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藝就讀的初中是位於南方沿海的一個富裕鄉村,他們鎮就只有兩所中學。整個村有一部分人出去外面做水產生意,發家後帶動了村裡的經濟。其實就是外面的人賺到了錢,然後在老家建房子或者宗祠帶動了村裡的剩下的幹建築的。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是獨棟小洋房,在村裡的規劃下一切錯落有致。

朱藝的父母也是在一線城市做生意,一般只有過年才過來。朱爸2002年先去清滬市發展,徹底安頓下來並有一定規模時,07年朱媽就去幫忙了。當初也想過帶朱藝過去,不過他們當時疲於做生意忙不過來也照顧不了朱藝,朱藝當時7歲已經很懂事了,可以讓她在老家待著,再不濟也有叔叔伯伯在。再後來索性讓朱藝留在老家,畢竟老家現在也發展得不錯。

老家鄉鎮的學校和一線城市的教育差距是非常大的。朱藝在首都上大學時,宿舍的同學分享他們以前的讀書經歷,他們可以選擇去國外或國內其他城市的學校進行一段時間的遊學的,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社團,外語學習的選擇也不單單只是英語。現在在老家如果英語學習不好就再也沒有其他出路了,不過在2019年左右安市很多高中都提倡低分英語就改學日語。基本上二級達標學校都有一半以上的學生都學習日語了。

朱藝騎上腳踏車15分鐘左右到家,停下車來先指紋解鎖院子門前的鐵門,進去後在關上,把腳踏車停在房子旁邊的一個小車庫。地上聯排的3棟獨棟別墅,各自用大理石圍起了2米高的院子足見父母輩的情分,就那樣不鹹不淡。到了他們這一輩,關係更淡了,最多在家長面前才會打招呼,在朱藝的堂哥堂姐心裡,朱藝甚至比不上他們的任何一個朋友。他們也從來不會主動叫朱藝出去哪玩等等其他活動。不過朱藝也不在乎。整個經歷倒是跟著朱藝原本的經歷基本相似,讓朱藝以為自已在平行時空。只是她還有以後,而書中的朱藝卻沒有。

南方沿海城市多臺風,基本沒人會想著再建一層地下室聯通車庫,不然夏季都是在灌水狀態。包括第一層也高了一米左右,先有一個七級臺階往上走才是一樓的大門。和很多人一樣朱藝家1樓的門有兩個的,外面是先是一個仿銅的雙開防盜門,開啟後是智慧感應電動門。

朱藝先把自已的書包放到書房,在到廚房做點晚飯,吃完後把碗和廚房整理了一遍。

無論之前取得了什麼成績,現在一切要從頭開始了。朱藝回到家開始給自已規劃起來。到初二才教物理,初三才開始教化學,所以現在也才7門課,其他時間可以學習一些技能。

朱藝大學室友基本都是美術、鋼琴、舞蹈、毛筆十級,而且據說他們高中之前就得到了,家裡從幼兒園開始就培養起來了。朱藝之前從高中開始學了吉他並在之後考完了十級。舍友們知道朱藝喜歡吉他在朱藝上大學的第一次生日湊資給她買了一把紅棉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