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固不化の盟指VS惡名昭彰の異教?

自上篇文章之後,劇情推算已經推進了第一次巨塔攻防戰結束,此篇我將對A24的遭遇戰階段進行分析。

自悖論引擎進攻巨塔失敗後,盟軍與厄普西隆軍的對抗進入了所謂的“遭遇戰階段”,特點就是異教和盟指將會在不同的任務裡進行同一場戰鬥,二人都擔任了推動劇情發展最重要的角色,而他們的友軍僅是每個重要事件參與者,正因如此,堆砌所有指揮官的行動並沒有什麼意義,而盟指與異教的行動互有參考,我就以此為依據來講述他們的行動,至於在異教線無法觀察到的部分肯定還是得好好推理的,既然兩線是遭遇戰階段互有差異,我們不妨先想想那條線更適合作為劇情分析的主題,盟指線發生的大型事件一共有六個,按照時間先後順序可排列為:

1、北部區域爭奪戰

2、追尾事件

3、三次致命衝擊

4、最後堡壘的毀滅

這些事件在盟指線的發生以任務時間為軸,在異教線則大不相同,除了第一個事件必然發生,剩下的發生與否實際上取決於異教本人的意志,光是從這個角度來看,盟指線顯然更為客觀,更不用說盟指線的地圖還比異教線的大一些,承載的要素也更多,由此看來,盟指線更傾向於表達官設的劇情,而異教線更傾向於給予玩家更大的自由度,(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該全面接受盟指線而否定異教線的內容。例如天秤在盟指線的強度很明顯太過離譜,不能把她當做實際強度,既然主體選誰的問題解決了,接下來我們就從盟指線發生的各個事件入手。

一:北部區域爭奪戰

盟指&歐盟VS異教&天蠍異教

這個事件不出意外地存在著大量的雙重標準,從盟指線來看,自已基地旁的歐盟陣地會被EP的部隊光速瓦解,在上一個任務裡被俘虜的EP部隊則全部人間蒸發,而異教線則是不僅進攻歐盟陣地的部隊憑空消失,而且這個陣地還可以不依靠建造廠進行建設,與對面的天蠍異教正面擊劍,隨後盟指派出了盟系和EP系的兩支部隊出擊,直接把天蠍異教的骨灰都給他揚嘍,除此之外還有兩個盟友直接就掉線了,雖然兩線互有雙標,但我更傾向於那些只在一線出現是部隊實際上是存在的,無他,讓玩家方處於劣勢以及實際遊戲的流暢度本就是任務設計的需要,所有一些單方面重要以及無足輕重的部隊才會被最佳化掉,雙標的問題解決之後,我們來整理一下這場戰鬥的過程,同時解決一些存疑的部分。

悖論引擎從頭到尾都沒出現在異教的視野裡過,由此可得,盟指選擇了讓悖論前往回旋鏢軍團主基地充能,並且在其起飛後再也沒南征過,前線歐盟陣地雖然在兩線裡有著截然不同的表現,但既然已經承認了陰兵的存在,那麼不僅是這一家,對面的天蠍異教肯定也是必然被滅的,至於誰先誰後,從兩線裡他們分別盒飯的速度就可以看出,歐盟陣地是先,天蠍異教為後,這裡也不多說了 至於為什麼歐盟陣地能夠做到無基地車建築,其實有個細節可以解答,在異教線裡,歐盟僅憑重工就可以出雷神和光稜這種T3單位,這恰好能夠與在盟指線裡擺爛的歐盟基地對的上,況且,其他指揮官的建造廠都有各自的用處,只有他能夠承擔再擴張一線的任務,這也能解釋為什麼大戰臨頭,唯獨這個指揮官在擺爛,因為他用來出兵的地方在一開始就出殯了。接下來我們看向第二個劇情事件。

