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漢高帝劉邦的皇后:呂后

呂后不僅是歷史上第一個皇后,也是歷史上第一個太皇太后。

她是西漢開國皇帝劉邦的原配妻子,在劉邦還在沛縣當流氓的時候,就嫁給了劉邦,併為劉邦生下一兒一女。

劉邦起兵期間,年輕的呂后就留在沛縣照顧家人,過著膽戰心驚的生活。

之後又成了項羽的俘虜,在敵營裡住了2年。

等到她千辛萬苦回到劉邦的身邊,卻發現,劉邦身邊已經有了其他的女人,劉邦甚至想廢了呂后的兒子劉盈,立庶子劉如意為皇太子。

呂后只能求助張良,又請出了著名的“商山四皓”,艱難地保住了劉盈的太子之位。

劉邦直到臨終前,還派陳平去處死呂后的妹夫樊噲。要不是劉邦隨即去世,樊噲的命,就保不住了,甚至呂后和劉盈的地位,也有危險。

正是這段艱苦的經歷,讓原本是一個賢妻良母的呂后,變得心狠手辣起來。

呂后成為太后之後,把情敵戚夫人做成了人彘,並讓兒子劉盈去觀看戚夫人的慘狀。

她還在劉盈的龍床之上,毒殺了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

這給劉盈造成了極大的心理陰影,以至於劉盈一頭扎進後宮,過起了醉生夢死的日子,身體也急速地垮了下去。

呂后為了把劉盈的外戚力量全都掌控在自已的手上,也為了讓自已唯一的女兒魯元公主保持超然的地位,讓劉盈娶了魯元公主的女兒張嫣。

她希望,張嫣能儘快為劉盈生下繼承人。可是劉盈實在無法接受和外甥女的婚姻關係,至始至終不肯碰張嫣。

無奈的呂后,只好讓張嫣假裝懷孕。等到後宮的妃子生下兒子,呂后就殺了妃子,謊稱孩子是張嫣生的嫡長子。

劉盈英年早逝之後,這個孩子登上了皇位,也就是前少帝。

後來,前少帝知道了生母的遭遇之後,立志要為生母報仇。呂后又廢殺前少帝,轉而立前少帝的弟弟為新皇帝,也就是後少帝。

前後少帝在位期間,呂后作為皇帝的祖母,理應被尊為太皇太后。

可是我們看這段時期的史書,卻發現,皇帝和大臣們,依然稱呂后為“太后”,而把本該是太后的張嫣稱為“皇后”。

這或許是因為漢初的後宮制度還不夠成熟。

不過無論如何,呂后作為皇帝的祖母,是事實上的歷史上第一個太皇太后。

02、漢高帝劉邦的妻子:薄姬

薄姬本是魏王魏豹的妃子,在魏豹被劉邦打敗並殺死之後,薄姬作為俘虜,進了織布坊做女工。

一次,劉邦巡視織布坊,一眼就看上了美貌的薄姬,把她收進了自已後宮。

可是,劉邦卻不喜歡薄姬。若不是聽到薄姬的姐妹在議論薄姬的事,他簡直要把薄姬拋到腦後了。

哪怕在薄姬姐妹的推薦之下,劉邦寵幸了薄姬,並且薄姬很快就為劉邦生下四兒子劉恆,劉邦還是沒有把薄姬放在心上。

在後宮的薄姬,一直是一個小透明,就連想見劉邦一面都難。

然而,正是劉邦對她的不上心,救了她一命。

劉邦去世之後,呂后掌權,把劉邦寵愛過的妃子,都囚禁起來,不許出宮。劉邦最愛的戚夫人,更是被做成了人彘。

唯有薄姬,由於不得寵,呂后沒有把她放在心上,讓她跟著兒子到封國當王太后去了。

呂后去世之後,劉家的宗室和功臣聯合起來,誅殺呂氏,並廢了有著呂氏血脈的小皇帝。

他們聚在一起,開始商議新皇帝的人選。

原本,無論是論輩分,論功勞,還是論名聲,劉邦的長孫劉襄,都應該是皇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

