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學校年級是沿用的民國時期,新式學堂(小學)六年,初級中學(初中)三年,高階中學(高中)三年。

而在阿梓跳了幾級後,她便直接就和自家大哥一起考上了初級中學。

所幸阿梓雖然還是沒怎麼長胖,倒是因著營養跟上了,加上她本體的加成,身高也已經到了一米四左右。

在這個缺衣少食的年代,像是阿梓的這種身高,在班級裡也不算是矮的了。

而這一年,正是一九五八年。

此時公分制度已經試行了三年,在這一年開始正式實施公分制度,並且在這一年的秋季,阿梓所在的前進大隊,正式開始了大鍋飯時代。

阿梓雖然歷史學的不太行,但是她也是看過一些年代文小說的。

所以對於許多小說裡都提到過的,三年大災荒,她還是有些印象的。

只是她現在就算是學習比較好,也只是一個八歲多的小孩子。

就算是她想要給自已所在的大隊提些意見,那也是很不現實的。

於是阿梓只好在放學之後,更加勤奮的去山那邊晃悠。

除了和其他孩子一起幹一份打豬草的活,她便是採集一切她認識的野菜讓自家奶奶曬菜乾。

偶爾在單獨行動的時候,打一些野物,讓自家奶奶弄成各種肉乾,準備等三年大災荒到來的時候,能讓家裡的人擁有更多活下去的可能。

可能是被阿梓這種瘋狂屯糧的舉動驚到,許家全家人就算是吃大鍋飯,也沒敢浪費糧食。

等到食堂的人有浪費不吃的乾糧,許奶奶都會下意識的打包回家。

那些乾糧在阿梓的建議下,去除被人咬過的地方和皮後,便曬成了幹,重新磨成了麵粉。

不知道是不是許家這種屯糧的行為讓大隊裡的人開始害怕了,在之後的日子裡,大隊裡的其他人家也不再又吃又扔。

而是學著許家的動作,開始把吃不下的糧食帶回家儲存了起來。

慢慢的,和村子裡有親戚的人家,也開始默默的儲存起了糧食。

而在之後的三年大災荒裡,這些被儲存下來的糧食,直接就成為了大家的救命口糧。

一九六零年,阿梓在和哥哥拼命學習下,成功的又是跳級,又是升學的,成為了一名光榮高中生。

此時距離不能上大學也只有六年了,所以在阿梓的鞭策下,她和自家大哥都開始玩命的學習,最後兩人再次透過跳級,在一九六二年,成功的和比他們大好幾歲的人,一起進行了高考。

在這個年代,人口還沒有後世多,所以有能力考大學的家庭,還是很少見的。

於是阿梓在數學拉後腿的前提下,還是踩著錄取分數,上了上海的一所外語大學。

阿梓主修的是德語,誰讓現在國家和德國關係好呢。

所以阿梓也算是順應大流,走在了世界的前沿。

除了德語外,阿梓還輔修了法語、英語和日語。

這四門語言阿梓在上個世界就已經熟練英語和法語,所以在這個世界她主要學習的還是德語和日語。

阿梓對於學什麼其實是沒那麼在意的,但是她要是混日子的話,又覺得對不起自已新生活的一世。

於是最後阿梓才學習了兩門新的語言,誰讓她神魂強大,學習語言就像是吃飯喝水一樣簡單呢。

相較於阿梓這種偷懶的學習方式,比她大五歲的大哥許愛國則是學習了更實用一些的專業。

現如今的時代發展的雖然不是很快,但是那些有名的大廠,都是機械化運作。

所以許愛國在和阿梓商量之後,便報了一家在北京數一數二的機械專業。

此時的阿梓也才十二歲,雖然她的個子已經直逼一米七大關,但是她就是再怎麼高,在許老太太的心裡,也只是一個孩子。

於是許老太太為了自已的心尖尖,便決定去給阿梓陪讀。

所幸現在老太太也不需要上工,家裡也沒有太小的孩子了。

在許家人一起開了個會之後,便同意了老太太的陪讀事項。

於是等到阿梓和許愛國的升學宴辦完後,在阿梓去上海的時候,便帶上了自家的奶奶,在學校的不遠處,租了一個六十平方的小弄堂。

這間房子一個月的租金就有九塊錢,直接就把老太太心疼的心都開始哆嗦。

所幸老太太是個交際達人,在阿梓上學之後,便在新教的朋友那裡,得到了糊紙盒的活。

剛開始老太太的手速還不快,在人家一天能賺七八毛的時候,老太太也就能賺個四五毛。

只是就這四五毛,也夠了兩人的房租。

因為這個年代上學之後,戶籍就歸在學校名下了,所以老太太也會在每個月都跟著自已的老姐妹,去排隊領取阿梓那一份供應糧。

這些糧食雖然不能讓祖孫兩個吃飽,但是在老太太的默許下,阿梓在假期的時候也會去附近釣些魚,用來給兩人加餐順便換些糧食。

至於阿梓私下裡還換沒換其他東西掙錢,老太太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等到阿梓大三的時候,舉報的熱潮便已經明目張膽了。

於是阿梓除了用魚和附近較好的人家換糧,便收了手,不再去做些投機倒把的買賣。

等到阿梓大四的時候,便已經到了一九六六年,此時除了這年最後一批考上大學的大學生,便開始了十多年的,無法考大學的時代。

阿梓在這一年裡看過了太多的老師被舉報,於是在她拿下了大學的畢業證後,便連忙帶著自家奶奶把只能在上海用的票證都買了東西。

像是一些比較沉重的東西,奶孫倆都直接郵回了家。

在阿梓和奶奶處理好了兩人到上海添置的東西后,兩人便去了北京和自家大哥匯合。

阿梓和自家大哥在匯合後,便再次重複的把只能在北京使用的票券都買好東西。

最後三人除了留下能背動的東西和食物,便把那些不好裝的,還很有用的東西都寄回了老家。

祖孫三人這四年都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會回老家一趟,其餘的時間不是找零活掙錢,便是偷偷的倒賣一些東西。

如今兩個大學生光榮的回到村子,直接就被熱情的鄉親們圍住了。

期間許老太太是最開心的。

只見她紅光滿面的,和鄉親們說著自已在上海的日子。

像是許老太太給大家講上海的事,已經是每年都有的節目了。

於是阿梓和許愛國都悄悄的退出了包圍圈,快手快腳的回到了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