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看那張紙,光那個木盒,解連環就已經知道眼前這人說得都是真的了。

只有巴掌大的雕花楠木盒,古樸而厚重。盒底正中,用九疊篆刻了一個四四方方的“解”字——解連環不用看也知道。

這是歷代解家家主應該持有的信物,現在卻出現在這裡。解九什麼意思,不言自明。

“抱歉,我無意冒犯。”“他”說。

畢竟拿了人家東西,還是家主持有物這麼重要敏感的東西,就算不是“他”的主觀意願,也得和人家道個歉。

不能還,態度總得有。

解連環沉默地點點頭,示意“他”可以繼續往下說。他並沒有展開那張紙,既然盒子已經在這,這張紙的真偽也就不用說了。

“這本筆記什麼內容,不用我說,你也明白。”見解連環情緒還算穩定,“他”又繼續娓娓道來:

“其實留下這本筆記,不符合你父親的作風習慣。但他沒有辦法,因為他已經沒時間把這些年他所做的事,包括他的“計劃”親自說給我聽了——畢竟我這個身體屬於吳歧,而吳歧是沒有理由和你父親頻繁見面的。”

解連環表示理解。

“他”又接著往下說:“正因為點心盒裡有這本筆記和這個玉佩,我想我離開解家之前,你父親一定叮囑過你,一定要親手把這個點心盒交到我手裡。”

“但其實這麼做還是有風險。因為他無法確保除了我之外,不會有其他人發現這個點心盒裡有機關和夾層。”

說到這,解連環不由打斷“他”,問了一句:“那我老爹就不怕,你根本就沒發現這點心盒內有乾坤?”

“他”微微一笑:“不怕。因為……你就當這是我和你父親之間的默契吧。”

解連環:“……”他突然覺得自家老爹以前應該沒少幹這事,打著送點心的名義,在點心盒裡夾帶私貨。

猝不及防就被秀了一臉,但年輕人還得繼續聽對面的“奶包子”說這其中緣由。

“嗯,說回前言。其實吳家還算安全,雖然我在路上暈了過去,但這個點心盒子一直在吳夫人,也就是吳歧奶奶那存著。直到“我”,啊不,應該說是“吳歧”醒來,一直沒人開啟過。”

“我想吳歧後來,應該是把點心盒放回了自已房間,然後機緣巧合下發現了筆記和玉佩。”

“我說過,吳歧是個聰明孩子。就算誤打誤撞發現盒子裡的機關,能靠自已解開機關,也不是一般聰慧了。”

“那然後呢?”解連環問。

他不由緊張起來:雖然他解家和吳家是親戚;從“計劃”的角度來說,又是盟友。但筆記和玉佩,顯然也不是能讓吳家人看到的東西。

他不知道一個三歲小孩,在發現盒子裡有機關和夾層,夾層裡又有筆記和玉佩時,會是什麼反應。

莫名其妙?

還是興高采烈告訴家人他的發現?

那“他”呢?

“他”要怎麼辦?被吳歧先一步發現盒子裡的筆記和玉佩,顯然是超過“他”預期和控制的,“他”要怎麼挽回這個即將洩密的時刻?

“吳歧很聰明。”這是“他”今天第三次和解連環說這句話。

“那孩子還小,識的字不多。而且就算有些字他認識,在筆記內容寫得很隱晦的前提下,他也無法得知這本筆記究竟記錄了什麼。”

解連環鬆了一口氣,但他很快反應過來:“那他就沒找我表姑夫五爺,或是我二哥吳二白?”

“他”搖搖頭,“他或許想找,但我沒讓他找。”

解連環蹙眉,“什麼意思?”

“他”的目光緩緩落在自已手腕上的金鈴鐺上,“這可能就是這個鈴鐺的神奇之處吧。”

年輕人不解,卻也順著“他”的目光,把視線落到“他”手腕上。

只比成年人指甲蓋大一點的金鈴鐺,圓潤可愛,在兩人的目光中,泛著燦燦金光。

“我不知道這個鈴鐺到底怎麼回事,但據吳歧所說,這個鈴鐺曾被狗五爺和齊八爺開啟過。”

“我猜,這應該不是狗五或其他吳家人送的東西,否則狗五和齊八不會特意檢視。但究竟是誰送的?目前不得而知。”

“或許是這個東西,讓我有了和吳歧相互溝通的能力吧。”“他”說。

“所以,你剛才問,吳歧是怎麼知道他原本不會知道的事的?——因為那都是我告訴他的。”

“我讓他這麼說,一來是為了讓你相信他很聰明,增加你們之間的信任感;二來是為了讓你父親透過你的複述,發現吳歧有“問題”。”

“你父親和你一樣,一定會想“吳歧是怎麼知道他的想法的?”,他思來想去,最終也只能得到一個荒謬又合理的結論——那就是,我和吳歧之間有特殊的溝通方式,我們是能“交流”的。”

說到這,“他”又把目光轉向一臉訝異的年輕人,“別懷疑,荒謬和合理有時並不矛盾。不知你聽沒聽過一句話——當你排除了所有的不可能,無論剩下的是什麼,即使再不可能,也一定是真相。”

“不過,你父親之所以能猜到這一層,也確實是基於對我的信任。他從未懷疑過我,哪怕一絲一毫。這一點,我確實應該感激。”“他”說。

“好了,你還有什麼疑問嗎?”

解連環木然搖頭,顯然還沒從“他”說的話裡回過神。

自已能跟自已溝通什麼的,真的科學嗎?

為什麼會有這種匪夷所思的事情發生?難道真是他讀書太少,沒見識的緣故?

解連環第一次對自已產生了深深的懷疑。

可沒等他糾結太久,就聽對面的人又說:

“如果可以,我希望你能從吳家人那兒,幫我打聽一下關於這個鈴鐺的事。雖然這是我的事,但如果這鈴鐺真有什麼問題,吳家人是不會把這些事告訴一個三歲小孩兒的。”

解連環細一想,是這麼個理兒,於是點頭記下。

無論出於老爹的私人感情,還是出於解家整個“反抗”計劃的實施,眼前這人都至關重要。

儘管“他”披著三歲小豆丁的殼子,看上去軟萌可愛,但“執棋人”不分年齡大小,他解連環,願意相信自家老爹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