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爸趕快起身迎接,“叔,快進來,這糖水都準備好了,就等幾位呢。知道大家忙,大家辛苦了。

咋樣,都發下去了吧,質量是不挺好?”

大隊長豎起一根大拇指,

“好,那是相當好了,我種了這麼多年的地,就沒見過這麼好的糧食。今晚就讓你嬸子做的疙瘩湯,老好吃了。香。”

李會計也附和著。

一小隊的隊長王百順,是個年紀跟周爸差不多的漢子,看著骨架比周爸的還要壯實許多,手裡拎著兩個袋子,周爸很自然地以為那裡面的應該都是自家的那份糧食。

周爸朝著大隊長道:“叔,糧食都發下去了?有沒有誰家說是嫌貴不要的?

如果有,剩下的都歸我。咱不能讓鄉親們操心。”

大隊長氣得給了周爸一個腦瓜崩,“說啥胡話,這糧食哪裡有不要嫌貴的說法。

這年頭能買到就不錯了,還嫌棄貴,這就不孬了。

就這糧食品相,可比咱們鎮上糧店的強多了,就給咱們的價格太低了。

叔就想問你一下,是不是你特意把這價格壓得這麼低的,你這好不容易搭上的關係,可不能因為給大隊裡買糧食就給一次性用沒了。”

周爸露出那傻憨憨的表情,摸了摸後腦勺,

“沒有,這價格是人家說的,我這一聽比黑市便宜多了也沒講價。

至於這人情就慢慢還唄,回頭我偷摸地上山逮個兔子啥的給人送去,咱們各位幹部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行了。

不講那些多餘的,只要咱大隊的人都能吃上糧食,不餓著就沒白費我這些日子的功夫。”

在場的大隊幹部們對周爸的這種奉獻精神非常的欽佩跟感動,心裡琢磨的是:

“你瞅瞅人家這是啥覺悟,自已搭錢搭時間搭人情的,就為大隊裡的人吃上飯,這多好的小夥子。

以前咋就沒看出來,虧得跟老周家斷親了,這肯定是老周家把著(壓著),不讓這小子冒頭。”

王百順更是對周爸表示佩服不已。

拿起了糖水碗,

“家棟,咱們都在一個生產隊的,之前就一直看你這不吱聲不念語的,就以為你是個悶葫蘆,萬萬沒想到,

你是個心裡有成算的,哥哥我佩服,你以後就是我王百順的親兄弟。哥敬你,

咱這就以水代酒,幹了。”

整的周爸眼角直抽抽,這一碗水裡他媳婦可是放了兩勺子的白糖,這一口悶了得多齁得慌呀。

周媽在一邊看出來了周爸的心思,於是貼心地給周爸端了一碗白開水。

周爸接過碗確實也是一口悶了。稍微有點燙嘴。

周媽在一邊憋笑,可這一幕看在幾個大隊幹部眼裡,那味道就不一樣了。

看看這周小子,拿著自家的白糖招待大夥兒,自家都不捨得喝。大方,仁義,實交(實在可交往)。

該誇的誇該說的說,李會計拿出了這次的糧食錢,共計是1500塊。大多數一塊錢,毛、分的票很是不少。周爸本我以為王百順拿的兩個袋子裡裝的都是自家的那份糧食呢,琢磨這不對呀,幾十斤的糧食一個袋子就搞定了。

合著一個是裝錢用的。

這還真的是有意思,就這1500塊,按照這面值,確實得用袋子裝。

收了錢,周爸直接交給了周媽,周媽跟周倩坐在邊上大概清點了一下,確定夠數。

李會計見錢數對得上後,又開啟了直接的溝通方式:

“家棟呀,咱大隊一共是65戶人家,按照每家平均分配一家76斤9兩,

你那份的糧食是給你按照38斤大米38斤9兩的白麵計算的,一共是23塊零2分。

這地上的袋子裡的就是你家那份,我這也不太清楚你家的錢夠不夠,

所以呢,先從咱大隊幫你把錢墊上了,你啥時候有錢啥時候給都行。”

周爸乍一聽到這茬還愣了一下神兒,畢竟在他的心裡家裡根本不缺糧食,沒必要跟著大隊裡的人爭那麼一口半口的。可是事兒不能那麼處理。

如果現在不在乎這幾十斤糧食,後面是不是別人會認為他們家真的隨時能整來糧食呢。如果是那樣,還真的有點麻煩呢。

於是周爸,欣然地拿過了糧食袋子,然後讓閨女進去給自已拿錢。

周爸把糧食錢跟外加分家時候借的100塊直接給了李會計。

為了穩妥起見,周倩進屋拿了紙幣,李會計在大夥兒的見證下寫了收條給周爸,明天到大隊部把之前的借條換出來就行了。

這場糧食交易就這樣落幕了。

問為啥周爸不直接從糧食款裡拿錢出來,回答是必須不能。

一旦從裡面抽出一塊錢,人家都會認為周家從中間賺了差價,而能拿出來的數額肯定就是周家人的收入。

這就是人性,經不起推敲的。就像今天的分糧也是一樣,

如果今天大隊幹部沒有把自家該得的那份給帶過來,那麼後續周爸就有可能不管大隊裡的事兒,

一家人直接進城算了。

送走了大隊幹部們,周爸拎起來地上的錢袋子,周媽把灶臺上的東西,直接都收進了窩棚。

周倩負責鎖門,三口人上了大卡,嗡的一聲,汽車啟動了。

大隊幹部們聽到動靜轉過頭的時候,周家人已經駛出去很遠了。

留下一堆老爺們兒在那裡羨慕,哪個男人不想開回車呢?就像男人都有英雄夢是一樣的。

幾個老爺們一邊走一邊討論。

大隊長:“這人呀,看來還得沒事兒出去走走,見見世面,你們看這周小子,這不就出去晃悠了一圈,

這就學會了開汽車,還整回來了糧食,所以呀,老人常說的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還真挺有道理的。”

李會計:“可不是咋地,這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就是見識多了,自然人就有能耐了。這周小子還沒行萬里路呢,就這能耐,這要是放出去,沒準將來就是個人物了。”

王百順:“可不咋地,要不說人不可貌相,以前看著這周家兄弟,都替他愁得慌,一大家子,

就他們兩口子幹活兒最多,穿的最差,也是全家裡最瘦的那個。萬沒想到,就這幾天的時間起來了。”

吳英愛:“這周小子的變化好像還真的是從分家斷親開始的。難道說這一大家子一起過,真的沒有分開過得好?這變化太明顯了吧?”

二大隊的隊長陳江河:“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這故事還挺適合老周家的。”

大隊幹部們討論來討論去,最後的結果就是,都打算回家商量一下是不是要分家。分家了人就該獨立了,沒準日子會過得更好也是說不準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