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坐在幽暗的書房裡,映入眼簾的是幾份由不同情報網收集回來的密報,每一份報告都可能指向一個致命的敵人。在經過仔細分析之後,吳三桂勾勒出三個最有可能的嫌疑目標。

首先是趙丞。從摘星被血洗現場的戰鬥痕跡和目擊者描述來看,襲擊者使用的似乎是某種火器或類似的暗器。然而,事發當晚並沒有傳出火器的聲響,這令人不禁聯想到趙丞手下精通的多種特殊暗器技巧,不排除他出於某種目的對摘星出手。

其次是清軍的情報部門——粘杆處。由於吳三桂之前佈局,引誘清軍攻擊林淵所在的守部,結果導致清軍損失慘重。這或許觸動了清方的底線,透過粘杆處決定對摘星進行報復,以洩心頭之恨。

最後是錦衣衛。朝廷對吳三桂這位邊疆總兵始終抱有戒心,一直在暗中監控他的動向。如果錦衣衛探知了摘星的存在,很可能會將其視為對皇權的威脅,從而採取行動進行打擊。

在這三重疑雲中,吳三桂猶豫不決。他知道,不管是哪一方動手,背後都隱藏著深不可測的水深火熱,一旦處理不當,可能會引火上身,危及自已的安全。

正在這時,一個秘使匆匆來報,他帶來了一份重要情報。原來,吳三桂的間諜成功截獲了清軍粘杆處傳送回國的一份戰報。報告中明確表示,粘杆處已經成功摧毀了摘星,這彷彿給了蒙上重重迷霧的真相帶上了一絲曙光。

得知這一訊息後,吳三桂的內心陷入了複雜的情緒。一方面,他對於終於查明兇手的身份感到慶幸,這意味著可以針對性地展開反擊;另一方面,這也證實了他最不願意看到的情況之一——與清軍的曖昧狀態可能無法保持下去了,這意味著未來的道路將更加兇險。

吳三桂沉默了良久,最後他緩緩站起身,眼中閃爍著決斷的光芒。他知道,無論未來有多麼艱難,他都必須要面對。對於背叛者和敵人,他不會有任何的手軟,是時候該露出獠牙了,還真當我怕你們不成。

如今的形勢,已非常明確。吳三桂將擺在桌面上的報告重重一拍,已經到了他需要全面動員、準備反擊的時候了。但在這之前,他還有更多的佈局要做,更多的盟友需要聯絡。這是一場涉及多方利益的鬥爭,他需要巧妙地利用各種力量,將局面引向對自已有利的方向。

吳三桂迅速下令,重新召集他的謀士和軍事將領,開始密集的軍事和情報討論。他們分析了清方可能的下一步行動,策劃如何透過各種手段,包括外交談判、情報鬥爭和軍事壓制。

同時,吳三桂也意識到,面對如此複雜的情勢,單靠武力是不夠的,他需要尋找新的盟友,加強與內地的聯絡,尤其是需要加緊與趙丞等內地勢力的交流合作,最終形成對抗清方的統一戰線。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他開始密派使者,出訪各地,秘密接觸可能的盟友,同時也藉助自已的情報網路,對趙丞、錦衣衛以及其他可能的威脅進行深入的監控和分析,確保自已在這場暗流湧動的政治鬥爭中,始終保持主動和警覺。

此外,他還下令加強了對邊疆的軍事部署,確保萬一戰事爆發時,可以迅速應對,抵禦清軍的可能進攻,同時保護邊疆安全,穩定邊區。他清楚,自已現在處境如履薄冰,一旦在軍事上出現重大失誤,可能就會功虧一簣,這是他絕不能容忍的。

他知道,無論未來會遇到多少挑戰,只要他能夠合理利用手中的資源,巧妙應對每一次危機,就一定能在這場充滿變數的鬥爭中,保持自已的一席之地,甚至於此基礎上,打造出一個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