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紳。什麼時候走向封建帝國的舞臺呢。

自從五代十國的大亂,擊潰了千年的世家門閥開始,士紳集團就正式主導了中華古代政治,成為了秩序的維護者。

因為這個秩序,可以帶給他們最大的利益。

科舉從隋唐開始,宋朝逐漸發揚光大,然後再到如今的大明。

讀書人要維持耕讀傳家,最為關鍵的也就是土地,有什麼能夠最快維持富裕生活,讓自已讀書當官的辦法,不就是兼併土地,讓國家自耕農變成自已掌控之下的自耕農嗎?

“你說的不錯,這些讀書人,國家如此優厚對待他們,卻以改制的名義,行兼併土地之事。”

提到這個,朱棣就不由得握緊了拳頭,“他們,膽子還真大,以為太祖皇帝死了,就沒有誰能夠駕馭的了他們了嗎?”

沉著臉的朱棣,顯得極為惱火。

歷朝歷代滅亡的根源,就是因為土地兼併,經過朱元璋教育,朱棣不會不明白這一點。

“你的‘攤丁入畝’的策略不錯,但是最大的阻礙就是那些士紳,現在的大明,還沒有實施的條件。”

朱棣長嘆了一聲,多了幾分無奈。

“陛下,現在無法實施,不代表以後不能實施。”

徐長卿躬身一笑道,回應著朱棣的話語,“士紳是‘攤丁入畝’策最大的阻礙,不過和南方不同,北方沒有多少士紳,任何的新政,都可以透過北方試點,再拿到南方。”

“以及,北方經歷戰亂,而南方久未經戰火,文脈昌盛,陛下若想將來‘攤丁入畝’策略成功,必定要整頓南方。,

“怎麼整頓?”

朱棣的目光熾熱,頗為期待的看向徐長卿。

“簡單,陛下如今攜大勢入主南京,如今南方人心惶惶。您以方孝孺開刀,懲治建文舊臣的同時,再以懲處的名義,廣納江南不義之財。”

徐長卿語氣一頓,擲地有聲的說道,“以南方之財,來籠絡北方士子,‘轉移支付’,還有站在陛下身邊的勳貴,防止江南士紳做大主導朝政。”

這樣一來,也能夠防止文官集團擰成一團,來對抗皇權了。

而徹底掌控江南,在徐長卿的計劃當中,再行開海,進行朝貢貿易,開啟屬於大明的大航海時代。

大明,繼而可以穩固遼東,橫掃北元部落,然後用兵西北,重開西域。

往南,可佔據安南,以安南糧食,來供給天下。

徐長卿的心中,對於大明未來的規劃,已經有了明晰的藍圖。

“這……”

朱棣擼著鬍鬚,心中可謂是震撼極了,徐長卿這小子,腦袋到底是怎麼想的。

越看徐長卿朱棣就越是滿意,這傢伙或許真有姜太公之才。

“陛下,我的策略,可否讓陛下滿意?”

徐長卿微微躬身,對著朱棣一笑道,“這樣一來,陛下也可以名正言順,登頂大位了。”

事實上,從方孝孺他們讓朱允炆下旨,不允許讓藩王回京參與老父親朱元璋的葬禮開始。

違背朱元璋遺命這件事情,還可以多做些文章。

比如朱元璋早已經選定了燕王朱棣繼承大位,但是方孝孺鼓舞著朱允炆篡改了遺詔,成為了皇帝,害死了親叔叔,搞得天下皆反。

周公輔成王,如果這成王一開始就是假的,那麼建文皇帝登基的合法性就沒有了。

不過,這些徐長卿並沒有提醒,這畢竟是朱棣家的私事。

說多了,反倒會惹怒眼前的永樂大帝了。

“你的謀劃,孤會好好考慮的。”

隨即,朱棣沉吟了一聲,然後對著徐長卿說道,“孤和你的師傅,還有要事要討論一會。”

“給孤且去準備一口熱茶先吧。”

朱棣的話語,讓道衍老和尚點了點頭,示意了下徐長卿道,“長卿,給陛下先去準備一口熱茶吧。”

“是,陛下,師傅。”

徐長卿只好點頭,壓下心中的疑惑,轉過身朝著不遠處的禪房走去,給朱棣配好熱茶。

“老和尚,你弟子還真敢說啊。”

朱棣的目光,一下犀利起來,看著遠去徐長卿的目光,也越發欣賞。

“陛下見笑了。”

姚廣孝有些無奈,他微微躬身,神情顯得誠懇的對著朱棣說道,“還請陛下勿要怪罪,我這弟子為人行事狂悖不羈,也請陛下能夠多多照料一二。”

徐長卿太狂了,狂的簡直有點不像樣,如果是庸君或者無能之輩,估計看到徐長卿這麼能說,直接拉去砍了。

哪裡還有心思,聽徐長卿說胸中韜略的呢。

“哈哈哈,怎麼會怪罪呢?”

朱棣擼了擼鬍鬚,嘴角不由得上揚,“孤可是很有容人之量的,不然的話當初老和尚你遇到我的時候,我早就該把你砍了。”

朱棣哈哈一笑,神色顯得意味深長。

當時的他還只是藩王,自已的大哥朱標還沒有死,姚廣孝就敢找上自已,鼓舞著朱棣將來當天子。

毫無疑問,當初被姚廣孝言語一激,讓朱棣的確心中產生了野望。

然後就是皇太孫朱雄英死,自已的兄長朱標在考察遷都事宜的時候,意外亡故,讓他還有自已的三哥,二哥都產生了爭一爭皇位的心思。

可惜,朱元璋選擇了朱允炆當接班人,再怎麼無奈,朱棣也不可能反抗自已老爹,接受了朱允炆當皇帝的結果。

原本的朱棣,安心當自已的燕王,守衛大明的邊疆,只要朱允炆不做得那麼過分的削藩。

可是,自已的五弟周王朱橚流放西南,齊王朱榑、代王朱桂被貶為庶民。

朱棣的十二弟,被逼自焚而亡,讓朱棣真的慌了。

跑到大街上裝瘋,躲避朱允炆派來的官員監視,就這樣過了三年。

直到,他終於做足準備,才敢公開造反,直至今天靖難成功。

想起過往,朱棣不由得唏噓。

“那也是陛下有天命,註定為大明的皇帝,老僧也只不過推了陛下一把而已。”

道衍老和尚很謙虛,幫助朱棣上位不是他一人之功,老和尚也不敢居功自傲。

帝王無情,能夠全身而退就對於道衍老和尚很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