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一直以來在遼東的威嚴形象,如今在寂靜的書房內顯得格外地孤立無援。得知朝中啟用共和制度的訊息,再加上林淵這個一直讓他忌憚的人物復出,他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危機。這不是戰場上的對決,那種敵人可以明刀明槍擊敗,這是在皇權與制度的變革面前,個人勢力的渺小。

他從書房的窗外看向遠處,眉頭緊鎖。所有他引以為傲的陰謀陽謀,在林淵面前都顯得如此蒼白無力。記憶中,林淵那敏銳而深邃的眼神彷彿一直在監視著他,讓他無處可藏。自嘲的苦笑掛在他的嘴角,他覺得自已像個被揭穿的跳樑小醜,所有的傲氣與自信在此刻化為烏有。

沉重坐回紅木椅內,吳三桂面無表情,雙手撐著頭,一種前所未有的疲憊感撲面而來。他深知,面對林淵,任何反抗和掙扎都將是徒勞。但剩下的理智還在告訴他,必須要有所行動,要麼被動等待命運的審判,要麼主動出擊,爭取那一線生機。

掙扎讓他的內心充滿了矛盾與衝突。一邊是自已多年以來建立起來的權勢與地位,一邊是那看似渺茫的未來與希望。他試圖在這兩者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卻發現自已站立不穩,逐漸滑向深淵。

最終,在經過漫長的思考後,他的眼神似乎有所決斷。他知道,面對林淵這樣的對手,反抗只會是自取滅亡。如果徹底臣服,表達忠心,或許能在新的政治局勢中尋找到一條生路。

決定下來後,他的動作變得異常果斷。他取出筆墨紙硯,開始認真地撰寫一封罪已書。每一個字,都傾注了他全部的心力。這不僅是一封書信,更是他多年來權謀生涯的告別。書寫過程中,他的表情從緊張轉為釋然,彷彿卸下了沉重的負擔,望向前路,雖然仍是迷茫,卻也多了幾分坦然。

完成封信後,吳三桂站起身來,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他的眼神已恢復了往日的冷靜與堅定。他分別看了一眼書房內的每一個角落,似乎在與自已的過去告別,然後轉身離去。

帶著貼身僕從,吳三桂未帶一兵一卒,開啟了前往京城的旅程。行走在通往京城的路上,他的每一步都顯得異常沉重,但腳步卻異常堅定。這是他生涯中最不同尋常的一次行動,他的心中充滿了未知和不確定。然而,在這未知之中,他的心態也在悄然變化,從最初的惶恐不安逐漸轉向了一種淡然的接受。

凌晨的朝霞映照在吳三桂的臉上,給他略顯蒼白的面龐塗上了一層金色。他的眼中顯露出一絲複雜的情緒,有後悔、有安然,更多的卻是對未來的期待和對自我的重新定位。在歷經權謀和風波後,吳三桂開始反思自已的身份與價值,意識到在新的時代中,只有順應時代的潮流,才能找到自已的位置。

隨著京城的城牆漸漸映入眼簾,吳三桂的內心慢慢平靜下來。他知道,一旦踏入這片土地,他過去的一切——無論是功績還是罪過——都將成為歷史的一頁。從此刻起,他將不再是那個在遼東用謀略和力量維繫地位的總兵,而是一個順應時代、願意低頭學習、尋求新角色的普通人。

抵達京城的大門前,吳三桂停下了腳步,深吸一口氣,調整了下自已的服飾,目光堅定地望向前方。他清楚,自已即將面對的是一場關於命運的賭博,他押下的賭注是他的過去和未來。只是,這一次,他願意放下所有的驕傲和預設,真誠地向新時代的締造者——林淵,以及整個大明的新體制——表達自已的臣服與忠誠。

踏入京城,他直接前往宮中,手持自已親筆書寫的罪已書,準備在林淵和崇禎帝面前,表達自已的懺悔與重新出發的決心。在這一刻,吳三桂再也沒有了先前的權謀家的算計和鋒芒,取而代之的,為了自已靈魂的救贖,而真誠求取寬恕,從而尋求一線生機的心,他預感林淵這樣的人物,內心是強大且寬大的,他要化惶恐為力量孤注一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