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丘上,郭典等人聽完趙雲的計劃,都不知說趙雲膽大包天,還是傻。

“不行!這太冒險了!”

郭典當即拒絕。趙雲居然向他請求隻身混入黃巾賊營地刺殺賊首!須知現在元氏城四座城門外每一處都有上萬黃巾賊,就算趙雲能混進去殺掉賊首,但也很難逃出上萬黃巾賊的圍攻。

還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啊!郭典不禁感嘆。

趙雲拱手道:“府君!請相信在下!”前世他出道前是一名殺手,對於刺殺一道頗有心得。

而三國演義中的趙雲在長坂坡曹軍中七進七出,雖然是老羅杜撰的,但歷史上趙雲一直都是劉備的金牌保鏢,數次救劉備於危難之際;可見趙雲本事必然不弱,如今自已就是少年趙雲,他對自已武藝也是極為自信,而且黃巾賊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趙雲有信心殺死賊首,並全身而退。

同時,他也覺得這是一個彰顯他能力的機會,殺掉賊首,黃巾賊必亂,屆時再聯合元氏城內官軍,必定能大破賊軍,摘得首功。

為此,趙雲準備博一博,畢竟風險越高,收益也就越高。

“府君!要不讓趙小郎試一下!今夜他如果真能潛入元氏城,與孫國相取得聯絡,那麼再讓他執行第二步計劃!”吳匡開口勸說。趙雲的計劃有三步,第一步:趙雲今夜帶上郭典隨身的朝廷公文潛入元氏城,與城內國相孫瑾取得聯絡。第二步:趙雲混入黃巾軍中,刺殺賊首。第三步:待趙雲刺殺賊首成功後,郭典在城外引火燒山,壯大聲威,配合孫瑾出兵殺賊。這三步計劃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刺殺賊首,同樣也是最危險的。

吳匡勸說,郭典不禁看向趙雲,面帶難色。

見此,趙雲慷慨激昂道:“府君!在下賤命一條,死不足惜!若能解元氏之圍,死得其所也!”

趙雲深知此事若成,他孤身殺賊的名聲必定在常山傳頌。

名聲!

在任何時代都非常重要。特別在這個講究出身的時代,更為重要。趙雲無法改變自已低微的出身,那麼就讓自已博個雄壯的名聲。

“好!”

郭典也是果決之人,要不是看趙雲年紀太小,他早就答應了。畢竟他不願看到一個年紀輕輕的少年就此隕落,承諾道:“若你能活著回來,本府賜你郡司馬一職!”

這話聽起來有些悲壯,但趙雲卻心頭暗喜;郡司馬一職,那可是將兵上千的軍職,他趙家數代人從軍,最高也不過軍侯之職,就憑郭典這承諾。

拼了!

因為趙雲始終認為,當你一無所有的時候,你唯有拼命!

...............

太陽東昇西落,黃巾賊四門齊攻,最後留下一地死屍,倉皇而退。

山丘上的樹林中,郭典在山上看了一整天,對黃巾賊的戰力也有了準確的認知,果真是一群烏合之眾,不僅戰力低下,而且連基本的警覺都沒有,自已二十多人就藏在黃巾賊背後,黃巾賊居然毫無所覺。

由此,郭典對趙雲的計劃又多了幾分信心。

待天色大黑後,在林中睡了大半日的趙雲,隨便吃了一點乾糧充飢,帶上郭典給他的朝廷公文,摸黑向元氏城靠近。

不久後,繞過元氏城北門外嘈雜的黃巾賊營地,趙雲來到元氏城一處城牆下,黃巾雖眾但也只是將元氏四座城門堵住,並不可能將周長近二十里的元氏城每一處都圍上,所以靠近元氏城牆還是很容易的。

趙雲抬眼望向城頭,粗略估計元氏城應有七八米高,也就是三四丈高。(漢時:一丈約等於米)徒手攀爬肯定不可能,趙雲取出背上的繩索,繩子頭上拴著一把戟頭,這個時候他哪有時間打造攀城勾,況且條件也不允許;於是他將郭典一名護衛的短戟去杆,用繩索拴住戟頭,利用戟頭的倒刃,當作最簡陋的攀城勾,但戟的倒刃極小,對於能否勾住牆垛,要求極高。

不過趙雲是幸運的,只見他輕輕一甩,戟頭帶著繩索飛上城頭,趙雲一拉,繩索緊繃,不禁令趙雲佩服自已百發百中,拉著繩索登城而上。

就在趙雲拉著繩索快登上城池冒頭時,突然間兩把明晃晃的長刀架在了他的脖子上。趙雲大驚,連忙解釋道:“我是郭太守派來聯絡孫國相的!我背上有朝廷公文!”此刻他雙手拉著繩索又在空中,脖子上還架著兩把刀,任他武藝再高,也不敢輕舉妄動!

