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清理軍營是真的,查案也是真的,朕會給周公公一個交代。”

林天策道:

“陛下這是何苦,一將功成萬骨枯,對帝王而言更是如此,周公公泉下有知,肯定也不希望您這般較真。”

“你不懂,周公公算是我的戰友,你也是。”

秦川認真的搖了搖頭。

和林天策想的不一樣。

只是將周萬芳的死當做自己的臺階,穩定朝政,那太冷血,他做不到。

“戰友嗎……”

林天策神色一僵,有些詫異。

不過這倒像是陛下會說出來的話。

在兩人交談時,付念萱走上城牆對秦川道:

“陛下,影衛的人發現了一個問題,很奇怪。”

“怎麼了?”

付念萱遲疑的道:

“戶部此前徵收賦稅和上繳給朝廷的數額,只差了七十多萬兩銀子,但咱們現在從各處錢莊扣下的銀子,已經有一百八十萬兩。”

“一共才貪了七十多萬兩,怎麼能多出一百多萬兩?”

秦川眉頭緊鎖。

按理說銀子多了是件好事,但情況明顯沒有這麼簡單。

林天策沉吟片刻,忽然道:

“陛下,會不會這些錢並非多出來的,而是其他案件中他們貪墨後剩下的?”

“那他們究竟貪了多少銀子,才能剩下這麼多?”

秦川渾身一震!

隨著調查的深入,這件事似乎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他早該想到的。

一個季度的賦稅而已,怎麼可能一口氣讓他們貪下快二百萬兩銀子!

貪掉二百萬兩,再加上那些交給朝廷的部分。

難道一個季度能收上來幾百萬兩賦稅?

大乾的生產力,絕對達不到這種程度!

“走,去找錢為年!”

秦川很快想到了正被自己扣押的錢為年。

這傢伙作為參與了案件的人,絕對知道很多內情!

帶人進入天牢,秦川便看到了錢為年在牢房中負手而立。

他神色平靜,似乎早就知道自己會來。

“朕最近收繳的銀子,多了一百多萬兩,這件事你可知曉?”

“陛下,我知道。”

錢為年緩緩點頭,臉上並沒有任何畏懼。

現在的他,反倒有些從容的嘆了口氣,幽幽開口道:

“我聽說周萬芳已經死了,陛下,這些錢您拿著,這件事就到此為止,如何?”

“到此為止便好?那朕是不是還要感謝你們?”

秦川冷冷的望著錢為年。

錢為年苦笑一聲,隨後站在遠地,沒有回應秦川。

“陛下,好像有些不對勁!”

付念萱很快發現異常,連忙衝過去將牢房的門開啟。

幾人進入牢房,卻發現錢為年的臉色已經變成烏青!

“中毒,死了。”

付念萱上前檢視,確定了對方的呼吸已經停止。

“陛下,這條線索又斷了。”

林天策嘆了口氣,臉上帶著幾分沮喪。

但這時候,付念萱卻忽然道:

“陛下,若是這件事牽扯著兵部高層,銀子數量還這麼龐大,您有沒有想到當年的那件事?”

秦川和她對視一眼,緩緩點頭道:

“付家的案子。”

當年付巖青通倭一案,據說貪墨了三百多萬兩銀子。

朝廷這些年最大的案子,莫過於這一樁。

若是當年那些錢被這些貪官汙吏存下,放在錢莊裡。

這筆賬便對了。

“陛下,當年這樁案子確實蹊蹺,付巖青抗倭結束,便立刻被拿下。”

“朝廷專門成立了調查的隊伍,甚至連都察院都沒能插手,更不知曉內情。”

林天策也想起了這個案子,在一旁跟秦川說道。

“去查吧。”

秦川看向付念萱。

這件事先帝絕對知道很多內幕。

不然當初絕對不會在誅滅付家九族後,還專門留下付念萱。

甚至還讓付念萱接手了影衛。

秦川有種預感,這可能是父皇留給自己的一把鑰匙。

後面牽連了不知道多少東西。

“陛下,現在就查嗎,要不先等一段時間,我擔心您剛替換了京城大營的人,各地軍隊軍心不穩。”

付念萱雖然也很想把家裡的案子破解。

可理智告訴她,還不是時候。

“無妨,先暗中調查。”

錢為年已經死了,線索再度中斷。

秦川想要調查這多出來的銀子,只能從當年付巖青的案子開始。

“那些銀子呢,現在您已經查到軍營出手的真相,蕭連山他們應該不敢再過來要了。”

付念萱好奇的看向秦川。

這可是一大筆銀子,足夠他們做很多事了。

“這些銀子放進國庫吧,反正都是朝廷的錢。”

秦川並沒有太多天降橫財的喜悅。

那一百八十多萬兩銀子,本來就是朝廷的。

後面隨著他們的調查深入,想來應該能弄到更多。

大乾國庫空虛,有了這筆銀子,正好能解近期的燃眉之急。

“明白了。”

付念萱很快便下去了。

秦川對林天策道:

“老師,前些年您和這個付巖青有接觸嗎,此人如何?”

林天策思索了一陣子,開口道:

“陛下,他是個好人,頗為剛直。”

“我知道您想問什麼,他不會是那種貪墨朝廷餉銀和軍需的人,這一點微臣可以打包票。”

得到了他的肯定。

秦川比心中便更加堅定了幾分。

林天策朝堂沉浮多年,看人的眼光絕對不會有問題。

若是連他都這樣說,那就代表著付巖青的案子絕對有很多疑點。

“那就好。”

這一天發生了太多的事。

安排好了一切後,秦川終於回到寢宮準備休息。

這時候,他忽然想起來周萬芳臨死前,跟自己說的那位老友。

於是秦川招手喚來一名小太監道:

“後宮裡面是不是有一位名字叫何建文的公公,你去將他請來。”

“是!”

很快,一個年歲比周萬芳小不少,大約四五十歲的太監走進秦川的寢宮。

“老奴何建文,叩見陛下。”

秦川很信任周萬芳。

他推薦的人,自然也能得到秦川的信任。

想了想後,秦川對他交代道:

“何公公,周公公去世後,宮內事務不能無人主持,近日便由你來代勞吧。”

何建文立刻恭敬的道:

“是,陛下。”

“對了,正巧老奴手中還有一份文書,應該能幫到陛下。”

“哦?給朕看看。”

秦川眉毛一挑。

何建文從袖口抽出一張泛黃的紙張。

上面寫著當年朝廷的調令。

秦川大致掃了一眼,便立刻皺眉道:

“這是當初付巖青抗倭完成後,讓他帶兵回程的調令?”

“可為何上面直接寫要他回京受審?不是在半途中才被彈劾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