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知宜聞言過去彙集,做一個登記。

“你在納鄉村大隊的,你到紅紅絲帶那邊等著,等人齊了會有人帶你們過去。”大爺登記完,指著不遠處繫上紅絲帶的那棵樹下。

夏知宜點了點頭:“謝謝大爺。”

一路走過去,發現了七個顏色,灰白黑紅黃藍綠。

每個絲帶下都站了三四個人,有些是一起的,有些是單獨的。

夏知宜走到中間系紅絲帶的樹下,見著這已經有兩個人站著了,一男一女正在交談著,看樣子是認識的。

“你好,你也是一起去納鄉村大隊的嗎?我叫宋華,這是我同學,李曉青。”宋華眼底劃過一絲驚豔,上前文質彬彬的介紹道。

夏知宜眼底的冰冷一閃而逝,清冷道:“夏知宜。”

“夏知宜?你名字真好聽。”宋華喃喃道。

“知宜,你吃青黎嗎?家裡給讓我帶了許多。”宋華說著從揹包裡拿出一個青黎出來,這年頭能吃上水果這些,可是很稀罕的。

夏知宜看都不看一眼,冷冷道:“麻煩叫我全名或者夏知青。”

宋華愣了一下,隨後訕訕的收回去,隨後不甘心道,“夏知宜同志,下鄉後前路未知,我們既然能遇見,更應該團結。”

夏知宜冷淡的瞥了一眼,“不需要。”

對於不安好心的人,她不需要任何幫助?

她收回視線望向遠方。

對於這次下鄉遇見的人,夏知宜還沒到地方就後悔了。

她不應該那麼草率說下鄉就下鄉的。

宋華攥緊揹包,臉色有點難看。

李曉青見到夏知宜時,就極為不喜歡,那張臉一看就是狐狸精,不滿道:“宋華,你跟她有什麼可說的?”

女的見到女的,總會外貌對比評論一下,發現不管怎麼挑剔都比不過,有些會生出敵意或者嫉妒,極少數是欣賞。

等了十幾分鐘左右,知青人員才到齊。

夏知宜看了一眼她對面的五個人,心情極為不好。

“夏知宜,我們又碰到了,你也是去納鄉村大隊嗎?”範勇眼睛亮晶晶的盯著夏知宜,他還以為下車後就遇不到了。

譚晶晶在一旁氣的要死,怎麼就那麼巧,又遇上了。

“你們都認識啊。”宋華看著範勇皺了皺眉頭。

譚晶晶沒好氣道:“不認識。”

夏知宜懶的說,目視著前方。

不一會兒,就有一箇中年男子往她們這來。

“納鄉村大隊的六人都到齊了啊,我叫張志,是紅旗公社的人,我對一下名字,然後馬上就走。”來接的人是一箇中年男人,手上拿著一張紙,上面有她們的名字。

“宋華、李曉青、夏知宜、趙招娣、範勇、譚晶晶,你們跟著這我走吧。”

張志瞧了一眼他們六個人,心裡嘀咕著:這些一個個嬌滴滴、細皮嫩肉的,能幹的了農活嗎?

不過現在秋收還早,可以讓他們慢慢適應起來。

隨後帶著他們到拖拉機前。

“快坐吧,進去做,坐好了馬上就走了。”張志笑著招呼一下,走到拖拉機前,用帕子抹一下拖拉機前面。

突然,看見不遠處有一抹熟悉的身影,張志正疑惑的望著,想仔細看一下,突然被推了一下。

“還走不走?”譚晶晶看著張志直愣愣的傻站看向遠方,她也順著目光望了過去,也什麼都沒有,立即推了一下,語氣有些衝的喊著。

“走走走,馬上就走。”張志拉回思緒,有些不好意思道,隨後又看了一眼不遠處,見沒人了。

“那個,前面還有一個空位,你們誰過來坐。”張志坐著後,轉頭本想叫最小的夏知宜,最後還是讓他們自已商量。

拖拉機後面有一個車兜,裡面可以坐人,就是會有些顛簸,而坐在拖拉機前的位置,都很搶手,村裡趕集的人都最喜歡,來得早才能搶得這個位置。

譚晶晶看著張志對著夏知宜說,還讓他們商量,這商量什麼?你不是都定下來了?這就是想讓他們自已拒絕?突然心裡泛酸,一陣難受。

“我坐吧,我有點暈車。”李曉清假裝不知道,立即站起來道。

張志見狀沒有人有異議,便點了點頭。

夏知宜往譚晶晶和趙招娣中間站著後就沒動,對她們的話直接沒聽,因為剛才她看到賀跡星了,只是瞬間又不見了,攥緊手,垂眸深思著。

“坐穩了,繼續出發了。”張志大聲喊後就啟動了,拖拉機轟轟的緩慢行駛在鄉間的路上。

沒一會兒,拖拉機停下拉上了一個大嬸。

大嬸熱情,向他們介紹公社情況,公社下面有七個大隊,一個大隊一個村,村子大的就分大隊和二隊。

而他們六個是在紅旗公社的納鄉村大隊。

他們是下鄉插隊的知青,也需要跟村裡人一樣掙工分,不掙工分,就沒有糧食分,就沒有吃的。

因為口糧都是按照公分來分的,一人一天最高十公分。

夏知宜聞言,看了一眼手掌,白白嫩嫩的,她能幹的來農活掙工分嗎?

“這一片土地真遼闊了。”譚晶晶望著四周,忍不住道。

宋華、範勇、趙招娣聞言點了點頭,大路兩旁都是莊稼地,地裡道長出來一片淺綠的麥苗。

莊稼地裡還有兩三個人在伺候著。

路上還有趕著牛車的人,牛車裡還拉著東西坐著人。

有時路邊還站著用頭巾包著頭的大嬸、婦女這些。

看著她們路過,也會抬起頭來望了一眼。

拖拉機帶著她們去公社報到,在公社休息了一晚,早上納鄉村的隊長楊愛國帶著兩個知青來接他們。

夏知宜的生活用品早就已經寄到公社,包裹已經到了兩個,還有一個沒到。

“你們好,我是納鄉村的隊長楊愛國,可算是把你們給盼來了。”楊愛國熱情的介紹道,然後就幫他們把行李搬回村裡。

來納鄉村大隊插隊的知青,會集中住在知青處,知青處在高地離村裡不遠處,雖然也是在村子裡,可村裡人和知青算是互不干涉,也不怎麼來往。

知青的負責人徐桂花一早就聽大隊長說他們要來,早就把屋子給她們收拾好了,納鄉村的知青房間是四人一間房,比其他村八個人睡一間好很多。

他們到這後,見著這一排的屋子,中間是大院,大院一旁搭著做飯的地方,做飯的那放著零零散散的工具,有做飯的,有洗臉盆和木盆。

這個時間農忙剛過,有的女知青正坐在院子裡縫衣服,有的正在用皂角洗頭髮。

在這裡待著很久的知青和村子裡的姑娘沒什麼不同了。

唯一一點就是比村裡多認識幾個字,接觸的東西比村裡的姑娘多一點點而且。

此時,院子裡的知青們紛紛看過來,好奇的看著她們,有些眼裡麻木的看著,有些則是同情。

麻木是因為知道回城無望,過一天算一天,同情是因為她們一看就不是幹農活的料。

“你們四個,就住在這裡了。”徐桂花領著她們四個女知青到東邊的一間屋子,這間屋子是男女分開住的,而男女知青就間隔一堵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