二:追尾事件

盟指&迴旋鏢軍團VS蘇聯傀儡軍

這個事件發生的地方位於極點北面偏北,所以異教因為地圖限制參與不了這件事情,這是定論。

而悖論引擎恰好在迴旋鏢軍團是基地裡充能,毫無疑問,盟指必須想辦法處理他們,我相信很多人都認為蘇軍傀儡的背刺是一次以不明不白的爆炸開始的,但實際上傀儡們的行動早已開展,在被告知友川紀夫最後一次的發信時,一位破壞者就已經憑藉著隱形指環靠近並滲透了建造廠,隨後五輛自爆卡車進入戰區並套上隱形,直接在迴旋鏢軍團的腹地起爆,隨後才是大軍入場,蘇軍傀儡除了蘇俄和拉丁同盟的混合部隊走正面進攻以外,還有基洛夫空艇和空降的伊文直取天氣控制器,以及大量的狐步舞者戰機轟炸悖論引擎,根據結果來看,蘇軍傀儡依靠大魏吳王式背刺一舉擊垮了迴旋鏢軍團的主基地並在廢墟上NTR,如果玩家置之不理,擺爛人基地會在不久後便會被摧毀,不久迴旋鏢軍團僅剩的基地也將被蘇軍傀儡進攻,但是結合異教線的節奏來看,蘇軍衝擊迴旋鏢軍團二基地的條件是送走這裡的建造廠,而天秤第二次進攻盟軍時才會對此出手,這意味著蘇軍其實被拖延了很久,能做到這個的,在盟軍當中也就只有盟指,也就是說在悖論起飛後盟指並沒有選擇馬上進攻高地,而是嘗試替盟友抵禦背刺的蘇軍,直到天秤第二次出門前才將部隊調離,蘇軍背刺之後就是三次致命衝擊了。

三、“致命衝擊”

同盟國聯軍VS天秤

先不論別的,我們來看看天秤在這三次行動中幹了什麼?

1、利用閃現現身歐洲聯盟內部並開啟終結風暴將其重創,再次閃現至盟指基地前的碉堡迷魂陣 由於天秤行動的速度太快,碉堡將軍並未完全建成迷魂陣,將其破解後閃現至盟指基地內部再次開啟終結風暴並瓦解盟軍最強戰力,並穿過碉堡將軍的碉堡迷魂陣來試圖擊潰太平洋陣線反被太平洋陣線擊退。

2、從太平洋陣線的前沿陣地開始逐步擊潰並閃現至太平洋陣線內部摧毀了天氣控制器且瓦解了太平洋陣線的絕大部分戰鬥力再次使用閃現至盟指的高地陣地前將其摧毀而後走向盟指基地,在進入基地的那一刻,便摧毀了南十字軍費盡所有力氣保留下的天啟控制機,利用閃現進入基地高臺,徹底瓦解盟指基地並摧毀盟指的天啟控制機,隨後橫穿碉堡將軍的碉堡迷魂陣被太平洋陣線擊退。

