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家的車隊一路走一路訪友,一直到有一天來到了一個莊園,秦瓊的車隊來到這個莊園門口的時候,根本就沒有人出來迎接,大門緊閉著,門口也沒有家丁護院的看門,連大門上也沒掛匾額。秦瓊絲毫不覺得奇怪,獨自下了馬後,整理了下身上的衣服後,才鄭重的上前敲了敲門環,稍等片刻後,門內傳來了個蒼老的聲音:“是誰在敲門呀。”

“單老,是我,叔寶。”

吱呀的一聲,大門開啟了,一個老頭子佝僂著身體走出了大門,老人盯著秦瓊,眼裡充滿了淚水的說道:“秦二爺,您來了呀,快快進屋,老夫人跟夫人一直在唸叨你們呢。”

秦瓊上前扶住老人,讓周圍的家將把馬車停到莊子裡去,然後招呼秦楓薛禮還有秦張氏等人跟上,他則親自扶著老人往莊子裡走了進去。

“單老,怎麼莊子的門匾沒掛著,是莊子出了什麼事了嗎?”秦瓊好奇的問道。

“哦,也沒出什麼事,這是老夫人交代的,當年二老爺糊塗斷送了單家一脈的香火,現在家裡沒男丁,老夫人說了低調行事,打算等小姐及笄掌家後再掛上去。”老人一邊走一邊對著秦瓊回答道。一行人來到了正堂,老人示意秦瓊等人先安坐,他去後院請老夫人跟夫人還有小姐。

秦瓊示意老人去通傳,自已卻沒坐下,就在大堂上站著,望著上首的主位回憶著往事。秦楓薛禮等人也都沒去落座,就站在秦瓊後面,現在的他們都在想著這個地方是什麼地方,秦張氏清楚這個地方是什麼地方,也沒抽時間給秦楓他們解釋,只是抱著秦懷玉,不讓他亂動搗亂。

“叔寶,是我兒叔寶來了嗎,快,讓老婆子看看,好多年不見了。”一個美婦扶著個老嫗從主堂後拐了出來,後面除了幾個侍女,還跟著個十二三歲左右的小女孩。

秦瓊看到老嫗,急忙往前幾步,雙膝跪地,然後磕著頭道:“義母,孩子叔寶給您請安了。”老嫗看到秦瓊跪倒在身前,急忙雙手扶向秦瓊的雙肩,說道:“我兒快起,我兒快起。”

秦瓊站起來後對著美婦拱手道:“弟妹,自當年一別,已經多年不見了。”“兄長,確實多年不見,您還是當年的威武勇猛模樣。玉娘,過來見過你秦伯伯。”美婦蹲身一禮回道,說完拉了下身後的少女。

“單玉見過秦伯伯。”少女往前一步,來到秦瓊身前,規規矩矩的給秦瓊行禮道。

“玉娘也長這麼大了啊,當年在瓦崗的時候她可還不會走路呢,想不到多年不見,都這麼大了。”秦瓊示意少女不用多禮,對著老嫗感嘆道。

“是啊,多年過去,玉娘也長大了啊,哎,叔寶你呢,這些年可有香火傳下。當年洛陽...哎,我兒怎麼就那麼糊塗呢。”老嫗見到秦瓊,就又想起了自已的二子跟秦瓊逝去的家眷。

“哎,雄信也是過不了恩仇這一關,當年若是他肯放下仇恨,跟隨我等一起投唐,也不至於最後...。罷了罷了,這都是他自已的決定,娘你就別過於太傷心了。楓兒、仁貴、懷玉、小妹你們幾個,過來拜見你們祖母。”秦瓊怕老夫人又感傷起來,開導了幾句,上前扶住老嫗,讓秦楓幾人快點上前見禮。

秦張氏放下秦懷玉,拉著秦懷玉跟著秦楓、薛禮、薛小妹上前跪下叩拜說道:

“孫兒秦楓拜見祖母。”

“孫兒薛禮拜見祖母。”

“孫兒秦懷玉拜見祖母。”

“孫女薛小妹拜見祖母。”

“兒媳張氏拜見祖母。”

老嫗看著跪倒在自已身前的幾個人兒,急忙伸手出聲讓幾人快起來。

秦瓊看到幾人行禮叩拜後,對著老嫗介紹道:“張氏是我的續絃,以前是家裡的侍妾,瓦崗隨家母回了歷城,自洛陽後,我也沒了再娶之心,就把她扶正了,在瓦崗您見過她,吾兒懷玉便是她前幾年所生的。薛禮薛小妹二人是我前不久在龍門那邊認的義子義女,這次跟隨我回歷城祭祖。而楓兒...則是我那長子,當年在洛陽萬幸沒遭到王世充的毒手,落到洛水裡後來被他師尊所救,去歲才輾轉回到了長安尋我。”

