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蜀國崛起之杜餘傳》的續章。下面是本書的設定:杜毅沒有系統,後期會加一個短命皇帝,是杜毅的嫡長子杜欣。所以本書總共兩個皇帝。

正文:

廣都,王宮。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眾卿平身。

今日我登基大典之上有人質疑我沒有資格繼承王位,我杜毅乃蜀王杜餘長子,我問諸位,寡人有沒有資格。

杜毅眼神凌厲,掃視著殿下的眾人。

\"誰敢質疑寡人的資格?\"他低沉的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眾臣皆垂首,不敢與之對視。

這時,一位大臣站了出來,拱手道:\"陛下,臣等並非質疑您的資格,只是擔心年輕的陛下能否擔當起治理國家的重任。\"

杜毅冷笑一聲:\"哼,寡人自幼隨父學習治國之道,豈會不知如何治理國家?\"

他轉身走向龍椅,坐下後繼續說道,\"朕今日登基,定當勵精圖治,使蜀國更加強大。若有人再敢質疑寡人,嚴懲不貸!\"

群臣們齊聲道:\"陛下聖明!\"

登基大典結束後,杜毅開始著手處理政務。他展現出了果斷和智慧,逐漸贏得了臣民們的認可。

杜毅坐在龍椅上,認真地翻閱著一份份堆積如山的奏摺。他眉頭緊蹙,目光銳利,彷彿要透過這些文字看到隱藏在背後的真相。

當他翻到關於邊境地區的奏子時,心中不禁一沉。原來,近來邊境地區的局勢異常緊張,蠻夷們似乎受到了某種刺激,開始頻繁騷擾蜀國邊境。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給當地百姓帶來了無盡的苦難。

杜毅緊緊握著手中的奏摺,心想:“決不能讓這些蠻夷得逞!”於是,經過深思熟慮後,他毅然決然地下令派出一支由最精銳士兵組成的軍隊,迅速趕往邊境鎮守。這支軍隊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定能保家衛國,驅逐外敵。

然而,僅僅依靠軍事力量還遠遠不夠。杜毅深知要想徹底解決邊境問題,必須從根源入手。因此,他決定派遣使者前往周邊鄰國,與它們建立起友好親密的外交關係。只有大家團結一致,齊心協力,才能共同抵禦外敵的侵略。

除了解決外部威脅外,杜毅同樣關注國內的民生問題。他了解到百姓們生活艱苦,許多人家因為當年的諸子奪嫡導致家徒四壁,食不果腹。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杜毅果斷下令減輕賦稅,讓老百姓能夠喘口氣。同時,他大力倡導興修水利工程,疏通河道,灌溉農田,以此來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

在杜毅的不懈努力下,蜀國逐漸走上了繁榮昌盛之路。國家富強,人民安居樂業,社會秩序井然有序。而杜毅也因其卓越的治國才能和仁德之心贏得了百姓們的愛戴與敬仰。

在解決了邊境問題和民生問題後,杜毅開始關注人才的培養和選拔。他深知一個國家的發展離不開優秀的人才,於是下令在全國範圍內舉行科舉考試,選拔有才華的人士進入朝廷為官。

同時,他還親自設立了學堂,邀請名師教導年輕人,培養他們的品德和才能。這些舉措使得蜀國的文化氛圍日益濃厚,人才輩出。

此外,杜毅還注重科技的發展。他鼓勵工匠們發明創新,改進農業工具和兵器,提高生產效率和戰鬥力。

在他的治理下,蜀國變得越來越強大,成為了周邊國家的典範。杜毅的名聲遠播,各國紛紛派使節前來朝拜,尋求合作與交流。

在這個風起雲湧的時代裡,蜀國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綻放出耀眼的光芒。然而,這片繁榮昌盛的景象卻引來了周邊各國的豔羨與畏懼。於是乎,一場場陰謀正在黑暗中醞釀,一股股勢力開始悄然勾結,他們妄圖摧毀蜀國的安寧與和諧,將其帶入混亂與動盪之中。

這些心懷叵測之人深知,單憑一已之力難以撼動強大的蜀國,但若是聯合起來,則能形成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他們利用各種手段收集情報、策劃陰謀,試圖從內部瓦解蜀國的統治根基。一時間,蜀國的朝堂之上風雲變幻,暗潮湧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