3、利用閃現前往天蠍異教的基地並進攻盟指右面,閃現至高臺瓦解盟指內部所有戰鬥力,橫穿碉堡將軍的碉堡迷魂陣,被太平洋陣線擊退。

簡單總結一下天秤的三次行動,可以說她每次出擊的目標都是摧毀對應基地,然後嘗試進攻盟指的基地,但這畢竟是盟指線的天秤,可以忽視血量因素,異教線的天秤一旦被擊敗,再使用的時候就是決戰了,而且天秤的使用時間也和悖論一樣有限,異教沒理由每次在她行動之後在核心區浪費時間,因此忽視了這幾點的盟指線的天秤的行動不能被全盤接受,應該把不合理的部分給掐掉,從這個角度來審視天秤的三次行動的話,天秤在第一次行動中肯定沒能攻入盟指基地,估計是在發現難以進展後利用碉堡將軍送的血包及時逃走了,而最後一次的行動不能算進我們推測的劇情當中,首先,天秤的三次出門在盟指線並非必定發生的事,只要盟指推進夠快,完全可以減少天秤出場的次數,也就是說天秤的出門次數本質上是不固定的,這是大前提,而天秤的前兩次行動的路線已經包括了所有進入充能的天啟控制機以及3個建造廠,也就是說,異教完全有可能第三次行動前達成任務目標,假若天秤是在第三次行動才摧毀了進入充能的天氣控制機,從進攻路線來看,天氣控制機在陣地深處,要碰到它並不簡單,而天秤的可操作時間與出門的前置條件也是兩大限制,從異教和盟指兩人同時看向悖論引擎的時刻開始計時,天秤返回巨塔的時間約在1:30:30左右,而蘇軍背刺迴旋鏢軍團時,倒計時約在1:46:42左右,這就意味著天秤只有16分鐘左右卻要完成三次出門,還得被滲透者拖一下後腿,所有從時間上來講,天秤的第三次出擊理應是不存在的,當然我得說一句,倒計時測量的方法並不嚴謹,嚴格將兩線以時間為軸合併在一起的話,在盟指線天秤第二輪出門時前腳剛走出家門就該回巨塔休息了,基於以上推論再來看第二次出門,天秤會從正面摧毀太平洋陣線最後的基地,隨後從側面再度向盟指的主基地進發,而結果應該是盟指以失去了最後一個進入充能的天氣控制機為代價“擊退”了天秤。

天秤的具體行動推算完後,我來解釋一下這一階段的問題。

第一:為什麼我一直強調是天秤摧毀了天氣控制機,盟指線裡所有進入深度充能的天氣控制機最後都會被不可抗力摧毀,這肯定是不能令人信服的,而異教也沒有專門派部隊強取天氣控制機,或者說,天秤就是異教拿下天氣控制機的方法。

第二:為什麼不分析盟指是如何阻止天秤的?即便是在異教線裡盟指也沒有專門派人追殺天秤到天涯海角,盟指部隊的行動邏輯就是誰靠近打誰,優先盯著異教的打,所以說盟指是可以派人對抗天秤,但是想知道他具體是怎麼做的這不可能,總不能說每次天秤的敗退都是因為盟指隨手甩出來的極限採礦車吧。

第三:既然每次天秤的出擊都會送走盟軍的建造廠,那麼滲透者應該是怎麼行動的,雖然照前文我們已經知道了迴旋鏢軍團必有一個建造廠被滲透,但這次滲透只會使遊玩休閒難度的異教收益,所以異教還是得滲透三個盟軍建造廠,盟指的基地一直固若金湯,副官也不建議我們攻打盟指,因此只考慮異教滲透了其他盟軍的建造廠,異教線裡被滲透的建造廠會馬上打包送走,這顯然是為了最佳化體驗,不能當作實際來看,不過我們可以換個思路來看待這個設計,被滲透的建造廠於不久後便遭到重創而不得不打包送走,歐盟主基地的建造廠被送走的援軍,能與蘇軍傀儡背刺時出現的EP增援對的上,所以第一次滲透是與蘇軍背刺幾乎同時進行的,而EP的軍隊並沒有以什麼特殊的行動掩護滲透,因此就認為是異教利用進攻歐盟的部隊掩護了第一次滲透,不久之後異教讓天秤閃現至基地內部,使用終結風暴將建造廠送走,剩下的兩個建造廠都位於陣地深處,受壓制程度也不像歐盟一樣大,更想讓滲透者成功潛入必須要有非常規力量的幫助,那就是天秤第二次出門,第二次出門是擊潰太平洋陣線的防禦後前往盟指基地摧毀南十字軍用盡一切資源為代價保住的天氣控制機。這次行動的範圍和結果足以幫助完成剩下的兩次滲透,依此看來,太平洋陣線的建造廠是被第二個滲透的,而碉堡將軍是最後一個被滲透的,按之前的推論來看,天秤在摧毀位於太平洋陣線高臺上的天氣控制機後馬上閃現前往盟指基地,並沒有幫助友軍清掃前往碉堡將軍建造廠的道路,因此,第三次滲透與最後的天氣控制機被摧毀並非短時間被一起完成的,不過隨著蘇軍傀儡的入場,太平洋陣線會在其與EP的合力打擊之下迅速潰敗,從而從背後開啟前往碉堡將軍建造廠的道路,這就為最後一次滲透創造了有利條件,所有推定,蘇軍傀儡與EP部隊的合力推進下 滲透者搶先進入建造廠,不久之後建造廠就帶著滲透者回到了悖論引擎。

