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房間後,我開始想,我是什麼時候變得越來越喜歡討好別人的呢?我想起來小時候,每次考試取得好成績,我總是希望得到父母的誇獎。如果他們沒有表揚我,我就會覺得自已做得還不夠好。

漸漸地,這種心態影響了我對待他人的方式。我開始過於在意別人的看法,努力迎合他們的期待,甚至放棄了自已的一些原則和底線。

現在回想起來,我意識到這種改變並不是一夜之間發生的,而是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我需要重新審視自已,找回真實的自我。以前為了討好長輩,我總是幫弟弟洗澡,帶弟弟玩,我會這麼幹,是因為我怕再一次被送走,前世懵懂無知的我問爸爸,“為什麼妹妹可以不用幹活,我就要,好東西也是她有我沒有?”我很清楚弟弟是全家最寵,姐姐又是第一個孩子,地位自然不一樣,但都在中間的我和妹妹,按道理地位應該是一樣的,爸爸卻說“誰讓妹妹指引著弟弟出生,你沒有呢。”老家一直有這樣的說法,意思就是一個家庭生了很多個女兒之後,突然生了個兒子,那兒子前面的那個女兒就是兒子的引路人。這句話震耳欲聾,前世我第一次感覺自已多麼渺小,像塵埃一樣卑微,這也是我現在選擇不哭不鬧,接受安排的原因,即使過了一世,我還是害怕聽到那句話。

還有一次,家裡來了客人,是爸爸的同事帶著孩子來做客。我看到那個孩子和弟弟一起玩耍,心裡不禁生出一絲羨慕。他們看起來那麼快樂,沒有任何負擔。吃飯的時候,我站起來夾菜,剛好爸爸也夾了菜要給弟弟,弟弟就坐我旁邊,我站著沒看到弟弟搖頭拒絕了爸爸,我想著,我已經站起來了,爸爸那麼遠,不好放弟弟碗裡,我把菜接過來放弟弟碗裡不就好了。當我把碗伸到爸爸筷子下去接菜時,爸爸忽視了,再一次問弟弟要不要,我動了動手裡的碗,示意爸爸讓我代勞(當然沒有說出來,這才是後面讓我尷尬的),當時我不知道在堅持什麼,其實我夾了自已的菜坐下來吃就好了,但我硬生生杵在那裡,爸爸一直不把菜放我碗裡就不坐下,其他人都看著我的笑話,最後看弟弟實在不要了,才放我碗裡,我接過菜後,我坐下來把菜夾到弟弟碗裡,弟弟不喜歡又夾回來了。後面怎麼樣我不記得了,只記得當時覺得其他人肯定都在笑我。

我感到臉上火辣辣的,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我低著頭,匆匆吃完飯,便回房間了。關上房門的那一刻,淚水不爭氣地流了下來。我不明白為什麼自已總是得不到平等的對待,難道就因為我是女孩嗎?我暗暗發誓,一定要更加努力,讓自已變得優秀,讓父母對我刮目相看。從前

從那之後,我默默地承擔起了更多的家務,努力做到最好,只是為了得到家人的認可。然而,每次看到弟弟開心地享受著特殊待遇,而我卻只能在一旁默默付出,心中總會湧起一股無法言說的委屈。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漸漸長大,也越來越明白家庭中的這種不公平對待。但我選擇了沉默,將所有的情緒都深埋在心底。我知道,只有透過自已的努力,才能改變現狀。所以前世我必須考上重點大學,否則學費太貴就必須去打工。

每次想起那些尷尬的經歷,心中依然有些難過。但我告訴自已,不能再讓這種事情發生。我要學會堅強,學會面對生活中的不公。

儘管有時候還是會受到不公正的對待,但我學會了暗自激力,用行動證明自已。我相信,只要堅持不懈,總有一天我會贏得家人的尊重和認可。可我的信念被那個人一步步踐踏,摧毀,他讓我不再相信自已,這一次,我一定不會赴那場有陰謀的約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