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意識。

意識是人獨有的,特有的東西。

但意識這種東西很奇妙,說白了,它是一個人遇見,或是處理,或是經歷過某些事情之後,自已內心的思緒,通俗來講就是——琢磨。

講個故事吧。

:比如在某年某月某日的某個時間段,你上班時的一個同事,喊你幫他整理一些資料;或是讓你幫他喊另一個同事;或是喊你去某一個地方幫他辦一件事;等。

在這個現實的不能再現實的社會之中,其實你的本意是不願意去做的。(因為那句話也是非常現實的:都是第一次做人,憑什麼怎麼怎麼樣…)因為,這社會任何人與人之間的社交,交流都或多或少存在些利益聯絡其中的。這利益會是功,會是名。

但是,大部分人,大多時候還是會去幫助求助者,或是礙於面子,因為是同事,不願意去拒絕他,怕讓他顯得沒有面子;或是自已覺得是舉手之勞,順手就去做了;或是因為自已本身就就是樂於助人的人,就會欣然接受,並且總想著怎麼把事情辦的更體面一些;等。

其實想想也說得通,因為人這種生物本來都是有私心的。有人求助於自已,但自已的第一反應,也是本能反應是不願意向求救者伸出援手的,第一縷思緒是不願意去幫助他的,因為有利益這絲腦電波在作祟,下意識總想著:“你先講講事辦成之後,我會落得什麼好處,落得多少好處;等等。”這樣看來倒也說得過去。畢竟是人與人之間。

但你可以換一種思維,換一個角度來思考別人向自已求助這件事情。

也許是看著自已好欺負,也許是看著自已閒著沒事兒。

但為什麼我們就不能做一個主動的人呢?不要覺得主動的人 永遠 會吃虧。若是這樣你就錯了,你會發現,那些生活中日子過的不錯的人,往往是那些喜歡主動的去思考,去做事,去了解身邊事物,時不時搭把手的那些人。

同時,又為什麼就不能是別人覺得自已是那個上天派下來幫助他的那個,安全,負責,上進,真誠的救世主呢?怎麼,這樣想不就又是另一種感覺,另一種心情了嗎?

換這個角度想想,你同意了並且高質量的完成了他的請求,那麼在他的心裡你的人設就樹立了起來。俗話說:“人情最難還”。誰說不是呢。

人總不能說一輩子一帆風順吧。今天你幫助了他,若是哪天自已也需要幫助,並且是他的舉手之勞,你覺得哪一個正常的人不想把欠的這份人情給還上呢?

所以人這輩子,多多少少都會有需要幫助的時候,拒絕也需要講究方法。我們要多做思考,人這輩子本就是在學習,思考,實行這個流程中度過。

所以我們辦事情,看問題要一分為二,用二分法去看待,去對待問題,從多個角度,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慎思而後行之,要有主動意識。

主動的去了解問題,去提出問題,去解決問題,你會慢慢的會發現,你會學到東西很多很多的東西,就像無意間開啟了知識寶庫大門一樣,有很多點,很多細節,很多關於提升自已意識的“助長藥劑”等著你發現。

加油,人生很短,事有很多。不要被生活所掌控,試著主動了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