四、“最後堡壘”的毀滅

同盟國聯軍VS厄普西隆及僕從軍

這一事件在本質上屬於該階段的結尾事件,大多數內容屬於不需要分析的純資訊,需要分析的內容只有盟軍傀儡全面進攻盟指基地的時機,這個問題其實也相當簡單。

(超時空起重機的手感相當硬核,給予玩家一定的時間搶救建築明顯是在照顧玩家的體驗,所有異教線的表現更為可取)

只是…

其他指揮官一次能傳送一套建築,我盟指一次傳送倆建築沒問題吧。

看完這一階段所有的大型事件後,我們再來分析盟指與異教的操作,既然兩人的操作都可以在任務裡觀察到,那就以此作為兩人的實際行動,不過盟指的行動範圍要比異教要多一些,這一部分的內容肯定是要額外分析的,我們先來觀察異教,在基建方面,異教會先向基地後方補上科技建築,超級武器及防禦建築,隨後向前線擴張,建設更多的重工,而出兵方面,常用的部隊由兩部分構成。

(ps:實際上異教的出兵具有隨機性,這裡僅羅列一部分,包括盟指)

一部分是自已出的,包括一坨小碟子,一群毒蜥,一條腦車與磁電坦克。

另一部分屬於陰兵,包括一疊魔影坦克,一列天災突襲兵配夢魘行者,一小撮獸人,三輪投石機暴君套餐。

除了毒蜥會刻意繞後偷襲盟指以外其他部隊均會從正面發起進攻,但在異教線我們只會得到一個空空如也的基地和扣到極致的幾組援軍,我認為在盟指線看到的異教基地的初始狀態其實是忽略了部分內容的建設過程的,比如待在前線的拉恩以及正在作業的機動礦場,還有分散在基地各處的防空部隊與腦車,這些肯定不是異教接管基地前就佈置好的,而那些陰兵援軍只會存在與盟指線並且非常具有異教特色,把他們當作是從兵營重工裡出的兵更為合適。

綜合來看,異教的行動就是在鞏固自已基地的同時以正面力量對抗盟軍,掩護滲透者和天秤進行滲透和破壞,實際上他的重心也應該在天秤和滲透者上,正面部隊的得失無關痛癢,而天秤與滲透者的成功成為了厄普西隆贏得勝利的關鍵之舉,這些就是異教可以觀察到行為。

盟指基地可以說是忽略了所有的建設過程,直接擺了一個防守嚴密的要塞出來,包括更嚴密的防禦設施以及遍佈整個基地的部隊,這些部隊大部分為天火,暴風雪與艾布拉姆斯坦克,外加在建造廠周圍巡邏的機器人坦克與軍犬,以及擋在高地上的三組雷神飛行兵小隊,這與盟指線開局的混合軍備大有不同,基本可以說明盟指在前期派出去的盟軍部隊就是盟指線裡基地的部隊。

盟指常用的部隊包括海豹光稜兵小隊,艾布拉姆斯和光稜暴風雪列車,雷神戰鷹飛行兵連打 單走兩輛聖騎士坦克,西風火炮帶幻影坦克還有核心區北部時常出現的空軍部隊,這些部隊會持續攻往異教以及極點中層,除這些外就是對異教連綿不斷的騷擾,值得一提的是,盟指使用超時空傳送的節奏非常緊湊,雖然兩組有警報的傳送間隔約為7分鐘,但是在異教基地裡起飛的盟軍戰機也得算作是被傳送來的吧?超時空傳送的CD為3分鐘,算上戰機傳送的話,盟指是沒有時間在其他地方使用超時空傳送的,這些就是能夠觀察到的行為,接下來我們來推測那些看不到的內容。