可是功臣們卻擔心劉襄不好控制,轉而立看起來很好控制的小透明劉恆為新皇帝。

而劉恆能當上皇帝的原因之一,就是薄姬歷來溫婉低調,不用擔心她成為第二個呂后。

就這樣,薄姬成為了漢朝的皇太后。

漢文帝劉恆在位23年後去世,薄姬的孫子漢景帝登上皇位。

此時的薄姬尚在人世,被劉啟尊為了太皇太后。

和呂后不同,薄姬素來不過問朝政。在史書的記載中,薄姬只在功臣周勃無辜下獄的時候,勸諫過一次兒子劉恆。

她的家族,除了弟弟薄昭一度做到車騎將軍,卻很快因殺人被漢文帝逼死之外,也無人在朝廷當高官了。

不過,從一個不受寵的妃子,到太皇太后,薄姬實在是劉邦後宮的最大贏家。

03、漢文帝劉恆的皇后:竇漪房

竇漪房,出身貧寒。在她很小的時候,她的弟弟就被賣了,而她則以家人子的身份進了皇宮,伺候呂后。

後來,呂后把一批宮人賞賜給諸侯王,竇漪房也在名單裡。

竇漪房由於想回到家鄉,於是便去找到負責名單分配的宦官,希望自已能夠被安排給趙王。

然而,宦官就忘了這回事,把她安排給了代王。竇漪房又氣又急,哭著去找太監理論,卻也無可奈何,只能心不甘情不願地去了代國。

想不到,這卻改變了她一生的命運。

當時的代王,是劉邦的第四個兒子劉恆。竇漪房深得劉恆寵愛,很快就為劉恒生了一兒一女。

而劉恆的原配王妃及幾個嫡子,因不明原因先後去世。竇漪房的兒子劉啟,成為了劉恆的長子。

呂后去世之後,劉家宗室和功臣誅滅呂氏,一直是小透明的劉恆,竟然被功臣選中,成為了漢朝的新皇帝。

而竇漪房的兒子劉啟,作為長子,被立為皇太子。竇漪房也母憑子貴,成了皇后。

漢文帝劉恆登基之後,竇漪房由於年紀漸長,又因病瞎了眼睛。漢文帝也就移情別戀,有了新的寵妃慎夫人。

慎夫人甚至可以在皇家的宴席上,和皇后竇漪房平起平坐。

然而,這件事,卻被大臣看在眼裡。

中郎將袁盎,不惜冒著觸怒漢文帝和慎夫人的風險,用呂后和戚夫人的例子勸諫漢文帝,希望漢文帝能夠保住皇后的尊嚴。

漢文帝一聽到“人彘”這兩個字,便心有餘悸,趕緊取消了慎夫人的特殊待遇。

而慎夫人,也始終未能為漢文帝生下兒子。

因此,竇漪房雖然失寵,皇后之位,卻一直穩如泰山。漢文帝去世之後,她的兒子劉啟登基,也就是漢景帝,竇漪房也成為了太后。

作為太后的竇漪房,對朝政的影響力非常大。她喜愛黃老之術,以至於漢景帝一生不能任用儒生。

待漢景帝去世之後,漢武帝登基。竇漪房成為太皇太后。

年輕的漢武帝,受到父親的影響,也一心想重用儒生,大展身手。

漢武帝的所作所為,觸怒了竇漪房。竇漪房一聲令下,漢武帝重用的新人,不是被殺,也是被貶。

鬱悶的漢武帝,只能微服出巡,把精力發洩在騎馬射獵之中。

直到太皇太后竇漪房去世,漢武帝才真正掌權,並開始了他的豐功偉績。

04、漢昭帝劉弗陵的皇后:上官氏

上官氏成為漢昭帝的皇后時,只有6歲。

當時,負責撫養漢昭帝的鄂邑長公主為漢昭帝選妃,選中的,本不是上官氏。

可是上官氏的祖父上官桀,是漢武帝留下的四大託孤大臣之一,他為了壓倒霍光,希望能把年幼的孫女送進宮。

上官桀先去和霍光商議此事。畢竟,霍光是上官氏的外祖父。

然而,霍光以上官氏年紀太小,拒絕了。

上官桀又找到了鄂邑長公主的男寵丁外人,承諾幫丁外人封侯。在丁外人枕邊風的作用下,鄂邑長公主把上官氏接進了宮,封為皇后。

上官桀喜滋滋地去找霍光,準備兌現幫助丁外人封侯的承諾。

一肚子火氣的霍光,拒絕了上官桀的要求,也不同意讓丁外人做官。

這下子,霍光把上官桀和鄂邑長公主都得罪了。他們聯合另一個輔政大臣桑弘羊,以及漢武帝的兒子劉旦,打算殺了霍光,廢了漢昭帝。

然而,他們還沒來得及動手,事情就敗露了。霍光不僅逼迫鄂邑長公主和燕王劉旦自盡,還殺了上官桀全家。

皇后上官氏,一下子就成為一個孤女。

不過,由於上官皇后年紀尚小,未參與祖父的叛亂,加上霍光是她的外祖父,於是,她依然安安穩穩地在宮裡當著皇后。

霍光希望,她能儘快為漢昭帝生下長子。

為此,霍光讓御醫告訴漢昭帝,說他身體不好,要不近女色,從此只寵幸皇后一人就夠了。

霍光還讓未央宮的宮女們都穿上一種不容易脫下來的褲子,防止漢昭帝隨時寵幸宮女。

然而,霍光的一番苦心,還是沒能讓上官皇后懷孕。漢昭帝去世的時候,上官皇后只有15歲。