“噢,楓兒沒死?快過來,讓老身好好看看。”老嫗當年也是見過秦楓的,急忙招呼秦楓過來。老嫗抓著秦楓的手輕輕的拍打著,眼睛則盯著秦楓的臉,說道:“像,真像,跟叔寶你當年的樣子真像。當年就勸你們讓家眷跟我們回莊子,你們就是不聽,咬金跟進達的家眷還好逃過一難,你的卻...,哎,還好這孩兒活了下來,萬幸啊,萬幸。”

“是啊,當年也沒想到王世充是那種小人,要不然離開瓦崗的時候早就安排家眷回這二賢莊了,可惜到了洛陽知曉後反而走不了,哎。”秦瓊也感嘆到,老嫗也不願太多談這些回憶,放開秦楓的手示意眾人都先坐下。

秦瓊看著自已的家眷都坐下後,才對他們說:“你們可能還不清楚這是何地吧,這裡是二賢莊,我單家弟弟單雄信的莊子,這幾位是你們單叔叔的家眷。楓兒、仁貴,你們應該都聽聞過你單家叔叔的事蹟吧?”

秦楓從進門被秦瓊叫單伯的老人時候,就大概的猜測到這裡可能是單家的二賢莊。現在聽到秦瓊確認,也不禁打量起這個大堂,不少正史野史跟小說都頻繁提及過的二賢莊,秦楓當年看隋唐演義跟說唐的時候,就幻想過二賢莊是怎麼樣的。可惜的是隨著單雄信在洛陽身亡,隋唐時期鼎鼎大名的二賢莊也隨著他的消亡而消失了。

秦楓跟薛禮點頭回復秦瓊,表示他們知道單雄信,秦瓊看到兩人知曉單雄信的事蹟,也就不願意多講引起上首老嫗的傷感,讓他們自便後,轉頭回去跟老嫗聊天。

單裴氏拉著單玉從老嫗身旁走出,來到秦張氏等人身前行禮,之前都是秦家人給老嫗行禮,她們娘倆也就只跟秦瓊見過禮。秦張氏看到單裴氏過來見禮,立馬把坐在身上的秦懷玉放到地上,站了起來主動見禮,她是續絃,而且論家世,她可比不了單裴氏。等到三人都見完禮,秦張氏伸手把單玉拉到自已身旁,褪下自已手上的手鐲戴到單玉的腕上,說:“玉娘多年不見,沒想到都長這麼大了,來,這手鐲你給戴上,這是嬸嬸給你的見面禮。”

單玉從小就被單裴氏當作大家閨秀在培養,奈何單玉懂事的時候,二賢莊已經開始沒落,這麼多年來也沒什麼人來訪,這還是第一次收到見面禮物,頓時有點不知所措,急忙看向自已母親詢問是不是要收下。單裴氏也知曉女兒沒經歷過,點頭示意女兒收下,轉身看著上前來給她行禮的幾個小輩,單裴氏也是伸手拉住了上前行禮的薛小妹,從剛剛的介紹就知道這是秦瓊的義女,於是也從自已手腕上褪下個手鐲給薛小妹戴上。

薛小妹這一路上跟著秦瓊訪友,也是頻繁的收到這種當家主母送的禮物,又行了一禮以作感謝,就退到秦張氏的身邊。單裴氏送完禮就抱起地上的秦懷玉,一邊逗弄著秦懷玉,一邊開始拉著秦張氏聊起了這些年的家長裡短了。

單玉在秦張氏的身旁就給了秦楓跟薛禮行了一禮,就安靜的待在自已的母親身邊,聽母親跟秦張氏聊天。

上首的秦瓊跟老嫗絲毫沒在意秦楓他們的交談,兩人在互相訴說著這些年分別後的事情,每次秦瓊說到征戰的時候,老嫗拉住秦瓊的手都會不禁多用些力。秦楓跟薛禮看到沒人再搭理自已,也就坐回自已的位置,打算等著他們聊完再做其他的安排。秦瓊跟老嫗聊了一會兒後,掃了一眼大堂,看到秦楓跟薛禮在那邊無所事事的發呆,就開口道:“楓兒,仁貴,你倆沒事做就去準備餐食,在這裡發什麼呆,楓兒你親手給你祖母做幾道可口的,好好孝敬孝敬你祖母。”“哦,好,我去弄。”秦楓聽到老爹的話語,起身回了句後就和薛禮準備出去了。

