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飛熊軍營地回來的路上,呂布看到董卓親眷所在街道處聚攏了大量圍觀百姓,以及時不時傳出“冤枉”、“我是太師親眷”之類的呼喊。

“陛下,劉協申請離宮。”剛成為呂布貼身侍奉太監的張三,守在皇宮門口見到呂布的第一句話。

“這麼快就收拾完了?”

呂布嘴裡唸叨著。

“奴婢派人始終盯著來著,劉協等人除了拿了一點細軟與銀錢,所有名貴寶物都沒動。”

“如此未免太不近人情了。”說完,呂布直接調轉方向。

……

“陛下,我們出去後住哪裡?”

劉協聞言一頓,隨後立即道:“這個習慣要改掉,寡人已經不再是當今聖上了。”

“遵命。”

看著自已十位後宮滿臉喪氣的表情,劉協用力拍了拍手,暢想道:“你們在皇宮的日子難道還要寡人多說麼?出去後,雖然沒有前呼後擁的生活,但是你們會獲得難以想象的自由、安全與尊重,這難道不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麼?”

“陛下……”

“叫官人。”劉協隨口糾正。

“遵命,官人。姐妹們當然明白出去之後的生活是美好的、充滿希望的,如今只不過因為事發突然,一時間離開囚禁自已這麼久的【家】,心情有些轉不過來而已。”皇后解釋道。

“聖上駕到!”張三一聲標誌性的高喝,立即打斷了劉協一家子的談話。

簡單寒暄行禮之後,呂布開口詢問道:“你們出去後有住的地方麼?”

劉協微微搖頭:“有些許錢財,可以買一處宅院,尤其在親董勢力被消滅之後,大量宅子閒置的條件下。”

“有安排就好,一些對於你有特殊意義的物品,也可以拿出宮去。”呂布的話,瞬間令十位後宮眼前一亮,如此寬泛的要求,她們完全可以多帶一些名貴首飾出宮,最不濟未來典當時也能多值幾個錢。

“那就多謝陛下了。”劉協正欲拜謝,就被呂布一把拉住。

“你為什麼不聽聽朕的想法,反而著急離開呢?”

見劉協不解,呂布示意對方隨自已前往御書房。

“你就不想知道,為何朕敢比董卓膽子都大,在群狼環伺的情況下,強行稱帝?”

“你就不想知道,為何朕直到此刻也未宣佈新的國號,正式推動國家完成蛻變?”

“你就不想知道,為何朕對於天下百姓接下來會有怎樣的安排?”

連續三個問題,瞬間讓劉協沉默下來。

“草民當然關心,可是以上都是國家大事,草民即便好奇也無法干涉,只能選擇相信了。”劉協無可奈何的回應道。

面對劉協,呂布毫無保留的分享出自已最終的計劃,

“根據之前的經驗,只有國運加身之後,輔之大宗師境的實力,才有可能推開成仙之門。一旦成功,那麼朕將是近三百年來第一位成仙之人,成仙之後,皇位空缺,天下又會如何?”

聽到呂布的分析,劉協有一種荒唐之感,“稱帝僅僅是一個極為短暫的過渡條件?”

“沒錯,所以這個天下需要另一種解決模式。”呂布沉聲道。

當皇帝當了這麼久,即便是傀儡,也足夠讓劉協磨鍊出一定的政治智慧,思索半晌後,猜測道:“難不成陛下準備效仿大周?”

“正是!為了安撫天下的野心家,短時間內最好的辦法,就是將他們分封到如今自已的勢力地盤內,並明確允許他們各自稱王。”

縱然有了這層心理準備,但合併幾百年的國家即將再次分裂,讓劉協輕輕感慨一句:“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啊。”

“不過,朕也為你留了一個後手。”

“什麼?”

“此前朕去襄陽,為你找到了兩位聰慧絕頂且值得信賴的謀士,如今尚且年少,他們有足夠的時間陪你重新整理河山。”

能讓如今的呂布這般誇讚,劉協心中好奇不已:“敢問這兩位是……”

“他二人乃是水鏡先生高徒,素有臥龍鳳雛之名,待二人出山之後,你拿著我留給你的信件與信物,他們二人一定會幫你的。”

“並且,為了抗衡各路軍閥,在正面戰場上,朕還為你找來一位宗師境高手!”

劉協承認,當他聽到【宗師境】三個字的時候,他的心臟漏跳了一拍。

“當、當真?”劉協激動道。

“不僅如此,此人因功法特殊性,並不會隨著年歲增長而晚年重病纏身,且經過朕的調教,極有可能在十年內衝擊大宗師境。”

聽完呂布的介紹,劉協忽然感覺自已昏暗的前途,徹底明亮起來!

“高祖能從一介亭長打下偌大的江山,龍生龍,鳳生鳳,未來在這三人的輔佐之下,這天下還將名為【漢】。”呂布溫柔的拍了拍劉協的肩膀。

在母后被董卓凌辱的時候,劉協沒哭,因為有恨,他不想向仇人徹底投降;

在母后自盡前對自已萬般叮囑的時候,劉協沒哭,因為有愛,他不想讓母后最後一刻還要幫他擦拭淚水;

在自已宣佈禪讓,幾百年的大漢朝滅亡在自已手裡那一刻,劉協沒哭,因為有家人,他不想讓後宮們失去最堅實的依靠……

但,

當呂布親口告訴他,未來還有希望,且是無比巨大的希望!

一想到自已有機會重現祖上榮光的時候,

劉協哭了,

默默流出的眼淚,好似斷了線的珍珠,大顆大顆恣意的滑落……

呂布伸手溫柔的幫劉協擦拭眼淚,輕聲道:“這段時間,不妨好好學習,多多體會一下底層百姓生活中的不易,這樣朕希望未來當你重新用自已的實力坐回到這個位置上的時候,你是會比文帝還要賢明的君王。”

劉協的眼神中透露出堅定和決心,重重的點了點頭,心中燃燒著對祖宗基業、國家和百姓的責任感,重重承諾道:“出去之後,我會日夜苦讀,勤奮學習治國之道,同時深入民間,與百姓交流,傾聽他們的疾苦和期望,當那個機會來臨的時候,我絕對不要再這麼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