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之間已過一月有餘。在這段時間裡,吳彬將張邈妥善安葬,並順理成章地接任了陳留郡守之位。這其中既有張邈臨終前的極力推薦,也離不開吳匡和大將軍一派勢力的積極周旋。儘管遭到十常侍的阻撓,但終究無法與何皇后吹的枕邊風相抗衡。自此以後,吳彬便成為了十常侍們的心頭大患、眼中釘肉中刺。

\"郡守大人,各縣官員均已抵達。\"一名侍從恭敬地稟報。\"請他們進來吧。\"吳彬沉穩地回應道。自從執掌陳留以來,他立下了一條規矩:每年歲末之際,各縣令必須親赴郡城向他呈報年度工作情況。而今天,正是這個規定實施的首次集會。

陳留下轄共有十七個縣城,十七位縣官依次進入廳堂,向吳彬抱拳施禮後紛紛入座。待眾人坐定,吳彬開口問道:\"諸位,今日召集大家前來,乃是首次按例聽取各位的工作彙報。不知諸位可有何事需要陳述?\"一時間,廳堂內鴉雀無聲,眾縣官面面相覷,似乎都在猶豫該由誰先發言。

座下十七人皆不語,只因在這之前吳彬滅了李家,男丁都被殺,女眷被安排去洗衣局,這樣一個狠人他們哪敢說什麼,萬一惹的不開心了,下一個就是他們!

就在此時,一名男子霍然起身,直面吳彬,雙手抱拳,微微躬身行了一禮,但其動作行雲流水,沒有絲毫謙卑之態,朗聲道:“郡守大人此計大善,於陳留有百利而無一害!”

吳彬見此人器宇軒昂、風度翩翩,心中不禁一動,生出考考他的念頭,於是和聲問道:“願聞先生高見。”

那男子微微一笑,侃侃而談:“依在下之見,大人此舉不僅可以對過去一年的工作進行全面梳理和總結,找出問題與不足之處,還能判斷官員的治理情況從而實現賞罰分明,更能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和重點,為來年的工作定下良好的基調。”

吳彬聞言,悚然動容,眼中閃過一絲驚異之色。此人竟然如此精準地說出了自已推行這項舉措的初衷和意圖,分毫不差!

他立刻端正神色,追問道:“敢問先生尊姓大名?”

“不敢當,區區中牟縣縣令陳宮便是在下,字公臺。”陳宮淡然答道。

“哦!原來是陳公臺!久仰久仰!”吳彬面露喜色,顯然對陳宮十分欣賞,接著又冒昧地問道:“以公臺之才,屈居於中牟小縣,實在有些大材小用。不知公臺是否有意來陳留郡城擔任郡丞一職呢?”

陳宮大喜,回答道:“承蒙郡守大人抬愛,待下官將中牟諸事安頓妥當後,定當前來赴任。”

“甚好!甚好!”吳彬喜形於色,哈哈大笑道,“公臺若至,吾必倒履相迎!”

\"哈哈哈哈哈哈哈......\"陳宮仰頭大笑不止,心中暗自思忖:難道說上天眷顧,竟讓我在此遇到知音?其他縣官見狀,不禁心生懊悔之意,但事已至此,只能紛紛向吳彬拱手施禮,並依次陳述各自觀點見解。然而,這些縣令大多隻是鸚鵡學舌、人云亦云罷了,吳彬對此早已心知肚明,於是隨意敷衍幾句了事。

時光荏苒,大半日轉瞬即逝。諸位縣令完成述職之後相繼離開,陳宮再次向吳彬深深作揖,表示七日之內必定歸來複命,然後轉身離去。

一整天下來,吳彬也是疲憊不堪,腰痠背痛難以忍受。不過好在成果斐然,令人欣慰不已。如今左右兩側軍營分別交由王飛與秦慶之統率,而且透過一輪擴編行動,每個營地原本常駐的三千士兵已經擴充至六千之眾,規模整整擴大了一倍!不僅如此,還安排吳班、吳懿二人分任王飛、秦慶之下屬副將,藉此機會好生歷練一番。兩人得知這個訊息後,欣喜若狂。

吳彬麾下共一萬二計程車卒,要是加上分到各地都士卒可達一萬六千人,比之其父吳匡也相差不遠了,畢竟吳匡才統兵兩萬而已。

當然,最高興的非王飛莫屬了。從區區一介百夫長到如今掌管六千人大軍的校尉,如此巨大的跨越令他感慨萬千。不禁感嘆道:“跟對人真好!”而吳彬的親衛隊規模同樣有所擴張,原本只有三百人,但現在已壯大至七百之眾,並交由猛將典韋統領。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人中有些曾參與過之前對吳彬的劫殺,但此刻他們已然搖身一變成為了官軍。

至於主簿高幹,吳彬對他委以重任,任命其為郡尉。要知道,高幹才能出眾,就算擔任一州刺史也是綽綽有餘。不僅如此,他的叔父乃是蜀郡太守,同時也是袁紹的外甥。更為關鍵的是,高幹早已對吳彬心悅誠服地並歸順於吳彬,尊稱其為主公。面對這樣一位賢才,如果不善加利用,那可真是愚蠢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