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三年八月

自兩個月前楚王熊心被擁立,六國便已復立,秦國廟堂也再也無法將他們當做賊匪來對待了,很快已經把握秦廷大權地趙高便做了決定,盡全力支援章邯,儘快撲滅六國滅秦的火焰。

章邯不愧是秦朝大將,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就在臨濟大破齊魏聯軍,擒殺了魏王咎、齊王田儋。

此時劉邦奉項梁之命前往東阿解救被章邯圍攻的田榮,兩個月來,劉邦勢力極速擴張,已經攻下了整個碭郡,如今劉邦的勢力範圍包括整個碭郡加泗水郡部分地區,共二十四城,兵三萬餘,在如今的天下豪傑中,劉邦也立穩了腳跟。

只不過,美中不足的是,張良離開了劉邦,跟隨韓王成前往穎川郡收復韓國故土了,只不過,蕭郗知道,總有一天張良還是會回到劉邦麾下的。

當然,靠著這麼點地盤和人,劉邦還沒有與章邯大軍硬碰硬的資格,項梁的命令,是項羽領兵四萬為主力,劉邦領兵兩萬為輔助。

救田榮的原因也很簡單,田榮是如今齊國唯一一個可堪大用的人了,如果他也被擊敗,齊地不僅會落到秦朝手中,齊人復國之心也會就此熄滅,對於如今反秦勢力來說,是不利的,雖然大家各懷鬼胎,但是項梁還是能分清主次,自然還是派人來援助齊國。

經過數日的趕路,沛軍也趕到了東阿外二十里,與項軍,哦不,如今應該稱為楚軍,更精確一點說,是項羽的楚軍和劉邦的楚軍匯合了。在楚國復國後,曾為楚人的劉邦自然歸順了楚國,只不過劉邦的地盤還是劉邦實控的,只不過掛上了楚國的旗幟罷了。

項羽並沒有在帳中接受劉邦的拜見,而是帶著劉邦和眾人走到高處,指著遠處的軍營,說:“那裡,就是章邯的軍營了,明日發起進攻,解東阿之圍。”

蕭郗看向遠處,他早已知道敵人的兵力,約莫六萬人,而田榮能以六千人固守東阿十五日,可見此人還是有些能耐的。

蕭郗內心盤算著,敵人八萬,我方六萬,好像優勢不在我,但是又看了看站在劉邦項羽身後的諸將,有鍾離昧、季布、英布、曹參、周勃、夏侯嬰、樊噲。額,好像優勢在我。

不過相比於前面幾次戰役不同的是,蕭郗要正式上戰場了,並且半個月前劉邦就將一百騎兵劃到蕭郗麾下,任他指揮了,而且給了他一個職位——左司馬。

別看給的兵不多,可是蕭郗指揮的可是騎兵,如今三萬沛軍,不過三百騎兵罷了,而且就這三百騎兵,還是沛縣集團廢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強湊出來的,一上來就讓蕭郗帶精銳,劉邦對他的信任,可見一斑。

其實在蕭郗便向劉邦表達了想上戰場的意願時,劉邦還是有些遲疑的,但想了想還是同意了,畢竟蕭郗這兩年都待在他的身邊,雖然殺了幾個人,但是終究沒有經歷過戰場的洗禮,上戰場,對於蕭郗來說還是很有必要的。

到了第二日清晨,楚軍快速向前,秦軍的斥候很快發現了他們,東阿城外有一片平地,無險可守,在楚軍到達這片平地之後,雙方都知道,沒有什麼戰術了,狹路相逢勇者勝,只能硬碰硬,看看誰的拳頭大了。

雖然如今楚軍就算加上田榮的六千軍,比之秦軍還差一萬人,但是田榮不是蠢人,看見援兵一定會拼死一搏,主動出擊,這樣秦軍便會腹背受敵。

因此章邯當機立斷,留下一部分人抵擋齊軍出城,帶著大部隊與楚軍開始交鋒。

很快,雙方的前鋒就交匯了,可是幾乎是瞬間,秦軍的前鋒就被擊潰,不為什麼,因為楚軍的前鋒是項羽,楚軍呈錐子型,項羽為頭尖,只要項羽擊潰前鋒,那麼楚軍就能如一把尖刀一樣,直刺敵軍心臟,這次也一樣,楚軍在項羽的帶領下,直奔章邯的大旗。

