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沙滾滾之中,多爾袞的面龐被憤怒和困惑交織的神色所覆蓋。他站在自已的旗下,凝眼望著戰場,內心波濤洶湧。他不敢相信,自已指揮下的精銳重騎兵竟然被區區兩千餘名步兵所擋,且損失慘重。這些本應顫抖於鐵蹄之下的明軍,何時竟化作了神勇無比的戰神?

這對於多爾袞來說近乎噩夢,他狹長的雙眼充滿了困惑與不解。他想起了在戰事開始之前,自已處決的那位敗軍之將——他的確是不幸的,但更多地,多爾袞自問,若是自已置身於那日的戰場,是否也有不同的結果?

清冷的戰鼓聲還在耳邊迴響,多爾袞還記得那一刻,明軍稀少卻意志堅定的兵線,彷彿鐵鑄的城牆,讓清軍騎士如同海浪衝擊礁石,再猛烈的攻勢也猶如被無形之力硬生生消解。

現在戰場上,數千清軍騎士與戰馬已淪為冰冷的屍體,慘淡的陽光下哀嚎和呻吟聲構成了一曲生命的輓歌。還活著計程車兵,他們拖動著受傷的身軀,努力向自已的大軍爬去,他們的面孔扭曲著——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慘敗。

對於林淵而言,他對這場戰鬥從一開始本沒有多少把握。事實上,沒有人敢肯定現代熱武器在古代戰場上的實際效能如何。所幸,提前製造的防禦裝備,在緊急時刻有了立竿見影的效果。硬核的盔甲對於古代兵器的進攻構成了有力的阻擋,沒了這些裝備,他們的敵人——那些生而為戰的清軍騎士,恐怕不可想象。

鳴金聲中,清軍如潮的衝鋒被召回。林淵沒有選擇緊追不捨,因為他清楚自已所面臨的困局,戰士們已經疲憊不堪,他們需要歇息,需要團結在一起。這一場看似勝利的防禦戰,他們損失了137名士兵的生命,300餘人受傷。而那200名不曾參與正面戰場的親衛隊,則保持了零傷亡的記錄,隱秘而高效的行動凸顯了其特別的戰鬥價值。

夜色將至,多爾袞的心情如同黑夜中的迷霧,難以明朗。當戰士們將殘破的戰旗收起,悲傷與迷茫在他們眼神中閃爍。這是一場令人迷茫的戰爭,清軍面對的,不是一個弱小的敵人,而是一種擁有全新的戰術和武裝理念的尖兵。深夜,營火溫暖著倖存者的身體,卻無法驅散他們心中的寒意。

多爾袞坐在自已的帳篷中,目光在微弱的燈光下顯得深邃。他開始反思,所有的戰術和策略,他們是否真的已經做好了面對這樣敵人的準備?他意識到,這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失敗,更是一次關於未來戰爭面貌的預警。他知道,自已必須重新思考清軍的戰術調整,以及如何針對這種前所未有的戰鬥方式進行有效的反擊。

同時,林淵也同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雖然成功防禦了這一波攻勢,但他清楚,這僅僅是開始,他們的敵人不會就此止步。如何利用現有的兵力和資源,繼續保持防線,是接下來他必須要面對的難題。

一場沒有硝煙的思想鬥爭在兩個指揮官心中悄然展開。多爾袞意識到,他需要更多地瞭解對方的戰鬥方式和武器裝備,以此作為調整戰略的依據。而林淵則在思考如何進一步利用自已的優勢,加固防線,同時尋找反擊的時機。

在這靜默的夜裡,兩軍計程車兵都在休息,但是兩位將領的心中卻如同暴風雨前的海面,波濤洶湧。這場戰爭還遠未結束,它只是一個開始,更多的挑戰和機遇正在等待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