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記憶終於摸索到了周家大院,此時月色撩人,只不過大門緊閉。

周爸用手推了一下沒推開,顯然是已經被從裡面反鎖了。

於是周媽敞開了她那標誌的大嗓門,

“娘,我們回來了。”

雖然這很不符合張美好的人設,可那又怎樣?

誰經歷了生死後還能不變化,除非是聖人。

周媽喊了幾嗓子,整個大院裡的人都跟睡死了一樣,沒有一個人應聲。

倒是把鄰居給叫起來了。

若是以前,這麼大幾嗓子,別說是人了,全村的狗都能被她吵醒。

現在嘛,除了大隊長家還有一條瘦狗,別家都沒有了。

哪裡來的糧食養那毛孩子。

鄰家周大娘,是周滿倉的大嫂。

老人家覺少,聽見隔壁動靜,就知道這個造孽的弟妹又作妖了。

她就鬧不明白了,明明是親生的,就跟仇人一樣待老四。

周大娘披上衣服出來,瞅見四侄子很是心疼。

但是各家管各家事兒,她這個大伯嫂也不好管太多,

尤其是自已男人在抗戰的時候就沒了。

拎不清的弟妹更是不把自家放在眼裡。

好在建國後,老頭子被證明是烈士,自家也成了烈士家屬。

地位才算有所提高。那吳彩玉才不敢像之前那麼囂張。

“老四,咋進不去屋了,要不到大娘家堂屋將就一宿?”

周大娘開口。

周爸當然不能答應去打攪周大娘,

畢竟今天回來就是準備跟原身的父母撕破臉,然後分出去。本就不受待見,

加上換了芯子,沒必要繼續受那鳥氣。

周全安不知道為啥那麼不得自家孃的待見,但是周家棟可沒那麼二傻子。

搜了一遍原身的記憶,便一清二楚了。

趕快接話道:

“大娘,您回屋去吧,這還怪冷的呢。估摸著我爹孃都睡著了,我再喊喊。

實在不行我就跳杖子(一種籬笆牆)進去。”

周媽也接話道:

“大娘,安哥說的是,您老快回屋吧。把您吵醒真是罪過。”

聽到這話,周大娘眼睛閃了閃,心說

“這老四媳婦咋轉性了,還有點文縐縐的,敢說話了。”

周大娘也深知不能多勸說,否則明天早上又是自已挑唆人家兒子不跟親孃一條心了。

於是擺擺手回屋了,回屋前不忘加了一句:

“大娘給你留門吧,進不去就到大娘這來。”

周爸趕快拒絕,讓周大娘快點回屋好好休息。

周媽這邊見半天大院裡的人還沒出來,於是高聲道:

“當家的,你說咱老周家上下這些口子人,

咱們這都叫門這麼長時間,咋一個人應聲都沒有,莫不是都燒火盆給燻死了。”

說完就開號喪,

“娘呀,你咋了,你快醒醒吧。

都怪兒媳婦餓得暈死在山上,沒能早點回來伺候您老人家,讓您就這麼死了。

娘呀,兒媳婦不孝呀。

兒媳婦就該天天不吃飯不喝水伺候在您老面前呢。娘呀。”

尾聲還帶顫音的,這絕對是模仿了前世某女星演哭喪的精彩橋段。

惹得周倩快笑抽了。周爸還得努力憋住。

高聲道:

“媳婦,你胡說啥呢,爹孃肯定都活得好好的,別瞎說。

就算咱一家三口都餓死了,

咱爹孃也絕對不會被煙燻死的,我估摸著頂多是昏過去了。”

“胡說,爹孃肯定是燻死了,你看大哥,二哥、三哥,各房都沒人應聲,是不是全死了。

我的媽呀,來人呀,救命呀,周家大院人死絕了。”

周媽的聲音高亢嘹亮。

屋裡躺著的各房實在是躺不住了,再不起來,

估摸著今天老四一定能把他們全送山上去,

明天早上就得全村吃席。

吳彩玉躺炕上差點給氣炸了肺,

“好你個遭瘟的周老四,當初老孃就該把你溺死在尿盆子裡,養不熟的白眼狼。

咋就生了你這麼個癟犢子呢。

你媳婦就那麼咒罵你爹孃,你就那麼幹看著,你個黑心爛腸的玩意兒。”

周媽聽到極品婆婆的回應馬上收聲,大聲道:

“娘呀,您老人家還活著呀,真的太好了。我這也是著急的沒辦法,

都喊了這麼久的門了,想著一頭死豬都該醒了,咋這院裡一點動靜都沒呢。

活著好活著好呀。”

這還不算,周媽繼續再接再厲,

“娘呀,不好了,我叫了半天,咋大哥、二哥、三哥他們屋也沒動靜呢,

是不是他們都死了?

娘,您這不給我們四房飯吃也就算了,其他幾房您也沒捨得給飯吃嗎?

都讓您老給餓死了吧?”

周媽的嗓門,這會兒已經不是把左鄰右舍給叫起來了,是已經把大隊長都給喊醒了。

鬧鬧吵吵的,隱約聽到有人死了,

村長趕快穿衣服起身,順著聲音往周家大院來了。

村裡的人也是逐漸地穿上衣服往周家大院聚攏。

人越聚攏越多。

周家大娘回屋後,隔壁的陳大龍出來了,他是陳有亮家的長子,為人親和友善。

素日裡跟著周全安處得不錯。

左鄰右舍地住著,都深知周全安在周家的地位。

也知道吳彩玉那個老太婆的品性,這絕對是又想著法子磋磨兒子媳婦。

所以最初周媽叫門的時候,他們陳家人沒出來。

想著折騰一會兒這周家就肯定會出來人給開門的。

結果戲越唱越大,陳大龍還納悶這全安老弟今天這是咋了,居然敢跟親孃叫板了。

雖說沒有直指親孃的不是吧,

可你看這哪句話不是說親孃苛待四房,苛待兒子不給飯吃。

現在這年月,家家哪還有什麼餘糧了。

尤其現在青黃不接的時候,

誰家能每天喝上兩頓玉米糊糊就算是頭一份的好日子呢。

條件好的,是菜乾配一把苞米麵,條件差的人家菜乾配糠、麥麩的都有。

村東頭的吳癩子家,媳婦孩子天天往山上跑,就是為了多整口吃的。

老周家的日子可是比村裡的其他人家好太多了。

就算現在是災荒年,可龍省這裡受到的影響不算大,收成還是有豐年的七成左右。

周家的壯勞力多,五個兄弟,娶了四房媳婦。

不算在供銷社上班的老五,就說這前面四房,那挨個都是能賺滿工分的主兒。

加上週滿倉跟吳彩玉,那也是有勞動能力的。

去年秋收時分的糧食,保準夠一家子吃的,雖說不能個頂個的管飽,八分飽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