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楓回到府中,把所有後世在老軍長書房裡看到的介紹棉花相關知識全寫了出來後,又把一些其他的渠道中知道的知識也寫了上去,都是零零散散的一些知識點。一直到感覺差不多掏空了自已對種植棉花的所有知識後,發覺沒有後續處理棉花的方法工具,就又新增了幾幅在書上看到的棉花去籽跟彈棉花的原理圖紙,標明需要大匠研發,才把本子給秦瓊送去,讓秦瓊遞交給李老二。

隔天的早朝,秦瓊拖著傷軀出現在朝堂上,就是為了將秦楓的棉花摺子趁早的遞交給李老二,李老二仔仔細細的看完了這本不同以往的奏本里面的每個字後,立馬拍案叫好。隨即命令鴻臚寺的唐儉儘快安排使臣出使西域收集棉花種子,命令司農寺卿楊農從皇宮及司農寺裡蒐集棉花種子進行試種,至於棉花的種植中產生的疑難問題,他們可以秦府求教,秦楓會盡力為他們解答。整個過程沒有跟朝中官員講述棉花到底是何物,有何作用,但是在場的一些重臣都知道等下散朝後去書房後,李老二自然會跟他們解釋清楚,沒在大殿上說清楚棉花是什麼肯定是事關一些機密。

待到各個大臣把要稟報的事情全部說完後,眼看就要散朝了,李老二見沒什麼人要上奏事情了,示意了下身後的宦官。宦官看到李老二的示意,就往前幾步,來到李老二左前方,從袖子裡抽出一張聖旨,念道:

大唐皇帝詔曰:翼國公世子秦楓文采無雙,博學廣聞,前有貢獻破突厥計,如今計策已略有見效,後又進獻傷口縫合術、製鹽之術、棉花等奇術異珍,惠及萬民...。今有隴西李氏嫡長女李麗質,賢良淑德,溫文爾雅,秀外慧中,冊封為長樂公主。賜婚於翼國公世子秦楓為妻,待十六及笄後舉行大婚,成婚時不設公主府及其相關官員,宮中寢殿作為公主日後歸寧探親住所。

殿中眾人在聽到隴西李氏嫡女的時候,都以為皇帝賜婚的是隴西李氏主脈裡的女子。但是不用片刻眾人就都反應過來,隴西李氏主脈不就是現在的皇室嗎?嫡女李麗質,不就是當今的嫡長公主李麗質嗎?一個個錯愕的看著上首的李老二。

李老二沒理會下面人員的驚愕,示意回過頭來的宦官繼續。

宦官得到示意,收起手上的聖旨,又從袖子裡抽出一張,唸到:

大唐皇帝詔曰:齊國公世子長孫衝文采出眾,博學多聞,乃我大唐之英傑.....今有隴西李氏女李雁,賢良淑德,溫文爾雅,秀外慧中,冊封為襄城公主。賜婚於齊國公世子長孫衝為妻.....。

唸完後不用皇帝示意,宦官就又重新唸了起來,前前後後唸了十二道聖旨,全是將李老二的女兒及一些適齡的妹妹下嫁給一些心腹重臣的聖旨。而且其中涉及公主的內容幾乎都是一樣,不設公主府,公主寢宮保留給公主日常歸寧探親回宮的住所。其中婚期最近的便是李老二幾個適齡的妹妹了,幾人分別賜婚給了蕭銳、薛萬徹等幾人,都是由李老二指定時間在這幾個月就成婚。

李老二這次大賜婚的名單是跟長孫皇后商量了一晚上後才決定的,加上自已的這幾個妹妹是他們倆人考慮了很久後才決定的。至於之前的幾個已經出嫁的妹妹,李老二也打算敲打敲打,甚至像丹陽公主,他已經準備不讓她們再婚了,不能再讓這些公主禍害大臣,敗壞皇室名聲了。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情又惹得太上皇的不高興,長孫皇后專門跑了一趟大安宮,跟李淵好好的商量了一下。李淵也是個明事理的,現在雖說他很仇視自已的二兒子,但是也知道自已若是不答應,自已的這幾個女兒怕是要麼會安排去和親,要麼就是找個理由讓她們出家為尼了。而且朝中不少人都是他的舊友和幫他打下這大唐江山的功臣,雖說自已有些怨言他們不幫自已奪回皇位,但是也清楚他們的無奈,所以著實也不想讓自已的女兒去禍害他們,於是選擇預設了長孫的建議。

待到大臣們都反應過來後,一些老古董的禮部官員就站出來反對了,斥責著這樣不設公主府會有失皇家顏面、祖宗規矩。李老二早就預料到會有這種場面,昨日就專門詢問過秦楓有什麼辦法懟一把這些老古董,秦楓想了想,告訴了他一個方法。

李老二看著那些老古董紛紛站在大殿中斥責著,一巴掌拍在面前的案板上站起來喊道:“都給朕住口!”

