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塞,那不是咱們哈佛才女嗎?”

“她不是高麗人嗎?怎麼跟華夏中醫在一塊?”

“對,表演一個讓我們看看!”

……

這丫頭的口哨聲,引來了現場學生們的注視。

也不可否認,她的哈佛才女身份,更讓現場的氣氛瞬間火熱了起來。

畢竟,這裡彙集的是世界各地的優秀年輕人。

這些學生並不關注明星八卦,因為他們的人生比明星光環更加耀眼。

唯一讓他們崇拜的,便是超過他們的能力!

同樣這丫頭的“起鬨”,尤其是一句秦叔,讓華夏眾人都對她充滿了好感。

她是哈佛才女嗎?

不!

她是自己人。

“夢怡,把我的銀針拿上來!”

秦風也從開始的緊張,逐漸進入了狀態。

接著道:“哪位同學能上來配合一下,不會對身體造成任何傷害!”

“我來感受中醫的神奇。”

最前排的男生主動走到了主席臺上。

秦風接過銀針放在了桌上,看了看對方之後。

道:“誰有能矇住眼睛的手絹之類,可以借給我用一下!”

這話也表明,他並沒有提前準備演示這項技能。

用現場的物品,也更能讓現場心服口服!

立馬有個女生送上一條圍巾。

針織毛線的厚度足以將視線遮擋的嚴嚴實實。

秦風蒙在眼上,隨手捻起一根銀針。

“老師,這……會不會很痛苦?”

學生看到七八公分的銀針,心裡不免有些打怵!

不止是他,哪怕現場都是學醫的。

可想到這麼長的一根針紮在頭裡,都不禁莫名恐懼!

這與醫生不敢給自己動手術,是同樣的道理。

“不會,儘管放心。”

秦風摸了摸他的頭頂,銀針隨即刺入了本御穴!

接著第二針,第三針……

學生是背對著他,看不到他的操作。

只能感覺到他雙手在頭上,不斷的操作忙碌。

畢竟不是治療,只是給眾人演示,所以秦風的速度明顯快了很多。

十幾分鍾後,學生頭上便紮了二十多根銀針。

譁!

現場響起一陣雷鳴般的掌聲。

更有很多的學生,將這一幕拍攝了下來。

而頭頂銀針的同學則是一臉懵逼,還不知道自己腦袋像“刺蝟”一樣!

“好了,你自己看一下!”

秦風摘下圍巾,將手機拍照功能開啟,微笑著遞給他道。

當同學看到滿頭的銀針,同樣驚訝的目瞪口呆。

說實話,他們聽說過針灸的神奇。

可當現場看到這麼多銀針紮在頭上,而對方居然沒有絲毫疼痛的反應時。

還是讓所有人震撼無比。

更主要的是,秦風還是蒙著眼睛……

“很不好意思,我打斷一下!”

就在掌聲逐漸降低時,有個六十多歲的老外站起身來道。

“這位是約翰博士,哈佛大學醫學院醫師,曾針對心血管與糖尿病發表過十幾篇論文,得到了醫學界的認可。”

伊莎微笑著介紹。

“嗯!”

葉浩點了點頭。

他知道,對方的介紹雖十分簡單,但只是人家低調含蓄的性格。

不像咱們動不動的“轟動,震撼”的描述。

同樣,對方為什麼要刻意介紹?

無非是想讓他,勸說蘇錦兒回到哈佛,畢竟這裡的資源無疑更加優越先進!

現場很快安靜了下來,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約翰身上。

他開口道:“我很佩服這位醫生的手法,卻並不認可這便是有效的治療方式!”

“眾所周知,人的身體有痛覺跟麻痺神經,在我個人看來,針刺中的位置,恰恰是痛覺神經最脆弱的部位。”

“所以病人感覺不到疼痛,卻並不代表這對病症有什麼樣的治療效果!”

譁!

現場再次響起一片掌聲。

“這都是什麼學生?一點立場都沒有,純粹是巴結這個老外!”

華夏代表團有人悻悻道。

不止是他,幾乎所有人都是一樣的想法。

這TM都是牆頭草啊,給誰都鼓掌?到底誰對誰錯?

畢竟,剛剛認可了秦風的水平。

接著又為這老外的質疑而拍著巴掌,純粹是兩面討好人!

唯一的解釋,便是這老外是他們的“老師”!

“呵呵,請大家別誤會!”

伊莎微笑著解釋。

繼續道:“在哈佛來說,質疑同樣會受到歡迎與鼓勵,因為他的觀點,需要對方拿出更加有說服力的水平才行!”

“無論任何事物的發展,就是在不斷的推翻質疑,才會快速的瞭解最後的真相!”

她這話對於一直遵循答案的人來說,會感到很不適應。

就像一加一等於二,連幾歲的小孩都脫口而出!

可誰曾經想過,為什麼非要等於二呢?又為什麼不是三呢?

如果有人推算出等於三。

或許以後的子孫後代,都會以等於三作為教材!

只有質疑,才會想辦法去打破!

“對中醫來說,人體的各大穴位對身體神經器官,有著不同的作用相輔相成!”

作為三大中醫沈秋鵬的得意門生。

秦風自然不是浪得虛名。

解釋道:“沒有痛覺恰恰是因為下針的準確性,找準了穴位的關鍵,透過相互對身體的平衡達到治療的效果!”

“如何平衡?下針的深度是多少?力道是多少?如果偏離一毫米,少一分力,會有哪些不正常反應?這些有沒有具體的資料來表達呢?”

“每個醫生能不能統一這種資料,達到最好的治療?”

約翰一連串的反問。

讓整個會場安靜的落針可聞!

卻又不可否認,他的所有問題都是赤果果的現實!

“這些……需要針對病人不同的脈象,也就是病人病症與程度來決定!”

秦風明顯有點慌亂。

並不是他沒考慮過這些問題。

而是本身這些問題根本就沒有具體的答案,他又該如何回答?

接著道:“中醫是華夏五千年的傳承,是依據各種病症,一點點的總結出來一套治療方案!”

這話也沒錯。

就像華夏的諺語,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從不敢吃,到吃的人越來越多,哪些部位能吃?也有了各種各樣的做法。

這就是所謂的經驗與總結!

難道還需要,說出他的成分與構造嗎?

古人又沒有儀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