霍光為了繼續掌權,立漢武帝的孫子,也就是漢昭帝的侄子劉賀為皇帝,並把劉賀過繼給漢昭帝,尊上官皇后為皇太后。

不料,劉賀一到長安,就要和霍光奪權。

忍無可忍的霍光,以劉賀27天干了1127件壞事,且沒有祭拜劉邦的陵墓,沒走完繼位流程為由,廢黜了劉賀。

霍光身為臣子,自然沒有資格廢皇帝。廢帝的詔書,正是上官太后下的。

隨後,霍光又把漢武帝的曾孫,也就是衛太子劉據的兒子劉病已過繼給漢昭帝,立為新任皇帝,也就是漢宣帝。

按照輩分,上官太后是漢宣帝的祖母輩,理應被尊為太皇太后。然而,此時的上官氏,依然是皇太后。

霍光去世之後,漢昭帝滅了霍氏全家。於是,上官太后在繼父族被滅之後,母族也被滅了。

這一年的上官太后,只有24歲。

不過,漢宣帝是個厚道人,並沒有因此遷怒於上官太后,依然對上官太后尊崇無比。

上官太后甚至活得比漢宣帝還久,在漢宣帝去世之後,上官太后被漢宣帝的兒子漢元帝尊為太皇太后。

她又活了12年,才因病去世,享年52歲。

雖然上官氏的父族和母族都被滅族,但是她一直是漢朝最尊貴的女人,並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善終,也算是非常幸運了。

05、漢宣帝劉詢的皇后:王氏

在漢宣帝的後宮裡,第三任皇后王氏是一個小透明。

很多人都只知道故劍情深的女主角許平君,以及霍光的女兒霍成君,以為漢宣帝只有這兩任皇后。

王氏的父親,是長安城內一閒人,因喜歡鬥雞,與尚在民間的漢宣帝成了老熟人。

漢宣帝登基之後,聽說王氏幾次許了人家,可是將要出嫁的時候,未婚夫就去世了,以至於王氏年紀已經不小,依然沒嫁出去。

於是,漢宣帝便把王氏納入了後宮,讓她做了婕妤。

不過,漢宣帝並不喜歡王氏,於是王氏一直沒有生下孩子。

當許平君去世、霍成君被廢之後,漢宣帝決定,再立一個新皇后。

此時的漢宣帝,最寵愛的妃子,是次子劉欽的生母張婕妤。劉欽也是漢宣帝最喜歡的兒子。

漢宣帝本想立張婕妤為皇后,卻想起了一段舊事:他在立許平君的兒子劉奭為太子之後,皇后霍成君,居然想要毒害太子。

這件事給漢宣帝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陰影。他擔心,張婕妤當了皇后之後,也會為了兒子,幹出同樣的事情。

漢宣帝經過一番痛苦的掙扎,決定立無子且無寵的王氏為皇后,讓王氏專心撫養太子,而自已不再寵幸王氏,確保王氏不會生下兒子。

不得不說,漢宣帝的計劃非常成功。王皇后從此專心管理後宮,撫養太子,也從不奢求漢宣帝的寵幸。

漢宣帝去世之後,漢元帝登基,把養母王皇后尊為了皇太后。

漢元帝去世之後,王太后依然在世,又被漢成帝尊為太皇太后。

王氏從當皇后開始,一直到當太后、太皇太后,共計49歲,最後在70多歲的時候逝世。這在漢朝,算是高壽了。

王氏這一生,雖然無子無寵,卻是漢宣帝后宮裡最大的贏家。

06、漢成帝劉驁的皇后:王政君

王政君能成為漢元帝的原配,全靠運氣。

當時的漢元帝,還是太子,因為寵愛的良娣去世,而鬱鬱寡歡,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願意接近其他的妃嬪。

漢宣帝看了之後,非常擔心,便讓王皇后挑選一些宮女送給太子。

王皇后精挑細選了5個宮女,召太子來做選擇。

太子對這5個宮女一點興趣都沒有,卻也不好違背皇后的命令,只好隨手指著最近的一個宮女說:就她吧。

而這個宮女,正是王政君。

王政君是皇后送給太子的人,太子也不好意思不寵幸。於是,王政君就這麼生下了太子的長子,成為太子妃。

漢宣帝去世之後,太子登基,也就是漢元帝。王政君也理所當然地成為皇后,而她的兒子劉驁,則成為新太子。

漢元帝不喜歡王政君,也對太子劉驁越來越不滿,一度想要廢了太子,立寵妃傅昭儀的兒子劉康為新太子。

然而,王政君本人雖不討漢元帝喜歡,背後卻有一個龐大的家族,家族裡出了不少人才,在朝廷的影響力頗大。

漢元帝祖母史良娣的家族,也選擇了站在太子這一邊。

在王家和史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劉驁保住了太子之位,並在漢元帝去世之後順利登基,也就是漢成帝。