遭遇戰階段開局時,三個EP陣地就已經將美軍前哨基地團團圍住,但盟指與不久後便能橫穿其中一個陣地開始騷擾核心區,這說明他很早便著手處理了前哨基地周圍的EP勢力,盟指進攻高地的空軍基地的時間已經推定是在天秤的兩次出門之間,此時悖論引擎的武器系統已經關閉,超時空傳送等實用性超武也有安排,所以盟指進攻高地的常規手段就只剩下了空軍與超時空援軍,而高地被拿下時毫無盟指部隊的影子,依照盟指可用的手段來看……(呃呃……答不出來)

至於盟指是如何規劃超時空援軍的,依照盟軍最後無兵可用的說辭來看,盟指肯定是把60組援軍全部用完了,根據EP24最後一階段到觀察,與可用的超時空援軍配置相符的一共有3隊共18組,也就是說盟指在遭遇戰階段和高地守衛階段使用了剩餘的42組超時空援軍,當然,具體弄清折躍援軍的使用的種類與次數肯定是不行的,但從戰略需要的角度來看,蘇軍傀儡的規模巨大,抵擋所需要的部隊最多,進攻高地時次多,而守高地時有防禦建築分擔壓力需求最小,綜合以上來看,盟指在基地防禦與重拳出擊這兩方面顯然更下功夫,在缺乏悖論引擎幫助的情況下仍然在嘗試擊敗異教與進攻巨塔,手段無所不用其極,但就結果來看,盟指如此瘋狂的行為並沒有為盟軍扳回多少,反倒是因為他過於激進的戰術導致天秤的兩次進攻成功挫敗了已方摧毀巨塔的計劃,最終盟軍全面潰敗,自已的基地也沒能保住,本是作為盟軍擴張的地方卻成為了所有盟軍最後的立足之地。

到此為止,盟指與異教的行動以及貫穿了整個階段的大型事件都已經分析完畢,這個階段的內容實在過於龐大,所以我省略了分析其他指揮官的行為與很多純資訊,這些內容如劇情文字我會在總結的過程中補上。

那麼,準備好了嗎?

黃金艦隊被天秤意外擊退之後,盟軍不得不重新開始規劃戰略,雖然盟軍在之前的戰鬥中損失了大半的陣地,但他們並非一無所獲:

