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瓊對於秦楓不知道孟子的君子遠庖廚這一說法感覺到詫異,於是對著秦楓問道:“汝師教你的時候沒跟你講過孟子的文中‘無傷也,是乃仁術也,見牛未見羊也。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這一段話語嗎?”

秦楓想了想,當初讀書的時候,學校老師確實講解過孟子的這一段話,故而對秦瓊說到:“師傅倒是說到過這段話語,但是解釋的時候並沒有說明君子要遠庖廚啊!而且師傅本身就極喜歡到廚房擺弄吃食,我這手藝可還是師傅手把手教的呢,而且我還記得師傅第一次教我下廚的時候,也解釋過孟子的這段話。師傅曾說:世人都是覺得孟子這段話中要說的是君子要遠離庖廚殺生之地,其實這都是在誤解了孟子這段話的意思。想真正的理解這段話的含義,則需要結合孟子的仁義之道及孟子當時所身處的環境。”

“當時師傅一邊做菜,一邊給我解釋這段話的真正意思,師傅解釋說:孟子所言的君子是需要時時刻刻的保有不忍之心,對於庖廚的殺生食肉這類舉動,君子應該心存不忍,這種不忍不是對這些牲畜的不忍,而是對生命的不忍,只有時刻保有這顆不忍之心,才能擁有那一顆仁義之心。而孟子這段話更重要的其實是借這個說法來向梁惠王進諫,勸諫梁惠王施行仁政,這才能讓整個天下出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盛況。師傅還提及,世人只記得此句,卻忘記了至聖先師是個會經常自已下廚烹飪食物的美食家,就連老子等諸聖賢亦是如此,亞聖又怎會是此意?”秦楓說完這段話後,看著陷入了沉思的秦瓊跟秦張氏一眼後,開始吩咐下人把桌上的碗盤撤走,他則轉身與身旁的秦懷玉開始玩鬧起來。

秦瓊雖說也學習過一些孔孟儒家典章,但他本身還是習武帶兵時間比較多點,所以並沒有被這些儒家思想固化,聽完秦楓的話後,只是沉思了一段時間就想通了,也就不再糾結了,而是開始跟秦張氏安排五日後秦楓的認祖歸宗事宜了,這才是翼國公府當下最要緊的事。

這幾日朝中沒有什麼大事,日常辦公也都是比較閒暇的,秦瓊除了偶爾需要去下兵部,瞭解下突厥退兵的情況外,也就沒什麼正事了,反而開始在閒暇時在府裡指導起秦楓的武藝。

秦楓後世由於使用的是槍支彈藥,所以對於所有的冷兵器,唯一能耍起來的就是短刃匕首這些近身格鬥武器。所以在秦瓊的考校中,拳腳功夫算是上佳,秦瓊都差點陰溝裡翻船,至於使用橫刀等兵器,秦楓基本就被秦瓊完虐了。而待到要考校馬上功夫時,秦楓看著牽來的高頭大馬,無奈的向秦瓊表示自已不會騎馬這一技能,秦瓊瞬間傻眼了...秦瓊的兒子不會騎馬,這說出去可是會笑死不少人的,秦瓊立馬開始教導起自已的兒子騎馬了。當秦楓勉強掌握了騎馬的技巧後,秦瓊又取來了弓箭準備考校秦楓,秦楓以前多少學過點,勉強的射了幾箭,多少有些準頭,但是若跟如今那些武將家裡的孩子一比,還是妥妥的墊底的貨。秦瓊只能叮囑秦楓以後每天都要練習,爭取春獵時別落下其他公侯家的孩子太多,別人家射的是眼睛,你起碼射個嘴巴。

在秦楓被秦瓊狠狠操訓了三四天後,終於迎來了自已認祖歸宗的典禮,從前一天開始,秦楓就被秦張氏安排著沐浴更衣,焚香靜心了。待到隔天太陽昇起,秦府的大門口就不斷的有朝中大臣到來,這些人都是來見證秦楓認祖歸宗的。其中的大儒孔穎達更是被秦瓊請來作為典禮的主持人,而秦瓊能請到孔穎達來做這個主持人,還得是託了李老二的面子。

在所有人的目光中,秦楓從靜心室裡走了出來,穿著的是由秦張氏安排人緊趕慢趕出來的一套新袍服。當秦楓來到正堂上準備叩拜秦瓊後,再由秦瓊跟孔穎達領去拜祭祖祠時,外面驟然傳來:“聖人至”的呼聲。在場眾人都驚詫了起來,秦楓的認祖歸宗居然讓李老二這位也來觀禮了。眾人紛紛站起來往大門望去,只見李老二穿著一套便裝就進來了,身邊只有長孫皇后跟一個內侍跟著,那些護衛禁軍則都是待在門外沒進來。

秦瓊領著秦楓急忙上前迎接,客套幾句後,李老二就帶著長孫皇后進到堂內,讓孔穎達繼續下面的流程,他們只是來觀禮的。

孔穎達照著古禮引領著秦瓊父子進行下面的流程,當進到翼國公府後院的那個從齊洲歷城遷來的祖祠後,秦楓在秦瓊的帶領下上前上了香,行三拜九叩大禮,再由孔穎達執筆,將秦楓的名字眷錄進秦家族譜,至此,典禮才終於結束。眾人也就又轉回到前堂等開席了,而長孫皇后則和秦張氏去了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