章邯自然不是傻子,立即指揮軍隊從楚軍兩翼進攻,希望瓦解楚軍的攻勢,可是隻是減緩了楚軍的攻勢,並沒有瓦解,章邯見狀,氣血也上來了,翻身上馬,帶著親兵便開始了衝鋒,隨著章邯的大旗開始移動,秦軍便得不到指令,陣型開始分散,楚軍為了追殺章邯,陣型也開始分散,大亂斗的時候來了。

蕭郗自然也在楚軍的錐子裡,在陣型分散後,他帶著這一百騎兵開始了衝鋒,直奔章邯大旗。

項羽雖然也在追擊章邯,但是由於他的大旗太過顯眼,秦軍紛紛朝他那邊衝擊,雖然只是送人頭,但是確實使項羽的腳步停頓,陷入苦戰。

而最快追上章邯的,自然就是蕭郗這一隊人了,其實如果章邯執意要跑的話,蕭郗說追不上他的,但是章邯也長於騎射,見這隊楚軍前來追殺他,自然不甘示弱,向蕭郗衝擊而去,此時的蕭郗身著重甲,手拿長矛,大吼一聲,帶著人加速衝去。

兩隊人馬瞬間交匯,在強大的慣性下,立即就有人被長矛刺穿,有楚軍的,有秦軍的。

兩隊人很快分開,而分開之後,兩邊的戰馬上都少了許多人,都是第一輪衝鋒陣亡的。

蕭郗長矛用力一甩,一個人便從他長矛上飛出去,正是剛才被蕭郗刺穿的人,而血已經濺到了身上,整張臉已然被抹紅。

蕭郗激動了起來,或許戰場真的是為他而生的,他沒有緊張,只有興奮,他渾身顫抖,不是害怕,而是激動。

他大吼一聲,指揮著剩下的人往前衝去,章邯自然不甘示弱,也衝鋒而去。

在第一輪衝鋒中,蕭郗和章邯並未相遇,這一次,兩人相遇了,蕭郗一矛刺去,章邯躲過,在兩馬交匯的時候,拔劍刺向蕭郗,蕭郗躲避及時,只不過臂甲上留下了痕跡,蕭郗大怒,在拿長矛又刺穿一人,兩隊分離後,還未來得及轉身,立馬張弓搭箭向後射去,這一箭並未射到章邯,但是射出了比射殺章邯還好的效果,他射殺了扛著章邯大旗的小兵,大旗立時便掉到地上,因為來不及回頭,章邯還未來得及重新扛起大旗。蕭郗手下眾人就大喊:“殺章邯者,沛公左司馬蕭郗也!”

戰場上瞬息萬變,當聽見這句話之後,章邯知道,敗局已定。

果不其然,當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章邯大旗倒下,楚軍士氣大振,高呼:“章邯已死。”而秦軍直接有了潰敗的跡象,此時,就算重新立起大旗,也於事無補了。

不過章邯不愧為大將之才,很早就找到了退路,知道無力挽回,便立馬率軍逃走,臨走之前,他最後看了一眼蕭郗,把這個人深深記在了心中,他發誓,以後一定會讓這左司馬付出代價。

在秦軍潰逃後,楚軍乘勝追擊,最終斬首一萬七千人,俘虜三千人,這種戰績,事實上已經是大勝了,畢竟現實中的戰爭,可不像電視上說的那樣,動不動就斬首十萬,對於如今大不如前的秦國來說,單是兩萬的戰損,是沉重的損失了。

而蕭郗自已,此戰也手刃三十人,也就是此戰,才讓他的名字從之侷限於楚國,而傳遍了列國,也是他揚名天下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