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輪到愛倫·默裡激動了起來。

他急忙回應道:“真的?太好了!只要你的軍服質量能夠過關,哪怕稍微差一些,我也能找到辦法幫你糊弄過去。”

他頓了頓,又補充道:“至於那些個人用品,其實只要意思意思一下就可以了。”

“如果到時候真的有什麼問題,我可以找理由說是北方佬封鎖了海岸線導致貨物進不來,只剩下些殘次品。”

……

夜幕已深,陳漢生和楊桂芬夫婦倆依然坐在明亮的客廳裡。

兩人臉色凝重,愁雲滿面。

陳漢生手中的菸蒂堆積如山,彷彿想透過煙霧來驅散心頭的焦慮。

終於,陳漢生打破了沉默:

“桂芬,我們現在倉庫裡還有多少庫存?得趕緊盤算一下,看看能不能透過清理庫存回籠一些資金。”

“你上次備了幾萬套衣服都是什麼款式?我記得是冬季款。”

聽到丈夫這麼說,母親楊桂芬有些支支吾吾了起來:

“是……是,囤了幾萬套冬季初中校服。”

“幾萬套?!”陳漢生震驚地站起身,聲音中充滿了憤怒,“楊桂芬,你瘋了嗎?你怎麼能這麼做!”

他指著師太楊桂芬,繼續質問道:“校服這種東西,受眾就那麼窄,一個學校一年能有多少新生?”

“再加上現在新生兒數量逐年減少,有些學校連招生都困難,這幾萬套校服你怎麼賣得出去?”

楊桂芬眼眶泛紅,聲音哽咽:

“我也沒想到啊,之前有個朋友跟我說她要去競標全省的校服供應,還說自已認識教委的人,這標已經是內定給她的了。”

“她讓我提前準備貨,還給了我一筆定金,讓我採購指定的原料……”

陳漢生憤怒地打斷她的話:“難道你就沒看出來這是個騙局嗎?他肯定是和原料商勾結好的,用定金誘騙你進貨,然後捲款跑路!”

他深吸一口煙,努力平復情緒:“你那個朋友現在還能聯絡到嗎?”

“還有,你們合同怎麼籤的?”

被丈夫陳漢生這麼一提醒,楊桂芬如夢初醒,她慌忙找出那個朋友的電話號碼,滿懷希望地撥打了出去。

然而,電話那頭傳來的卻是冷漠的機械聲音:

“您所撥打的電話是空號,請查詢後再撥。”

楊桂芬愣住了,她反覆確認號碼,卻發現確實是自已之前存下的那個號碼,怎麼會是空號呢?

她還想再試一次,但陳漢生已經搶過手機,痛心疾首地說:

“別打了,你還看不明白嗎?他們這是聯合外人一起坑咱們!”

楊桂芬的大腦一片空白,她怎麼也想不明白,為什麼會有如此喪盡天良的人,連自已的親朋好友都不放過。

她回想起那個朋友當初的承諾,雖然只給了50萬的定金,但他們卻因此購買了價值二三百萬的原材料。

現在,不僅家裡的所有現金流都投入進去了,還欠下了一大筆債務。

楊桂芬只覺得天都要塌下來了。

要知道,那幾萬套校服全都是他們自家掏錢墊付的。

如果是其他暢銷的款式,或許還能慢慢銷售出去。

但那是冬季校服,款式老舊,做工也不算精細,除非賤賣,否則在市場上幾乎沒有競爭力。

難道真的要再找一個省的教委來採購嗎?

這顯然是不現實的。

倉庫裡堆積如山的貨物,每天都在消耗著楊桂芬本就捉襟見肘的流動資金。

這筆巨大的虧損,對於他們家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想到那些甩不掉的貨物,楊桂芬非常崩潰。

忽然,陳浪急匆匆闖進來:

“爸!媽!家裡是不是囤了幾萬套冬裝?”

師太聽聞,忍不住落淚,老陳則是閉口不說話。

陳浪急了:“你們快帶我去看看,我可能找到買家了。”

聽到有買家,師太楊桂芬激動問:“真的?”

“先帶我去看看貨,我評估一下是否符合他們要求。”

師太楊桂芬不敢怠慢,立刻起身去庫房。

家裡的倉庫雖然不算大,但堆放的東西可不少。

這些商品見證了他們家族生意的興衰歷程。

早年,陳家以五金店批發和煤氣罐、鋼管等建築行業相關材料為生,但隨著電商的崛起,他們迅速轉型做起了服裝生意。

接著,跨境電商的興起又讓他們將業務擴充套件到了小商品、日常用品、家居小物和DIY配件等領域。

只是,作為中小微企業,抗風險能力終究是太弱了,經不起大風大浪。

大平臺一個政策,或一個決定,就能讓他們進入萬劫不復。

這次亞馬遜封號就是最好的例子。

母親楊桂芬緊張地拿著一套校服走了過來。

“兒啊,你看看這種校服行不行?”

陳浪沒有立刻回答,而是掏出手機,開啟了一張圖片,這赫然是一張漂亮國南北戰爭期間南方軍的資料圖。

陳浪仔細對比後發現,雖然兩套衣服在細節上相差甚遠,但粗略看來卻大差不差。

“應該沒問題,先給我拿十幾套做樣品。”

“軍服”雖然搞定了,但離那招標要求還差了十萬八千里,簡直就像是一場馬拉松的起點和終點距離。

陳浪翻看著那份清單,上面列的東西比菜譜還複雜,從大到小,從粗到細,足足有十幾項之多!

“開工製造的話,時間上肯定來不及。”

陳浪眉頭緊鎖。

更令他頭疼的是,家裡的經濟狀況也不容樂觀,沒有足夠的資金去採購所需的物品。

正當陳浪陷入沉思之際,他的目光不經意間掃過倉庫中堆積如山的貨物。

那些看似無用的舊物件,忽然給了陳浪靈感。

“天無絕人之路啊!”

陳浪開始按照招標要求,找那些可以“平替”的替代品。

母親楊桂芬見陳浪忙得不亦樂乎,好奇問:“阿浪啊,你拿這些給誰啊?學生們看不上這些吧。”

陳浪張口就來:“這些是給劇組用的道具。”

母親楊桂芬頓時明白了過來,也只有劇組才會要這些老物件,而且需求量還不低,對質量沒有太高要求。

畢竟戲拍完後,東西都可以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