可以比擬的?”

“其三,我國法令有規定,嚴禁土地買賣,輕者杖三十,重者流放嶺南,誰敢欺上瞞下,無視國法?”

祝天風這時候,也出聲附和:“二哥,堂兄說的對啊!你說的這些根本不可能出現?”

蘇沐扶額,要不是他經歷過七年之後泰康之亂,說不定也是這樣想的,可事實就是如此。

七年後蠻族入侵,玄策軍離開京城,大臣及皇帝把注意力集中放在外族身上的時候。

泰康王暗自發動政變,聯合京城臥底,謀反成功,毒殺皇帝,自已登基稱帝。

然後,如果不是鎮北王李餘之下手的夠快,直接弄死了泰康王,立了當今皇帝的親弟上位,那麼接下來的劇本可想而知。

那就是正統之爭,你泰康王一個不正當上位的傢伙,憑什麼讓宗族內的其他王爺聽你的,大家都姓祝,你能當我也能當。

接著就是許多諸侯王打著平定叛亂的旗號,率軍勤王。結果不用想也知道,兩敗俱傷,國力內耗,外族入侵,一起過江,開個小朝廷,繼續內鬥。

蘇沐也不著急,神態自若道:“你說諸侯王忠心耿耿,這就有些可笑了,人心最是難測,有了錢糧、軍隊野心就會膨脹。”

“當今皇帝是正統,太子是正統,所以這些諸侯王野心再大,也還能剋制一下,如果有某個諸侯王腦子不正常,率領軍隊叛亂,你說會不會出現連鎖反應?”

“大繆,你這是胡說。”

祝天明臉色漲紅,反駁道。

“祝兄,冷靜一下,我這是猜測。”

蘇沐笑呵呵的勸慰著。

“猜測也不行,大週會及萬代而為君的。”

祝天明還是不依不饒。

蘇沐無奈,諾,果然是14歲的少年,連忠言都聽不進去。

罷了罷了,我模擬加現實也30多歲的人了,不跟你小孩一般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