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目冥心坐,握固靜思神。叩齒三十六,兩手抱崑崙。

左右鳴天鼓,二十四度聞。微擺搖天柱。赤龍攪水津,

鼓漱三十六,神水滿口勻。一口分三咽,龍行虎自奔。

閉氣搓手熱,背摩後精門。盡此一口氣,想火燒臍輪。

左右轆轤轉。兩腳放舒伸,叉手雙虛託,低頭攀足頓。

以侯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畢,神水九次吞,

嚥下汩汩響,百脈自調勻。河車搬運畢,想發火燒身。

口訣十二段,子後午前行。勤行無間斷,萬疾化為塵。

第一段:閉目冥心坐,握固靜思神。

方法:盤腿坐在蒲團或大方凳或床上,輕閉兩眼,舌舔上顎,摒除心中雜念,調息 (輕細無聲)10分鐘。坐姿要求身體正直(脊樑挺直,腰不可軟),身不可向後倚靠。 注:握固,氣功修煉中,手的一種姿態。握固的方法是,屈大拇指於四小指下,或 以大指掐中指中節,四指齊收於手心。靜思:是靜思息慮,神不外馳。

第二段:叩齒三十六,兩手抱崑崙。

方法:上下牙齒相叩作響三十六次,有固齒的功能。“崑崙”即指頭部,以兩手十 指相叉,抱住後腦(此時兩手掌心緊掩耳門)。呼吸9次,氣息微微不使有聲(與叩齒 同時做)。

第三段:左右鳴天鼓,二十四度聞。

方法:上式畢,呼吸 9次。放下所叉之手,兩手掌掩在兩耳處,食指疊於中指之上 隨即用力滑下,彈在後腦上,狀如擊鼓(此即氣功術語之“鳴天鼓”),左右指同時 彈擊24次。

心法及練功要領:

修成大道出迷途,才算人間偉丈夫。日月同明永不朽,乾坤並老壯玄都。(龍門派祖師邱長春語)

順則凡,逆則仙,只在中間顛倒顛。(張三丰)

垂簾明心守祖竅,見著性光是功夫。

心誠則靈,信則靈。

氣功定義:氣功是一門研究人體在特定意念主導下,進行身、息、心自我調練,透過恬淡虛無、導氣益真以達到治病、保健、調能、延年目的的方法和理論的科學。

氣功,古人稱導引、吐納、練氣、靜定、參禪、煉丹、攝神、養性、修真、守一、易筋洗髓和反樸歸真等,名目繁多,且常因修為內涵及宗派習慣而改易。如今,它以涉及到當代的人體科學、醫學科學、健身科學、古今哲學、生物化學、物理學、武技學、精神學以及宗教、歷史、國防、雜技等多方面領域。

《黃帝內經》雲:正氣常存,邪不可幹。

比較起來說,對於療疾健身醫學是科學的辦法,但卻是消極的;而體育鍛煉是積極的,卻是不科學的;只有氣功對人生的保健,才是最積極、最科學的。我們道家文化中最主要的思想是:盜天地,奪造化,實現“我命在我不在天”,自已主宰自已命運的目的。

道家養生重三寶。三寶者:精、氣、神也。

道家長生法要“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等一貫工程,總是以此三寶為基礎,為材料。(蕭天石語)

精氣神三者是相互關聯、相互轉化的,三者是不可分割的主體,存則具存,亡則具亡。氣功鍛鍊歸根到底就是這個根本。精化氣,氣化神,神滋精。

一、練功要有三心———恆心、誠心、信心。

二、練功要具備三個條件————松、靜、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