“將他拉上來!”黑暗中走近一名披甲軍漢。

趙雲抬眼望去,自已攀城的繩索居然被幾名郡國兵拉著,頓時無語;剛才還佩服自已百發百中,哪裡是百發百中,原來是甩戟上城時,正好遇到郡兵巡邏,郡兵趁機拉住繩索,自已就乖乖的上來了。

不過還好,他不是黃巾賊!

被拉上城池,兩把刀架在脖子上,趙雲沒有反抗,任由披甲軍漢拿走他背上的包袱,反正入城他也要尋找國相孫瑾,不如讓他們去報告孫瑾,省得自已去找人。

披甲軍漢令人點亮火把,翻看趙雲包袱裡的朝廷公文,公文上蓋有尚書檯的猩紅大印,這東西黃巾賊是模仿不了的,披甲大漢有七八分相信趙雲。不過為了保險起見,他連忙讓人將公文送去國相府。

等待是漫長的,況且還有兩把刀架在脖子上,這感覺真的很難熬。

“方司馬!國相讓你將他送去國相府!”聽到這句話,趙雲宛如天籟。

架在脖子上的刀也隨之撤去。

跟隨方姓披甲軍漢來到國相府時,夜越發的深了,趙雲身上短劍被卸去,進了一間燈火搖曳的廳堂,終於見到了跪坐在堂上的常山國相孫瑾。

這是一名年近五旬,圓臉,美須,中等身材的官員,身著黑色錦袍,頭戴束髮冠,全身上下打理的一絲不苟,散發出久居高位的氣息。

“卑下!拜見孫國相!”

趙雲對上首孫瑾躬身一拜。在這個時代,大人一稱是對父母的尊稱,所以沒有孫大人一說;一般都是姓加上官職稱謂。孫瑾是常山國相,便稱孫國相,若是郭典,可稱郭太守,親近的人可稱府君。

“郭太守派你前來所為何事啊?”

孫瑾已經看了趙雲帶來的朝廷公文,公文上和最近收到的聖旨意思差不多,任命郭典為鉅鹿太守,要求冀州各郡國,國相、太守協助郭典掃滅鉅鹿叛逆,可當時朝廷低估了太平道,黃巾賊如今已成燎原之勢,不僅燒到鉅鹿,更是禍連天下八州。

而今,黃巾賊已經殺到常山,孫瑾都自顧不暇,哪有能力去協助郭典這個無兵無糧的光桿郭太守。他能大半夜親自接見趙雲,已經很給郭典面子了。

趙雲聽出孫瑾語氣中的不耐,但人在屋簷下,只能恭敬道:“我家府君路過元氏,見黃巾勢大,遂決定與國相協力破賊。”

趙雲知道,別看孫瑾一副不耐煩的樣子,其實這老小子完全是被城外黃巾賊鬧的。

孫瑾心頭一動,若真能解決城外數萬黃巾賊,自已幫一把這郭太守也無妨。不過這光桿郭太守,拿什麼和他協力破賊,紅口白牙嗎?抬眼瞥了一眼趙雲,語氣淡然道:“破賊?”

“對!”

趙雲語氣肯定,隨即將自已的計劃和盤托出,聽得孫瑾那老小子一愣一愣的。

………

趙雲說完後,孫瑾遲疑道:“你真有把握刺殺賊首張牛角?”

說實話,孫瑾打心裡一點都不相信趙雲能殺掉城外的賊首。不過,趙雲說的這個計劃對他百利而無一害,又見趙雲信誓旦旦的樣子,難免存著僥倖心理,萬一面前這嘴上沒毛的小兒真能殺掉張牛角,那元氏不就安全了嗎?同時他還能賺取功勞!

姑且信他一回?就算此人刺殺失敗,死得也是這小兒。

“不成功!便成仁!”趙雲鏗鏘道。

“啪啪!”

孫瑾撫掌道:“若你真能殺掉張牛角,本相自當出城擊賊!”賊首一死,黃巾賊必定大亂,到那時就是破賊拿功的好時機。

得到孫瑾親口承諾,趙雲心中大定,躬身作揖道:“在下這就出城彙報我家府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