老古董們看到皇帝拍案而起,立馬就禁聲了,李老二看到效果不錯,站著對著那些老古董說道:“皇家之女的嫁娶本就是皇室家事,何必遵循漢朝舊制設定公主府官員,何況所謂的漢朝舊制、祖宗規矩,數百年來還少改嗎?還有皇室之女下嫁後朕希望她們能做到的是相夫教子、贍養長輩,而不是聽到公主驕奢淫逸、囂張跋扈,甚至辱罵夫家長輩等不孝之舉。這種事情放在尋常百姓或那些大富大貴之家的女子身上,指不定早就被你們口誅筆伐了吧,可放在皇室之女身上,那你們便避之若浼,丹陽她們幾個的所作所為你們會不知?可曾跟朕提及過?這滿長安的百姓私下裡可沒少議論她們這些公主們的劣跡,朕還沒聾到絲毫都聽不到,你們就不覺得這樣的情況更加有辱皇家顏面嗎?”

是的,直接挑明,這就是秦楓給出的辦法

一個個老古董的官員聽著皇帝的咆哮聲,一個個噤若寒蟬,都不敢出言了,那些出嫁了的公主他們都清楚情況。對於他們來說,如果不是那幾位都有著那一層公主身份,那麼那幾人早被他們拉出來當街唾棄了。

“陛下聖明。”一個年老的聲音在李老二咆哮後的安靜氣氛下突然響了起來,眾人看過去才發現居然是孔穎達。孔穎達早就看不慣那些公主的作為了,甚至他有一位要好老友的兒子就是娶了公主,活活給公主氣到中邪癱瘓在床,癱瘓在床不到半年,又因為公主敗壞門風養面首,一代儒學大家直接撒手人寰了。之前孔穎達就有上奏過此事,但是奏疏沒到李老二手裡,在中書省就被長孫無忌給黜落了。

隨著孔穎達的讚譽聲落下,程咬金等秦王府舊臣人也都紛紛跪拜下來喊陛下聖明,另外那些被賜婚了的如蕭銳、薛萬徹也都是紛紛下拜謝恩。

李老二看到那些老古董在孔穎達站出來後,不再糾纏這件事情了,滿意的點點頭,招呼了一些重臣準備去書房商討棉花的事情,便宣佈了退朝。這一刻的他心情愉快至極,還從沒有過一次逾越舊制的事情這麼輕鬆的就過了這些老古董的關。

剛散朝不久,賜婚的訊息已經在長安城裡蔓延開來,不少公主都急急忙忙的往皇后所在的兩儀殿趕過去,詢問為什麼不再開設公主府的事情。長孫皇后按照她跟李老二整理的一些理由給那些公主們解釋完後,這些公主們聽完後有些是高興的,有些是無所謂的,有些則是憤憤不平。其中憤憤不平的都是李淵的女兒,李老二的女兒反而不敢有什麼意見,長孫皇后看出了那幾位公主的憤憤不平,猜測她們應該想去找李淵告狀。想了想幹脆就直接告訴了她們,這個事情是經過太上皇的同意的,她們就算去告狀了也沒用,可能還會招惹來一些叱罵。說完也不再搭理這些李老二的妹妹們了,把她們趕走後,留下李老二的女兒們,又把一些重要的細節仔細的跟她們叮囑了起來。叮囑完後,還不忘記又給她們安排了一些相夫教子、孝敬公婆的課業學習後,才揮退她們,而她也起身往李麗質的寢宮過去了,打算去看望開解下自已的大女兒。

襄城跟清河等幾個比較年長的在知道這個決定是父皇母后的共同決定,還有昨日從李泰李恪那裡知道了那些出嫁後姑姑們的作為後,也都清楚了父皇母后的用心。開始給還不清楚的妹妹們解釋,待到都清楚父皇母后希望她們出嫁後能如長孫皇后一樣,做到相夫教子,相敬如賓,也都不再多說什麼了。一個個愁起了長孫皇后安排的額外學業,她們這些新課業都是由長孫皇后挑選出來的合適女官來負責教導她們。而年歲小些的高陽等幾個愛鬧騰的,則沒在乎這些,都已經在計劃著明天弘文館上學的時候如何折騰折騰自已的未來夫婿了。

(說明下:很多大唐歷史文千年不變的公主首選就是長樂公主李麗質,主要原因李麗質是嫡女,李老二公主裡最尊貴的一位,聯姻肯定是首選。本文雖然李麗質確實也被賜婚了,但是她並不是真正的女主,算是女二,真正的女主在中期才會出現哦,是個讓人意想不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