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青決心在金和水這兩個元素屬性上,給予方青山更深入的指導。他知道到方青山對這兩種屬性有著不錯的敏感和掌控力,因此希望方青山能在這兩大屬性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首先,姬青帶著方青山重新回到那片充滿金屬性真氣的岩石區域。

姬青認為,儘管方青山已經在金屬性上有了一定的造詣,但真正的精湛使用在於能夠更深層次地將金屬性真氣與劍法融為一體,甚至是將金屬性真氣應用於所有戰鬥領域。

“方青山,”姬青說道,“金屬性不僅僅代表鋒利和堅硬,它還象徵著權威與勝利。你的劍法,當能彰顯這份王者之氣。記住,流暢的金屬性真氣,如同無形的劍,可以無聲無息地穿透敵人的戰意。”

為此,姬青讓方青山對著堅硬的岩石練習,不僅要求其精確切割岩石,而且還要在每一劍中蘊含一股王者的威嚴,這種威嚴源自於內心的堅定和對勝利的渴望。

方青山在苦修中逐漸感悟到,金屬性真氣的運用遠不止於劍法本身,它更是一種精神力量,一種關乎意志與信念的力量。

在姬青的引導下,方青山開始嘗試將金屬性真氣擴散到自身周圍的空氣中,使得整個環境都彷彿籠罩在一股不可描述的威壓之下。這種感覺讓方青山的對手在還未交手之前就已經感受到了一股沉重的壓迫感。

隨後,姬青又帶領方青山來到湖泊邊,姬青告訴方青山,水屬性劍法之妙,不僅在於其變化多端和靈動飄逸,更在於其潛藏的力量和深邃的內涵。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姬青深沉地說,“方青山,你必須學會控制水元素真氣的力量,運用它的柔,亦能體現它的剛。在你的劍法中,水不僅是劍刃的延伸,更是你意志的體現。”

姬青對方青山的金屬性和水屬性劍法進行了更加深入的指導。他認為,將這兩大屬性真氣深度融合到劍法中,能極大地提升方青山的戰鬥力。於是,他計劃了一系列特殊的訓練來鍛鍊方青山對這兩種元素的掌控。

對於金屬性,姬青先是將方青山引到一片茂密的竹林,他揮動長劍,使得劍尖微微帶著金光,指著那些竹子說道:“方青山,竹子之所以堅韌,是因為它能夠在金風的洗禮中矯健成長。你的劍法也應如此。在這裡,你要以劍化竹,每一劍都要切下一節竹子,而且劍口必須平整如鏡。”

方青山按照姬青的指示,開始切割竹子。每一次劍出,他都深深感受到金屬性真氣的凜冽與銳利。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每一擊都變得異常精準,伴隨著金屬性真氣的流轉,每一節竹子應劍而斷,劍口如同被利器平滑切割,宛若自然割成。

姬青並不滿足,他要求方青山進一步練習金屬性真氣的釋放。在硬石之上寫字,字跡必須深淺均勻,達到剛柔並濟的境地。

方青山依言行事,他將金屬性真氣注入劍尖,在石頭上書寫文字,剛中帶柔,文字如同雕刻於石,深淺恰度,顯得分外清晰。

經過艱苦訓練,方青山的金屬性掌控力提升,劍中金氣更顯內秀,在劍法中體現出令對手敬畏的威勢。

在水屬性的訓練中,姬青指導方青山到了湖心的一艘小舟上。他示範說:“水的變化是無窮的,它可以是漣漪,亦可以是洶湧大浪。在這舟上,你將練習運用水屬性真氣,模擬水的所有狀態。”

方青山站在顛簸的小舟上,隨著波浪搖擺,嘗試做出攻擊和防禦的姿勢,他依照水的流動調整呼吸和動作。他將水屬性真氣引導到四肢和劍尖,使每一招劍法都能隨著波濤的節奏而起伏,靈動無比。

姬青對此又加一層指導,他告訴方青山要理解水的包容與適應,“水總是尋找最低點,它從不爭,卻能贏。你的劍法同樣要做到這點,要讓對手的攻勢如水流入海,消耗於無形。”

