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東漢選才依賴於察舉制,這種國家結構性的變相鼓勵,讓好的名聲不僅僅是一種道德需求,更是一種晉升的需要。

好的出身,好的本領甚至於好的成就在這沒有網際網路,沒有報紙的年代只能靠低效的人工或者書籍來轉達,既沒有效率又沒有時效性。

於是乎,好的宣傳途徑在這個年代相當匱乏,然而此時曹府舉行的“月旦評”恰是其中佼佼者。現河南駐馬店的平輿縣城的“月旦島”、“月旦橋”都因此而得名並流傳至今。

楊修應約趕到曹府上時,正看見袁紹、曹操等三十餘人分列在迎客廳兩側,認真聽“月旦評”的發起者許劭兄弟評一字畫。這些日後大佬個個屏氣斂聲,正襟危坐,見楊修進門只點頭示意,都不曾多言。

楊修也樂得無人糾纏,徑直找一角落跪坐下去。旁邊一白皙男子見楊修坐到旁邊不自然的扭捏起來,惹著楊修多看幾眼。

“公子,我們好像在哪裡見過吧。”楊修閒著無事索性找個人聊天,壓低聲音與隔壁桌的竊竊私語道。

白皙男子本來側著臉,聽到楊修主動勾搭他交談,身體更是反方向扭去,極力迴避著楊修。

楊修感到莫名其妙,他摸了摸自已的臉,心想:我這精神小夥怎的讓人如此生厭?再看了看自已的衣著,並沒有什麼不妥之處。

楊修腦海中靈光一閃,意識到眼前此人就是宮裡訛他詩的女孩驚道,“你是……!“

“不要講!”儘管極力壓制,但女孩的聲音還是像將石頭丟進安靜的溪水一般,激起波瀾,群目矚望,皆投於此。

許劭為人正氣,剛正不阿。後其同族兄弟許相列為三公找人去招募許劭,被許劭當面斥為宦官走狗;又能以識人辨物而得名,他褒獎過的物件價值會得到飆升,他讚賞過的人也會因此成名於天下。其中最著名的當是對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的評價。

許劭此時已是天下名士,說話不喜人打斷,不禁惱道:“何人言語?若有所不滿,當面指摘,勿背後訾議!”

宮裝女孩見滿場人都看著她這邊,羞紅了臉瞪著楊修,嬌嗔之間別有一番風情。

楊修捨身取色,自已硬著頭皮起身抱拳道:“實是先生講的太好,我也是情不自禁,昔昔相惜。”

許劭手撫山羊鬍,見這人不要臉的把一句'不要說'如此解釋也是忍俊不禁,引發眾人共鳴,皆大笑而樂。

趁現場混亂期間,一侍從走到曹操身邊私語片刻。

曹操隨即趁現場的嘈雜起身主持道:“今日有幸,子將將月旦評移至洛陽,與我洛陽詩社同輝。此等風雅之事,必將傳頌大漢。活動前,子將按例題一字。”

“洛陽才子俱在,今日取一才字為題!”

侍從們隨即進場引各人前去詩歌評鑑的場地—曹府的後花園

天氣陰陰的,洛陽才子拿起筆墨紛紛三五成群的散於樓臺水榭之間。

楊修趁機與宮裝女子攀談,“在下弘農楊修,不知姑娘芳名?”

“劉素”女孩還沒從剛才的狀況中走出來下意識的回答,“剛才謝謝你啊。”

聽到這姓氏,楊修就大概猜到女子的身份,可還是忍不住攀談道:“那日詩歌是用來今日展現的嗎?”

“不是,是送給父……親的生辰之禮。”女孩想起那首詩臉更滿臉緋紅。

萬年公主本來看父皇對楊修的文章愛不釋手,冒出個讓楊修再寫個詩詞送給父皇做生日禮物的念頭。沒想到他第一次見面就送情詩,不禁嗔道:“登徒子.”

