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了鈉洞,東君和望舒他們還要找到氧氣。望舒給大家介紹了地球對氧的研究如下:氧氣只存在於星際氣體雲中和某些一定質量的行星表面,可能內部也有。氧是在恆星內部透過核聚變反應形成的。在恆星壽命終結時,恆星中絕大部分氧但不是氧氣,它會隨著恆星物質一起,飄散到宇宙中去,並與宇宙中原有的星際氣體雲混合起來,其中就包含一定量的雙分子氧,也就是氧氣,但不一定是氣態的,可能是固態的。當新一代的恆星或行星在星際氣體雲中引力收縮形成時,氧也就轉移到新一代恆星及行星上了。地球上的氧就是這樣來的。所以說,氧在宇宙中普遍存在,特別是在星際氣體雲中和各類天體上。但以單質氧即氧氣形式存在的非常少,幾乎都是以金屬和非金屬氧化物的形式存在的,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矽酸鹽、硫酸鹽、二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鐵等。正是因為氧是在恆星中產生的,所以氧還可以以離子的形式存在於恆星內部。由於地球上的氧氣產生於光合作用,其他行星上沒有生命存在,沒有光合作用,來自星系中心高速旋轉的氣體可能會撞進星系盤內的氣體中,將水冰從塵埃顆粒上剝離,從而形成氧氣。反過來,氧氣也使該星系保持活躍:分子發出的輻射有助氣體冷卻,使其中一些氣體更容易塌縮並在星系內產生更多新恆星。

氧氣是地球所知的生命的基礎,也是地球呼吸的氣體。但是,氧氣不僅對於生命的存在至關重要地球上的氧氣並不是一直存在的,而是在約25億年前,由一種叫做藍細菌的微生物產生的。這些藍細菌透過光合作用,將水分解為氧氣和氫氣,從而改變了地球的大氣組成。這個過程被稱為“大氧化事件”,它使得地球上出現了多細胞生物,也為技術文明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東君還告訴大家說;“據他們分析氧氣不是宇宙生命在地球之外存在的證據,而是太陽系嬰兒時期的“原始”遺蹟。氧氣是在46億年前太陽系誕生時儲存在彗星的核心中的。但是也可能存在於銀河系內的其他星球。石門星球就是其中之一。

聽了這些話,石頭人很困惑,他對這些一無所知,懵懵懂懂在石門生活了好長時間,大石頭失蹤後他因悲傷又沉睡了幾萬年,他所知的石門就是一個遍佈石堆和荒漠的星球,無有任何生機,只有死寂。

東君和望舒相互望了一眼,但他們深知氧氣的稀缺性和重要性,他們決定在石門這顆星球再探索一番。想找一些含氧原子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矽酸鹽、硫酸鹽、二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鐵等

大力還給大家看了一些資料,介紹了二氧化矽的知識。他說:“二氧化矽-四方晶系,也叫矽石,是一種堅硬難溶的固體主要是白色,它常以石英、鱗石英、方石英三種變體出現。天然的二氧化矽分為晶態和無定形兩大類,晶態二氧化矽主要存在於石英礦中。純石英為無色晶體,大而透明的稜柱狀石英為水晶。二氧化矽是矽原子跟四個氧原子形成的四面體結構的原子晶體。”

眾人紛紛猜測這神秘之物或許就藏匿於某些幽暗深邃的石洞中。於是乎,東君決定施展其獨門絕技——月牙小艇術,以探尋這些石洞中的奧秘。

只見他手指一彈,一道耀眼光芒驟然迸發。隨著光芒逐漸收斂,一艘造型別致、通體閃爍著銀輝的月牙形小艇赫然出現在眼前。

這艘月牙小艇比之前的小艇大一些,但是精緻無比,艇身線條流暢自然,彷彿一輪彎月懸掛天際。其表面銘刻著密密麻麻的奇異符文,散發出令人心悸的能量波動。

東君輕盈地躍上小艇,操控著它朝著最近的一個石洞疾馳而去。小艇速度極快,猶如閃電劃過夜空,眨眼間便消失在眾人視線之中。

眾人不禁感慨萬分,對如今宇宙科技發展之迅猛感到驚歎不已!與東君相比,他們如井底之蛙,對宇宙萬物有著無力感,東君所在星球的技術遙不可及,其間差距何止十萬八千里?這就如同螢火之光妄圖與皓月爭輝一般,然而,正是這種巨大的差距,激發瞭望舒他們內心深處對於未知宇宙的無限嚮往和探索慾望。或許有朝一日,他們真的能夠跨越這看似無法逾越的鴻溝,實現科技的飛躍式發展。到那時,他們或許能給地球找到一個新家園。

在漫長而焦急地等待之後,望舒和他的同伴們漸漸陷入了沉睡之中。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周圍一片靜謐,只有微風輕拂著樹葉發出沙沙聲。

不知過了多久,一陣輕微的腳步聲打破了寧靜。東君悄無聲息地回到了眾人身邊,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他輕輕喚醒瞭望舒等人,壓低聲音說道:“我找到了一些石洞群!”

這個訊息讓大家瞬間清醒過來,臉上露出欣喜之色。他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更多關於這些石洞群的情況,於是紛紛圍攏在東君身旁。

東君詳細地向大家描述了他所發現的石洞群。據說那裡有許多大小不一的洞穴,錯綜複雜地分佈在山壁之間。有些洞穴寬敞明亮,可以容納多人進入;而另一些則顯得狹窄幽暗,充滿了神秘氣息。

聽著東君的講述,望舒心中湧起一股期待與好奇。這些石洞群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秘密呢?或許裡面藏有無盡的寶藏,又或者是某種古老遺蹟的所在。無論如何,這都是一次值得探索的冒險之旅。

帶著滿心歡喜與憧憬,望舒和他的夥伴踏上了前往石洞群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