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草兩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銀漢迢迢,天地渺渺,乾坤承天地浩然之氣,縹緲中,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若即若離,似真似幻……千年古訓,凝成萬字真言道德經,以警千秋伴康樂成長。

與其說道:“生於亂世風雨飄搖”或是“長於繁華漸欲迷眼”,不如一言以蔽之:人生道,迢迢萬里,經風雨,歷天劫,前路飄遙,霧霾障眼,萬物似實又如幻,伸手不見五指,周身外,他物均不得見,萬事均不得先知,忽聞天語,轉而夢中驚起,萬物皆空,此為縹緲。若真用一詞以形容成長崎嶇“山路”,則為“縹緲”,縹緲之內,帶給我們的,是朦朧的美感,其探究外物的求真意念,然這縹緲似夢幻一般的“鬱林”中,或危機四伏,或迷障籠罩,時常帶給人們一種嚮往又畏懼的矛盾感,彷彿在近真相一步之遙時又自行遏制好奇心,那是一個言不清、道不盡的過程,它就像一個神秘的魔盒,散發著奇幻的光芒,使人心之嚮往,如臨佳境,又如臨深淵……

迷惘之際,縹緲中“彷彿夢魂歸帝所”,映之入眼簾的,似是從幽微神秘之處飄然而來的“桃花源”,你或是駐足遊走於“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的閒情雅緻,或是流連忘返“沉醉不知歸路”的興盡而歸,你於此經久徘徊,不亦樂乎……然而,雲霧開合間,縹緲薄紗散盡時,終於又歸於舊路,恍惚間,只覺大夢一場: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而與你同行者,皆已遙不可望……成長,成長,成人之子,終得長成。迷霧充斥時,悄然一現的,是“陷”,也是“阱”,當你不經誘惑置身於美“景”之中時,同行“山路”者早已不見蹤影,獨留你一人日夜兼程……說實在的,人生也需要安逸,需要“桃花源”的慰勉,然而,你只是不合時宜的選擇了安逸,忘卻了自已的“目的地”,與其背道而馳,終將南轅北轍。獨立天地間,你只不過是這漫長旅程中趕路的行人,能否“清風灑蘭雪”還得靠自已,“桃花源”也不是靠找的,更不是靠運氣去遇的,它只能由你自身來“創造!唯有如此,縹緲之時,霧散之際,方可識廬山真面。

縹緲之歸途,絕非真正歸程,實乃歸途中之阻礙,亦為“歸鄉遊子”必由之徑……而你要做的,便是拾起散落的枝丫,凝成火炬,用烈焰來掃清眼前一切障礙,踏上真正的前程!所謂成長,於外來論,先長於“地”,才達“任蓬舟吹取三山去”;於心而談,一為戰勝自我,二為憑已自身浩然正氣戰勝於長成之地,前者順應天地道法自然,後者“逆天而行”,挑戰自然法則……似乎道法萬千,老莊思想早已淋漓演繹月的陰晴圓缺,字裡行間流露出的順勢而為,潛意識的爭高直指天涯,互相軒邈……如此那般,俱為成長。蒼涼荒蕪之境,亦能似“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照亮無盡天地!

長於縹緲之境,萬般繁華亂入眼,前臨懸崖,後倚絕壁,眾人皆感:願劃破長空寂,一化北溟魚,“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盡百花殺”!縹緲如夢幻,共長成繁華,莫畏浮雲遮望眼,山路長宜放眼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