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景川這番話以及他臉上的表情,李世民心裡十分鬱悶,但還是強顏歡笑地說道:“嗯,景川說得頗有道理,理應如此啊。”

看著李世民那副憋屈的模樣,長孫皇后和李麗質不禁偷笑起來,而李世民看到自已妻子女兒的反應後,心中越發感到委屈。

“好啦,老李,我跟你說個事兒,明天的早朝我也打算去湊湊熱鬧。”

聽聞此言,李二頓時愣住了,疑惑地問:“哦?你怎麼突然想去參加早朝了呢?難不成發生了什麼了不得的大事嗎?”

其實倒也沒有特別緊急的事情,只是有些事情需要提前準備而已。不過也不用太著急,可以等到過完年之後,你改了年號再付諸行動也無妨。這樣做純粹是未雨綢繆罷了。

李世民聽了這番解釋,點了點頭表示同意,並說道:“好吧,只要你願意上朝就行。如果真有什麼重要的事情需要商議,到時候再提出來商量便是。”

景川微微頷首,表示同意,但接著他又說道:“不過,明日或許我得采取一些強硬手段來立威。您剛剛登基,根基尚不穩固,若要圖謀外事,則必須先安定內部。而當前最大的內部隱患便是五姓七望。因此,如果屆時他們有人膽敢站出來反對,恐怕我不得不稍加懲處。”話至此處,李景川的面龐上泛起一絲凜冽的殺意,他緊緊咬著牙關,沉聲道:“此事關乎國家安危、家族榮辱!”

目睹李景川這般神情,李世民等人皆驚愕不已,尤其是無當聖母,心中更是暗自驚詫:“沒想到我這小師弟竟也有如此濃烈殺氣之時。”

李世民稍作思索後,亦頷首應道:“也罷,待明日你欲殺雞儆猴時,自可放手去做,但切記莫將五姓七望之人趕盡殺絕便好。而今朕初登大位,正是用人之際。”

“放心,我自然不會痛下殺手。我也明白眼下局勢艱難,尚需從長計議。待明日之事了結,我會立刻著手替您謀劃,替換掉那些來自五姓七望的官員。”

聽見李景川這話,李世民頓時喜笑顏開,開懷大笑道:“哈哈哈哈哈,好!好啊!有景川這句話朕就安心了。”他稍稍頓了一頓,突然又想起了什麼似的,皺起眉頭問道:“對了,眼下似乎尚未替景川備妥官服,這可如何是好?”

李景川微微一笑,不以為意地答道:“無妨,陛下不必擔憂。明日上朝,我仍會身著一襲白衣。至於官服之類的物品,您若有心賜予,待過些時日籌備妥當後再交予我即可。”李世民聽後連連點頭,表示贊同。

隨後,眾人閒聊片刻,李世民等人才起身回宮去了。

次日清晨,

陽光灑在皇宮的金殿之上,熠熠生輝。早朝時分,鐘聲悠揚,群臣魚貫而入,列立於朝堂兩側。

李世民端坐在龍椅之上,目光威嚴地掃過下方的文武百官,朗聲道:“諸位愛卿,想必你們都已聽聞數日前突厥膽敢冒犯我大唐之事。幸得有祖神弟子挺身而出,助力剿滅頡利可汗,方保我大唐江山社稷無虞。”

今日這早朝,原本按部就班進行著各項議程,但國師昨夜奏報稱有重大事宜需當面向滿朝文武宣佈。因此,李世民決定暫且擱置其他事務,先請國師進殿。

轉身向身邊的內侍低語交代,忽然,門外傳來一個清亮的聲音:“不必了,貧道已經到了。”緊接著,只見一位身著白衣的俊朗少年翩然而至。李景川跨步走進大殿,對龍座上的李世民說道:“陛下,貧道今晨起得遲了,入宮時未讓人稟告,便直接進來了,還望陛下待會兒不要怪罪那些將士。”

李世民聞聽李景川尊稱他為“陛下”,而非“老李”“李二”,頓感心花怒放,極好的心情湧上心頭,面露微笑著說道:“無妨,倒是朕疏忽了,日後國師來此,無需通傳,直接進來即可。”

正當李景川欲言謝時,一旁的某位官員突然高聲說道:“面對陛下竟敢不行禮,國師莫非是想藐視皇權嗎?”