楊修瞠目結舌看向萬年公主,天地良心,這小妮子不會誤會了吧,那首可是辛老爺表達在元宵節孤獨和淡薄的詩啊。

未待開解,曹孟德不知道何時走到身後,朗聲道:“歡迎楊公子,貴客上門也不來討口熱茶,若不是嫌棄我曹家招待不周啊。”

楊修兩腿一僵,慌亂之後回首道:“小子無禮,還請曹議郎見諒!”

“哎咦,你我平輩而交,無需多禮。”曹操是個不拘禮節的人,他看萬年公主匆匆離去的背影,拍拍楊修的肩膀說,“賢弟,走,我領你去見許子將。”

楊修無奈只能跟隨曹操走到一水榭中。亭臺之上,許劭,許靖和袁紹三人坐於一張古樸的茶桌旁,侍女正將茶盅內的茶湯分入杯內,讓三人觀茶色,聞其香,再品其味。

“子將,這就是作瀛洲遊記的楊修。”曹操引楊修入內,給許氏兄弟介紹道。

許劭的山羊鬍修剪得整齊有序,每一根鬍鬚都彷彿精心雕琢,既顯得成熟穩重,又不失文雅之氣。他輕抿一口茶水,也不說話。

一旁許靖反是未語先笑,拱手招呼:“不愧是弘農楊家子弟,才貌俱佳。”

許劭顯然不喜歡客套話,沉吟片刻問楊修道:“汝識得天下走勢乎?”

楊修吹散杯上嫋嫋的水霧後,也抿一口茶,他看身旁袁紹和曹操都豎著耳朵,緩緩的講出石破天驚的言論:“天下將亂矣!”

天忽雷鳴,聲震九霄。

亭內人傑沒有怕雷之人,但此時的袁紹和曹操都處於官場的事業上升期,與朝堂一榮俱榮,乍聞楊修言語大驚道:

“賢侄慎言!”

“賢弟慎言!”

“好一個先天下之憂而憂!”唯有許劭哈哈大笑。

袁紹與曹操擔心楊修再出謬論,引話題到詩詞歌賦上,許劭也不再追問。

片刻後,待侍從獻上洛陽士子們的手稿,曹操滿懷期待道:“子將,文休,請!”

許劭目光深邃如海,僅是一瞥楊修,卻彷彿能洞察人心。

二許拿起眾人的稿件,像閱卷老師一般,飛快瀏覽,許久後只是搖頭道:“未見佳篇,皆是庸工俗制。”

曹操父親曹嵩雖然繼承費亭侯,但畢竟是宦官的養子。宦官背景於仕林中對曹操是個永恆的汙點。

曹操本想這次曹家舉辦月旦評,若有名詞佳句得到認可,造出一段佳句傳誦天下,未嘗不是一個提高自已在士大夫群體中的形象的辦法。

可曹操聞言心頭一黯,未想到許劭二人眼光如此之高,僱的幾個寫手都未入法眼。

曹操看楊修,若有哀求之意:“賢弟腹中可有文章,助兄此事,必深感虧欠於你。“

你曹操不是個詩人嗎?

楊修顧慮到自已這個校長缺錢缺人,以後求人的事還多,賣曹操一個人情總不會錯,遂同意道:“恭敬不如從命,煩請曹兄備筆墨紙硯。”

袁紹鋪紙,曹操磨磨,楊修大筆寫到:“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正待筆鋒收回,陰沉沉的天終是下起瓢潑大雨。

許劭兩人拿著詩歌,滿意之情溢於言表。

可他沒有評詩,而是把今日最出名的評價送給楊修:“長而學,則為聖人也;治天下,可使百姓安居,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天賦之資,非常人也,童子何知!”

如果治理國家,百姓都找不到誇讚的詞?袁紹和曹操對視一眼,驕傲的他們都覺得這評價過於誇大其詞。

三人今日都很達成所願,楊修獲名,曹操獲利,袁紹自認獲人,每個人都認為自已是贏家。

散場後,曹操唯獨拉住二人:“今天幕低垂,暴雨如注,已向尊府長輩稟明,你我三人今日秉燭夜談,共敘情誼!”

曹操的超能力就是,當他熱情邀請時,你很難拒絕他。

符融鑑真,子講人倫。守節好恥,並不逡巡。—《後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