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欣穎在畢業後從事過一份工作,開始了她的職業生涯。然而,很快她就發現自已處在一個不太理想的工作環境中。

同事之間的關係緊張而冷漠,沒有相互的支援和合作,這讓欣穎感到十分壓抑。她努力去適應,試圖和同事建立良好的關係,但總是感到無法融入。

更糟糕的是,欣穎經常被要求為其他同事的錯誤或失誤背鍋,這讓她感到非常委屈和不滿。她意識到,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中,自已的努力和付出得不到應有的認可和回報。

最終,欣穎決定辭去這份工作。她知道,為了自已的職業發展和心理健康,離開是最好的選擇。她希望能夠找到一個更加積極和健康的工作環境,與同事建立良好的關係,實現自已的職業目標。

她辭去了工作的時候,回家心情沉重地告訴家人自已失業的訊息。然而,家人的反應卻令她心寒。“讀這麼多書有什麼用,連工作都沒了。”這句話如同一把利劍,刺痛了她的心。她默默地承受著家人的指責和質疑,感到無比的失落和困惑。原本希望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援,卻換來了這樣的回應,她的眼神中透露出無奈和失望。失業的她,在家人冷漠的態度面前,感到孤獨和無助,心中的壓力也愈發沉重。

失業的欣穎整日呆在家裡,心情本就焦慮,而家人的詢問更是讓她感到壓力倍增。每次家人問她何時出去工作時,她都能感受到他們眼中的擔憂和期待。他們不斷強調工作的重要性,這讓欣穎內心越發沉重。她知道家人是為她好,但這種持續的提醒卻變成了一種負擔,壓得她喘不過氣來。欣穎明白工作的重要,也在努力尋找著合適的機會,但她希望家人能多給她一些理解和支援,而不是一味地催促。在這個過程中,她需要的是家人的鼓勵,而不是壓力。

一個月後,欣穎默默地收拾著自已的行李,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無奈和堅定。她決定離開那個曾經熟悉的家,去尋找屬於自已的獨立空間。她拖著行李箱,走出家門,迎著清晨的陽光,開始了新的生活。

欣穎在城市的一角找到了一間小公寓,雖然不大,但足夠她一個人生活。她精心佈置著這個小小的空間,掛上自已喜歡的畫,擺放著心愛的書籍。在這個屬於自已的天地裡,她感到無比的自由和寧靜。

偶爾,欣穎也想回家看看,但她發現,自已和家人之間的關係已經變得有些陌生。她努力去彌補那道隔閡,卻始終無法完全消除。於是,她更加堅定地住在自已的小屋裡,用心去經營屬於自已的生活。

欣穎坐在窗前,眼神迷茫地望著窗外。她的心中充滿了疑惑和不滿,家人的期望如同沉重的枷鎖,讓她感到喘不過氣來。

在家人的眼中,人生的道路似乎早已被規劃好,上學、畢業、工作,一步接著一步,不容有絲毫的差錯。他們認為休息是浪費時間,是對未來的不負責。

然而,欣穎卻不這樣想。她渴望有片刻的休憩,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探索自已真正的興趣所在。可是,每當她試圖表達自已的想法時,換來的總是家人的不理解和責備。

欣穎感到無比的孤獨和困惑,她不知道該如何去打破這層無形的結界,找到屬於自已的生活方式。她知道家人是愛她的,但他們的觀念卻成了她前行路上的阻礙。

在一個寧靜的夜晚,欣穎和她的哥哥坐在客廳裡,燈光柔和地灑在他們身上。哥哥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困惑和失落,他輕聲問道:“我們從小一起長大,怎麼出了社會後就變得不和諧了呢?”

欣穎默默地看著哥哥,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感。她思索著,時光荏苒,社會的磨礪讓他們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面對著各種壓力和挑戰。

或許是工作的繁忙讓他們疏遠了彼此,或許是生活的瑣碎讓他們無暇顧及彼此的感受。他們開始有了各自的圈子和責任,交流也漸漸變少。

欣穎深吸一口氣,試圖找到合適的話語來回答哥哥的問題。“社會讓我們經歷了不同的成長,我們面對的人和事情都變得更加複雜了。”她輕輕地說,“也許我們需要更多的時間和努力,去重新理解和適應彼此的變化。”

後來欣穎明白了工作後千萬不要和家裡人說關於你的工作上的事,一句也不要提 ,自已做主。因為提了之後你的所有決定對於他們來說都不重要,他們只關心你是否有工作。記住:親人要生,生人要熟,熟人要親,身體比什麼都重要。曾經欣穎也試圖把工作失眠了跟家裡人說,他們只會說矯情 ,玩手機玩的。後面欣穎就不在和他們說任何事。欣穎想告訴大家:“要永遠相信自已 、拯救自已、保護自已,就是錯了也沒關係,誰的人生能一直正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