“叔寶,怎麼能讓楓兒他們去準備餐食呢,讓裴氏安排些人去就好,楓兒快回來。”老嫗聽到秦瓊安排自已的兒子去準備餐食,立馬發聲要秦楓回來,也是示意單裴氏去準備,莫要讓人覺得二賢莊丟了禮儀。

“娘,您老就別管了,你孫兒的廚藝好著呢,也讓您老吃頓可口的,算是他給您的孝敬了,弟妹你也坐下,不用去管這兩個小子,他們會安排好的。”秦瓊阻止了單裴氏的起身。

單裴氏聽到秦瓊的話,手也是被旁邊的秦張氏拉住,也就順勢坐了回去,準備看看老孃怎麼說。

“這樣啊,那好吧,玉娘,你陪楓哥兒一起去,有什麼需要讓院裡的人配合。”

“是,祖母。”單玉起身答應了後,就往秦楓那邊走過去。

秦楓等到單玉過來,示意單玉帶路,然後二人就跟著單玉離開了這邊大堂。

秦瓊看著幾個年輕人走了,又跟老嫗聊了幾句,老嫗看出秦瓊應該有什麼話要說,但是就是一直沒說出來。

“叔寶,你是不是有什麼話要跟娘說,說吧,沒什麼不能跟娘說的。”

“娘,是有一個事,就是叔寶不知道怎麼開口好。”

“沒事,說吧。”

“您可還記得當年在瓦崗的時候,您跟家母曾說要給楓兒跟玉娘定下親事?雖說沒有訂下文書這些,但是也是您二老定下的,這事本來隨著楓兒在洛陽遇難,也就沒再提起,我也就忘記了。這次回鄉祭祖專門來二賢莊,一是來看望您,二也是我想起了這事,得過來一趟跟娘您好好說說。”

老嫗沉思思索了下,確實有這麼一回事,當年在瓦崗給自已過壽的時候,自已跟秦家老姐姐確實說要給這兩個娃娃定親。“確有其事,叔寶此來莫不是來定親下聘之事?”

下方的秦張氏跟單裴氏聽到居然有這事,也是側耳傾聽上方的交談。

“這也是我最近在路上才想起來的事,本來您老二位定下的親事,而且還是雄信生前應下的,我應該遵從。但是現在楓兒得陛下賜婚長樂長公主,雖然不是尚公主當駙馬,而是以隴西李氏的主家嫡女嫁入我秦家當長媳,年初賜婚的時候我就沒想起這事,要不然當時就會跟陛下提及了楓兒已經定親這事了。現在賜婚事已成定局,雖說長樂公主嫁入我秦家後,也沒限制楓兒不能納妾這些,但是若讓玉娘當妾,我將來如何去見我娘跟雄信。”

老嫗聽完也沉思了起來,這確實是一個麻煩的事,雖說當年沒定下文書,但是古人重諾,只要是口頭定下的事,就算沒有文書也是必須遵循的。老嫗思索了下也是沒想到有什麼好的辦法,就問道:“皇帝知道這個事了嗎?”

“我還沒給陛下稟報,想著來到這邊跟娘您商量商量再稟報給陛下,現在這事能做主的也就只有您了。若您覺得這樁親事還是照舊,那麼我就給陛下稟報清楚,怎麼也得給玉娘確定下個名份。若是你打算讓玉娘招贅,那麼此事就止於我幾人之口,不再讓外人知曉。”秦瓊其實也不知道怎麼處理這事,只能把自已心中的想法告訴老嫗,等老嫗拿個主意了。

若是秦楓已經死了,老嫗還真打算等單玉及笄後招個贅婿,可現在秦楓沒死,那麼她心中還是希望能維持這段婚約,但畢竟那邊是皇家,這種事不是她一個老嫗能決定的。思索了下後,開口對著秦瓊說道:“這事你還是去個密信給皇帝,信裡告訴皇帝說這親事老身不打算更改,老身的孫女更不可做妾,讓他自已拿個主意出來,他李家可還欠著我單家不少。若不是他李家誤殺我長子,我幼子又怎會放不下恩仇,最後隨他大兄去了呢,哎。”

秦瓊看到老嫗已經有了主意,點頭答應今晚就寫信讓人送回長安,秦瓊一生也是放不下忠義仁孝,這樁親事涉及了孝與義,若讓他悔婚,他實在做不到。

“好了,這事估計也得等到你從齊洲祭祖回來才有答覆,你回長安的時候來二賢莊這邊再做商議吧。還有這事也先別告訴那兩個小人兒,等到確定了皇帝的意見再說。”

“好。”秦瓊點頭答應,下方的秦張氏、單裴氏、薛小妹也都點頭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