方青山領會了姬青的用意,他在波濤中練習著,無論是猛烈的奔流還是平湖靜水,他都能將水屬性真氣融入其中,以水的形式回應每一次攻擊。

最後,姬青示範瞭如何將金屬性與水屬性真氣兩者的力量完美結合。他劍走偏鋒,一會兒以金屬性真氣銳不可當,一會兒又轉為水屬性真氣的柔和靈動。

他解釋說:“金如劍鋒,水似流波,運金以定勢,用水以變幻。二者相生相輔,共同構成了一種無懈可擊的攻防。”

隨著深入瞭解金水兩屬性的特點,方青山開始嘗試結合兩種真氣進行修煉。在劍法中,方青山或硬如金鐵,或柔若流水,時而鋒利無比,時而流轉變幻,形式多樣,攻守有致。

當他駕輕就熟地運用這兩種真氣時,每一次出劍都如龍騰虎躍,充滿了生命的活力。

經過姬青周密的指導和不懈的努力,方青山對金屬性的堅韌和水屬性的靈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的劍法變得更加圓融、自然,成為他不可或缺的戰鬥中的致勝法寶。

很難想象,只在一個晚上,姬青就帶著方青山同時完成了如此多的訓練。

隨著夜色逐漸漸淡,方青山明白,天明之前的這段時光,十分關鍵。這是他對即將到來的挑戰的最後準備。為此,他決定用這最後的時光,全面梳理自己所學,鞏固新融會貫通的金屬性和水屬性劍法。

方青山選擇了一塊與世隔絕的平臺,那裡遠離了其它弟子的活動區域,四周環繞著稀疏的樹林,讓人心靈寧靜。他首先盤膝而坐,深深地吸一口氣,嘗試將心神沉浸在體內真氣的流動中,做到真氣與心意的合一。

在那種深度的冥想中,方青山再次體驗到了水與金的本質特徵。他感受到水的流動性,柔和、滋養萬物,而又能聚集力量化為洶湧澎湃的巨浪。同時,他也感受到金的堅韌、銳利、冷靜和果斷。他明白,正是這種兩種截然不同的力量,融為一體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功效。

過了片刻,方青山睜開雙眼,從冥想狀態中退出。他身體微微一震,真氣在經脈中流轉,他起身,展開了一系列的劍法練習。每一次揮劍,都力求將金的銳利和水的流動完美結合,他的動作變得越來越富有層次感,且異常流暢。

為了將理論真正化為實踐,方青山決定進行實戰模擬。他從周圍拾取幾塊大小不一的石頭,施施然地將它們投擲向空中,隨即揮劍斬去。他利用以金御石的堅決,以水溶石的細膩,讓石塊應劍而碎,化為粉末。

接著,方青山在湖面上舞劍,試圖用劍法激起水的漣漪,甚至逐漸形成水柱。他用內心深處的平靜引導水流,或是將湖水推得泛起微波,或是隨著劍鋒揮動凝聚為水柱。劍舞之間,池面波紋疊起,如同水面舞動的精靈,寧靜而不失威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方青山身周的氣場也愈加強大。水與金的真氣相互纏繞,化作濃郁的能量場,使得他的每一次動作都彷彿蘊含著巨大的力量。

直至破曉,方青山始終沒有停歇。他用自己的劍舞迎接著東方升起的第一縷曙光。那一刻,方青山似乎與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他的劍法已經超越了單純的招式模仿,而是更多地表現出了與自然萬物的和諧共生。

就在天色全然亮起的時刻,方青山停下了劍舞,站在那裡長時間凝視著東方的曙光。他知道,在經過一夜的努力之後,他對金與水屬性的運用更加遊刃有餘,他為即將到來的挑戰做好了萬全的準備。

當最後一縷淡淡的朝霞照耀在他的身上時,方青山收劍入鞘,深呼吸一口新鮮的晨風,滿懷信心地邁向了新的挑戰。他心中充滿了對自己未知能力的期待,也堅信有了姬青的指導下,他能夠克服一切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