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裡兩張桌子整齊地並列一排,足足放了三排,陳程的座位就是第一排左邊的桌子,旁邊就是夫子九歲的孫子趙錦綸,他自幼便跟著爺爺讀書,如今已經開始讀四書了,這可是個要考科舉的讀書種子。

另外的 3 個同窗分別是坐在陳程背後的李安,,李安今年七歲,家裡有個小叔叔在鎮上酒樓當小兒,李安的爹孃就是盼望著他學會認字,將來有機會去鎮上找個跑腿的活計,好讓將來的日子過得更紅火些。

坐在李安旁邊的是8歲的唐玢,家裡就靠寡母和姐姐繡點手絹過活,因為讀書的機會來之不易,唐玢學習向來刻苦。

坐在最後一排靠近角落位置的是一個看起來只有十二歲左右的孩子,名叫曾鵬。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他幾乎很少出現在學堂裡上課了。據訊息靈通的李安說,他家裡麵人手不夠,缺少勞動力,所以他不得不回家去幫忙幹農活。

畢竟在這個貧窮落後的小村莊裡,每個家庭都需要依靠全家人共同努力才能維持生計。對於曾鵬來說,雖然他內心深處非常渴望能夠繼續讀書學習,但面對現實的壓力和家庭的困難,他只能選擇放下學業,肩負起家庭的責任。

所以夫子的學堂上一般也就陳程四個人,陳程剛坐下,其他三個同窗也陸續到學堂了。

等人到齊之後,夫子就站起身來,挺直了身軀,帶領著我們開始吟誦起了《三字經》。他的聲音清澈響亮,抑揚頓挫,充滿了韻律感和節奏感。而就在這個時候,趙錦綸卻並沒有像我們其他人那樣跟隨著夫子一起誦讀相同的內容。因為他的功課水平已經遠遠超越了我們三個人,所以他所誦讀的都是《瓊林幼學》及四書的內容。

陳程前世雖然沒有讀過大學,像《三字經》《千字文》這些,也就是對開頭兩句有點印象,所以也是相當於新學。

趙夫子一直都非常關注著陳程這個孩子,他注意到陳程在跟讀時非常認真專注,尤其是背誦《三字經》的時候,竟然能夠做到閉著眼睛不看書籍就能流利地背誦出來。趙夫子心中暗自讚許地點了點頭,這是個讀書的好苗子。

陳程差不多已經入學已經有一個月了,一個月就已經學完了《三字經》《千字文》兩本書,還能書寫下來,就是用不慣古代的毛筆,寫的字不能看。

早讀完後就是夫子一對一的教授,學堂後面有個小隔間,用於夫子日常教學指點。

“陳程,你隨我來”,夫子說完就走進了小隔間

陳程趕緊跟著夫子進入了小隔間,入眼就是一套桌椅板凳,一張軟榻,軟榻旁邊的桌子上放著幾本書,一看就知道這是趙夫子平時休息的場所。

“坐”

陳程緊跟著坐在夫子跟前,挺直了腰板,一臉認真的看著趙夫子。

趙夫子清了清嗓子,語重心長地說:“你年齡最小,入學也晚,但進度卻遠超曾鵬他們三個,與他們一同入學會拖慢你的進度。以後,每日午後,你就單獨到隔間來找我,我準備教授你《幼學瓊林》,回去後讓你父母帶你去鎮上書譜把書買回來。”

“好”陳程點了點頭

“回課堂吧”夫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