王政君由此成為皇太后。

而她的家族,也開始壟斷大司馬之位。

在漢成帝去世前幾個月,王政君的侄子王莽正式接任了大司馬。由於漢成帝耽於享樂,不理朝政,朝政大權,便都掌握在了王莽手裡。

後來,漢成帝去世,漢哀帝登基,王政君成為太皇太后。

由於漢哀帝不是漢成帝的親生兒子,王政君在漢哀帝在位期間,一度被打壓。

可是,漢哀帝在位僅6年就去世了。王政君召回王莽,奪回朝政大權,終於成為尊榮無比、地位至高無上的太皇太后。

王莽的篡漢之路,也由此開始。

07、漢成帝劉驁的昭儀:傅氏

在王政君還是皇后的時候,傅氏是漢元帝的昭儀,且比王政君更得漢元帝寵愛。漢元帝一度打算改立傅昭儀的兒子為新任皇帝。

然而,王政君的兒子有王家和史家支援,傅昭儀最終沒能如願以償。

漢成帝繼位之後,傅昭儀便跟著兒子劉康去了封國定陶,成為定陶王太后。

劉康英年早逝,傅昭儀的孫子劉欣繼承了定陶王之位,由傅昭儀親自撫養。

看起來,傅昭儀的一生,便是將孫子撫養長大,而後安享晚年了。

可是在漢成帝登基24年之後,卻突然把劉欣召到了長安。與劉欣一同進京的,還有漢成帝的弟弟,也就是劉欣的三叔,中山王劉興。

原來,漢成帝已經44歲了,卻依然沒有兒子。他打算在弟弟和侄兒之間,選定一個繼承人。

傅昭儀跟著孫子劉欣,一起進了長安,還帶上了大量的財物。

她一到長安,就重金賄賂漢成帝的舅舅大司馬王根,以及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請他們為劉欣美言。

在王根和趙飛燕的鼓動之下,加上漢成帝覺得立皇太子比立皇太弟更合適,漢成帝最終過繼了劉欣,立劉欣為太子。

一年之後,漢成帝去世,劉欣登上了皇位,也就是漢哀帝。

雖然漢哀帝是傅昭儀的親孫子,可是他已經被過繼給了漢成帝,在禮法上,和傅昭儀沒有了任何關係。

而被尊為太皇太后的,也是漢成帝的祖母王政君。

可是,傅昭儀在當妃子的時候,已經輸給過王政君一次。她不願意再被王政君壓制。

於是,她以曾經撫養皇帝。日夜思念為由,請求來到長安,每10天進宮探望一次漢哀帝。

王政君同意了。

然而,傅昭儀到了長安之後,住在了北宮,而北宮有通往未央宮的天橋。

傅昭儀便不顧規矩,每天透過天橋去未央宮見孫子,要求孫子給自已上尊號。

經過幾年的鬥爭,漢哀帝把反對給祖母上尊號的大臣都罷免之後,終於尊傅昭儀為“帝太太后”。而後,又改稱為“皇太太后”。

雖然理論上,傅昭儀的“皇太太后”尊號,略低於王政君的太皇太后尊號,但是她畢竟是漢哀帝的親祖母,以至於王政君都要避她鋒芒。

不過,傅昭儀在去世後不久,漢哀帝也英年早逝,王政君在王莽的幫助下奪回大權,並重新把傅昭儀降為了定陶王太后。

雖然傅昭儀從未得到過“太皇太后”這個尊號,但她畢竟是漢哀帝的親祖母,因此,算西漢的太皇太后之時,通常也把她算進去。

08、為什麼西漢的太皇太后這麼多

西漢的太皇太后,可以說是歷朝歷代最多的了。

然而,西漢皇帝的平均壽命並不低。

像漢文帝、漢景帝、漢成帝,都活到了40多歲,是古代皇帝的正常壽命。

一般情況下,皇帝活到這歲數,太后基本已經去世了。

可是這幾個皇帝的母親,都活得比兒子還長,當上了太皇太后。

縱觀西漢的這些太皇太后,就可以發現,她們能成為皇帝祖母的最重要原因,還是她們都普遍長壽。

這大概是因為,西漢的後宮女子,遠不像後世那麼壓抑,西漢的太后,也大多擁有一定的權力,活得比較恣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