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城門登記後入城。

梨城與潯陽十分不同,城內佈局更為小巧緊湊,房屋更為矮小,最常見是路邊搭起的一座座小臺子。找了客棧住下,月兒一行人去吃飯。

“各位客官,吃點什麼?”

“店小二,把你們店裡好吃的、特色的菜都上一遍,另外,我們剛到梨城,你們這裡可有什麼好玩兒,撿著有趣的說來聽聽。”

“好嘞,金梁閣特色菜各一份~客官,我給您上壺茶,您聽我說,咱這梨城最有特色的便是春戲了,春戲每年春天開始,也屬春天最為聲勢浩大,所以得名春戲。城主在東南西北四個方位搭建了四座高臺,分別起名知春臺、賞芳臺、沁香臺、望荷臺,由有名的戲班在上面表演打擂。其中數知春臺最為高大莊嚴,每年只有打贏的擂主能在知春臺表演。幾個班子輪流表演,打擂越是熱鬧,節目越是精彩紛呈,梨城這一年的收成便越好。梨城這連續10年都是大豐收。今年擂主已勝出,是百花戲劇團。您可以在城內轉轉,4個臺上輪流都有演出。”

月兒吃了飯便迫不及待的拉著林公子出來逛,城內果然和店小二說的情形一般無二。四個戲臺輪流演戲,戲臺下,圍坐著眾多百姓,各自搬著小板凳在臺下坐下,嗑著瓜子拉著家長裡短,好不熱鬧。只是空氣變得悶悶的,天上的雲也多了起來 ,風也變得更涼,像是要下雨的樣子。

月兒和林公子略逛了逛便匆匆回了客棧,果然傍晚時分烏雲密佈,下起了雨。一開始只是淅淅瀝瀝的小雨,到入夜時分就成了瓢潑大雨,徹夜下個不停。

第二日,雨時小時大,仍然沒有停,過了幾日依然如此。城內的老百姓慌了。再有幾日麥子就要成熟了,雨若一直不停,今年怕是會顆粒無收!酒樓裡,客棧裡,屋簷下,到處都議論紛紛,人人臉上都是一臉愁容。

城主府,“報!城主大人,息城傳來訊息,最近十日,息縣大雨淋漓不斷,淤泥河水大漲!”

城主焦慮的在堂中走來走去,這可如何是好,眼看著馬上要收麥,這雨卻絲毫沒有停下的意思。梨城城外有一條淤泥河,河底部全是淤泥,平時水十分淺,也就勉強夠河兩岸田地澆灌。淤泥河自息城方向流過,經梨城往下而去。息城就在淤泥河的上游,息城近日也是暴雨不斷,兩城命運息息相關,城主抱著頭痛苦的蹲下去,只覺得頭疼得厲害,不敢細想。

“來人,安排下去,明天去知春臺祈晴。城中所有歌舞娛樂全部禁止。” ,“是!”

第二日,冒著雨, 知春臺下站滿了百姓。城主在臺上高念祈晴禱文,禱文唸完,一群巫師抬著鎏金銅龍上臺對舞,一番舞畢,城主將刻了禱文的玉簡扔入一方注滿了雨的銅鼎中。最後跪下,高呼雨停,臺下百姓紛紛下跪,一齊高呼。

祈晴祭祀後,雨彷彿小了些,眾人心盼著雨能停,眼看著雨越來越小,心中充滿了焦急和期待。可惜這期待不到半日便沒有了。就在雨快停時,天空一道驚雷劈過,便又嘩啦啦的下起來了。

城主府內,城主望著天,心想再等一日,若雨還不停的話,只能行那個非常之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