李世民聽到這裡,原本想要發怒斥責,但李景川卻率先開口說道:“想必這位就是來自五姓七望中的某位官員吧。”他的聲音不卑不亢,帶著一種莫名的自信。

“你竟然敢說我藐視皇權?”那個人瞪大了眼睛,怒氣衝衝地回應道。

李景川微微一笑,淡然地說:“哈哈,貧道之所以不行禮,其實有兩個原因。其一,陛下賜予我無需行禮的權力;其二,貧道身為祖神的弟子,同時也是三清門下,更是三教之中某一教派的二代教主。就連我的師姐也無法承受我行的一禮,您認為,如果我真的向陛下行禮,陛下能夠承擔得起這份因果嗎?”

那名世家弟子氣得滿臉通紅,怒喝道:“簡直是信口胡謅!滿嘴胡說八道!我看你根本就不是什麼祖神的弟子,分明就是個招搖撞騙的江湖騙子!”

然而,李景川的臉色依舊平靜如水,他輕聲說道:“好啊,既然這位大人不相信,那麼敢問大人是否能夠承受得了我的行禮呢?”

“有何不敢?你儘管來試試!本官定要揭開你這個招搖撞騙之徒的真面目!”那個人咬牙切齒地回答道。

正說著話呢,李景川便對著那位官員準備行禮,但就在這時,原本晴空萬里的天空瞬間變得陰沉沉的,烏雲密佈,彷彿要把整個世界都籠罩起來一般。

李景川剛剛行完一個禮,那位官員突然毫無徵兆地吐出一口鮮血來;待到他行完第二個禮的時候,只聽得外面傳來陣陣驚雷之聲,震耳欲聾,同時電光閃爍不斷,令人心生恐懼。

此時此刻,那位官員頓感大難臨頭,覺得自已怕是活不成了。然而還沒等李景川開始行第三次禮,那人便驚恐萬分地出言阻止道:“國師大人啊!下官已知錯了,請您高抬貴手,饒過下官一命吧!”

可惜李景川對他的求饒恍若未聞,依然自顧自地完成了第三次行禮。剎那間,只聽一聲巨響,一道耀眼的閃電劃破長空徑直劈了下來,不偏不倚正好擊中那位官員,當場將其斃命。

在場眾人目睹此景皆被嚇得臉色慘白,額頭上冷汗涔涔而下,心中暗自慶幸不已:幸虧剛才我們沒有像這位倒黴蛋一樣去觸怒國師大人,否則現在慘死之人恐怕就要換成我們了!

李景川看著眼前發生的一切,不禁嘆息一聲:“哎,就這樣而已嘛?我已經特意囑咐它們下手輕點了,沒想到僅僅只是受了三次責罰就承受不住了……”諸位大臣聽到李景川說出如此之言,更是心驚膽戰,暗忖這位國師實在招惹不得——輕輕懲罰便是三道天雷轟頂,如果加重一些力度,那豈不是一次雷擊就能致人於死地?真不知那樣會恐怖到何種地步!

就在此時,李世民突然開口說道:“此人竟敢對國師大不敬,實在是罪大惡極、死有餘辜!朕希望王家之人能夠嚴加管束其他族人,切不可再犯類似錯誤。”眾人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那位官員竟是來自“太原王家”。

王家家主見皇帝發怒,趕忙跪地謝恩,並表示一定會好好管教家族中的其他人。李世民見狀,臉色稍緩,微微頷首,表示認可。他接著問道:“那麼,不知國師今日前來,究竟有何事要與朕商議呢?”

李景川面無表情地看向李世民,淡淡地吐出兩個字:“軍事。”聽到這個詞,李世民以及身邊的幾位心腹大臣瞬間變得嚴肅起來。他們深知軍事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任何關於軍事的決策都可能影響到國家的安危。

只見李景川繼續說道:“貧道計劃著明年親自領兵出征,為我們明年的兵部設定一個小小的目標——攻克高句麗。”他的聲音平靜而堅定,但其中蘊含的決心卻讓在場的每個人都感受到了一股無形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