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爺爺看著寒寒,恍如隔世。一時間如同回到當年,失神一會後,嘆息一聲。示意他坐下,沏上茶水。

“確實,正如你所猜測的那樣,這個村子——霓家村,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和文化,是你霓嬸嬸的故鄉。

在這裡,曾經有一位名叫易固安的讀書人,他的故事,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勵志傳奇。

易固安,年少成名,才華橫溢。

然而,他的家境貧寒,求學之路充滿艱辛。幸運的是,霓老太爺的慷慨資助,讓他得以順利透過縣試。

那時,縣太爺尚能秉公執法,選拔真才實學之士。易固安便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憑藉自己的努力和才華,脫穎而出。

不僅如此,易固安在童生試中更是展現出了驚人的才華。年僅13歲的他,就已經成為了秀才。

引起了之江省學湯大人的關注。湯大人親自前來尋訪,對易固安的策論和經義進行了深入的考察。

他驚喜地發現,易固安不僅學識淵博,而且思維敏捷,策論對答如流,常常能提出獨到的見解和妙語佳句。

於是,湯大人毫不猶豫地將易固安收入門下,並親自指導他的學業。

在湯大人的悉心教導下,易固安更加刻苦努力,不斷提升自己的學識和修養。

終於,在同年的院試中,他一舉成名,成為大夏開國以來最年輕的舉人。

次年秋季八月,易固安更是以解元的身份入京畿參選,展現出了他非凡的才華和潛力。

他的故事在霓家村乃至整個之江省傳為佳話。

次年秋季八月得中解元的他入京畿參與會試進為貢生,殿試時一篇治武策略,讓當年英宗與滿朝文武皆驚。

他的才華不僅體現在筆墨之間,更體現在他對國家大事的敏銳洞察和深思熟慮上。在殿試中,他一篇治武策略,如驚雷般震撼了整個朝廷。

他的策略,既有深思熟慮的穩健,又有銳意進取的膽識,令英宗和滿朝文武都為之驚歎。有的朝臣對他的策略讚不絕口,認為他是國家的棟樑之才;

而有的則對他的策略叱罵痛貶,認為他過於激進,不切實際。儘管爭議不斷,他依然以卓越的才華和堅韌的毅力,獲得了榜眼的榮譽,入翰林院,開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在翰林院,他憑藉自己的才華和勤奮,贏得了英宗的賞識。英宗常常命他入御書房對策,他的智慧和策略,成為了英宗治國理政的重要參考。短短十年,他就任協辦大學士,成為了朝廷中的重臣,為國家的發展獻計獻策。

然而,他的人生並非一帆風順。弱冠之後,英宗竟然將青溪公主許配給他,這是無上的榮耀,也是巨大的壓力。

然而,他心中早有所屬,他早年受過霓老太爺的恩典,一直心懷感激,希望能娶霓家女為妻。他的決定,讓所有人都為之驚訝。

當年英宗並未遷怒於他,反而直言可以娶霓家女為平妻。這一決定,無疑是對他最大的支援和鼓勵。

這也引起了宗室的不滿,他們聯名上諫,希望英宗能收回成命。上諫的摺子從宮內拉出五車,可見其聲勢之大。

楊爺爺的話語中充滿了歷史的厚重感,每一個字都彷彿承載著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他看了一眼寒寒,眼中閃爍著的光芒,繼續說道

“那是一個風雲變幻的年代,正當易大人回鄉,與心愛之人享受新婚的甜蜜之時,英宗皇帝卻突然崩逝。

新帝泰康即位,這位年輕的皇帝在東宮時便曾歷經生死,刺殺雖未致命,卻留下了嚴重的肺腑之傷,使得他常常氣短哮喘,無法自如呼吸。

不過泰康帝卻對易大人寄予了極高的信任。他深知易大人的才智與膽略,於是在內政上,他與易大人緊密配合,共同治理天下。

易大人的智慧與泰康帝的果斷,使得大夏國昌盛繁榮,百姓安居樂業,過上了前所未有的安穩日子。

那時,武人們紛紛投入軍隊,為國家的安寧而戰;而各大名門大派則在邊疆開疆擴土,他們為國家開疆拓土,所得到的土地都能享受三十年的免稅政策。

這樣的政策,無疑極大地激發了人們的積極性,使得大夏國的疆域不斷擴張。

更令人敬佩的是,易大人還制定了一套制武之策。他明白,江湖中的豪傑英雄雖然桀驁不馴,但只要引導得當,他們便能成為國家的得力助手。

因此,他透過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使得這些江湖英雄都為國家的繁榮穩定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大夏國在易大人的輔佐下,呈現出了一派中興的景象。

百姓們安居樂業,國家繁榮昌盛,武人們忠誠勇猛,江湖豪傑也心懷家國。

這一切,都是易大人和泰康帝共同努力的結果。

江南,這片繁華富庶的土地,歷來都是貢品的源頭,以其精緻細膩的手工藝品和珍稀的特產享譽天下。

然而,誰也沒有料到,這些被世人矚目的貢品,竟會被南疆的邪教所侵染。這些邪教利用貢品製作蠱毒,秘密操控著皇室的命運。

這一切的陰謀,直到宮內的火光沖天、大內高手負傷逃出,才終於被揭露。

他們高呼著泰康帝駕崩的訊息,讓整個天下為之震驚。此時,朝堂已經被閹黨和外戚所控制,實際上,他們只是萬蠱門和雲鼎魔教的傀儡。

而浮生門更是野心勃勃,他們扶持尚在襁褓中的太牢帝上位,企圖利用至尊血脈修煉邪惡功法,肆意戕害宗室。

皇族在這場災難中幾近滅絕,整個天下陷入了一片混亂與黑暗。在這絕望的時刻,總有一些英勇無畏的人挺身而出。

他們或是忠誠的侍衛,或是正義的武林俠士,或是心懷天下的文人墨客。他們決心要揭開這些邪教的真面目,拯救皇室和天下蒼生。

於是,一場波瀾壯闊的正邪之戰在江南大地上展開。英勇的將士們奮勇殺敵,智勇雙全的俠士們巧破邪教陣法,而文人墨客們則用他們的筆墨書寫著正義與邪惡的較量。

在這場戰爭中,無數英雄豪傑為了天下蒼生和皇室血脈的延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最終,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正義終於戰勝了邪惡。萬蠱門、雲鼎魔教和浮生門等邪教勢力被一一摧毀,正當易大人請武當,少林,天山,逍遙,峨眉,明教六大派以及天下英雄豪傑進京撥亂反正。

三大魔教竟未能相抗,五天內就撤得一乾二淨,留下的是殘垣斷壁的京畿,以及被大火焚燬的皇宮。

而那太牢帝被抽乾一身血脈卻用秘法留著一口氣放在皇宮正門口,易大人悲憤不已欲以死而報君恩,被武當掌門攔下。

而後太牢帝當夜也崩了!由於皇室宗人血脈斷絕,只餘魏王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