一、失去了心靈能力源保護的巨塔不再堅不可摧,可以憑藉閃電風暴對其造成損傷。

二、天秤也不可能長時間抵抗光稜炮。

所以任務的關鍵就在於悖論引擎與天氣控制機上,據此盟軍很快就作出了他們的決定,在迴旋鏢軍團主基地補充悖論引擎的能量並將天氣控制機調整至深度充能狀態,但這並不意味這盟軍會像以往那樣以防守為重,各個軍團也有各自的計劃,歐盟會和太平洋陣線共同延伸陣地,封鎖並奪回進入極點中層的前入口,同時北部未被完全摧毀的陣地由另一位歐盟指揮官負責擴張,碉堡將軍將全力守住盟指基地的入口,以減輕他的負擔,盟指將重新集結本部以及被俘虜的EP部隊進攻天蠍異教,除此之外,他還被要求拿下高地的厄普西隆空軍基地以擴張新的陣地,不過主力部隊正有任務,所以盟指僅將超時空監獄等少數精銳派往悖論引擎附近已做準備,趁著盟軍重新集結部隊的空檔期,厄普西隆部署了4個基地,其中核心區異教負責大規模重建極點的防禦設施,另外兩個心靈軍團異教與高地異教共同負責堵住進入核心區的所有入口,而空軍異教將建造厂部署在戰線的最深處,盟軍的核心永遠是悖論引擎,真正能對抗它的也只有天秤,異教非常清楚這一點,為了讓天秤在下次交手時取得絕對的優勢,他準備了一個及其巧妙的方案,利用盟軍為保護建造廠而在其受損時打包帶走這點將他們的滲透者送上悖論引擎,然後關掉光稜炮,這樣悖論引擎就沒有辦法威脅天秤和巨塔了,不過此時滲透者仍在進行準備工作,於是異教先專注於對抗盟軍,將天秤與兩個空中要塞留下保護核心區,派遣其他部隊隨著這些基地車一同抵達的厄普西隆部隊一同直奔前線,為後方基地建設爭取時間,同時抓住歐盟北部的陣地與盟指軍隊脫節的機會,命令最近的一支裝甲部隊發起突擊,同時自已也派出少量步兵增援,最後,盟軍以落地成盒的速度失去了這個陣地,這個縮在一小塊地的指揮官在決戰早期就遭到了毀滅性打擊,中後期資金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最終選擇了徹底擺爛,但盟指的兩支部隊也不是吃素的,他們在配合守軍吃掉了異教的部隊之後直接沖垮了天蠍異教的基地直奔異教的本部和極點中層,好在盟指沒能申請到太多防空火力,厄普西隆家憑藉著空中要塞的絕對優勢以及陣地的縱深抵禦住了這次反撲,這適盟指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他不得不讓譚雅和西格留下,同時部署更多的部隊和防禦工事來保護基地,而厄普西隆不斷建立的心靈支配儀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天氣控制機正逐個準備深度充能,超級武器的劣勢肯定會給盟軍造成更大的壓力,因此盟指選擇使用超時空傳送來突襲異教的基地,在寒冰屏障等支援技能加持下的突擊部隊雖然戰鬥力不俗,但隨著異教對基地防禦的進一步鞏固,沒有譚雅參與的突襲往往收效甚微,甚至是以資敵告終,曠日持久的戰鬥使得極點的資源變得分散而稀少,異教在得到了機動前哨站的支援後迅速將其佈置在了上心靈軍團附近的兩個礦區,盟指也在重新取得分基地指揮權後,迅速處理掉了那裡殘留的厄普西隆陣地以保證採礦車的安全,有了大量且穩定的資源收入之後,盟指得以在多線出兵的同時餘下一大筆錢,然而此時的形勢對於盟軍來說相當不利,盟軍各軍團的行動都鮮有成效,而異教們逐漸在極點各個區域站穩腳跟,尤其是核心區的異教以光速重建了一個沒有冥府守護神的地府,這與對岸的盟軍高臺陣地共同構成了一個絞肉機,相互吞噬著雙方的部隊,除了頻繁的單位損失報告以外,更多的壞訊息也隨著訊號遮蔽的消失傳了過來:第一個就是南極外圍的所有盟軍基地都被超級士兵摧毀了,盟軍只剩下了位於極點附近的部隊。

第二個是友川紀夫決定前去追殺一個超級士兵,可在此之後卻沒了訊息……

Boom!迴旋鏢軍團基地裡大部分生產設施被幾輛自爆卡車的齊爆摧毀,基洛夫空艇和瘋狂伊文徑直前往並摧毀了正在充能的天氣控制機,蘇軍傀儡的主力部隊與大量的狐步舞者直接奔向殘破的基地,其他指揮官呼叫的超時空援軍簡直是杯水車薪,很快與建造廠被淹沒與傀儡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突遭襲擊的悖論引擎被迫起飛,由於缺乏充能而只能在有限時間內維持戰鬥力,盟指毫不猶豫地使用了大量超時空援軍協同悖論引擎抗擊蘇軍傀儡,由於他們的位置威脅到了所有盟軍的側後翼,盟指決定暫時擱置拿下高地的任務,將悖論引擎及其附近的部隊留下來堵住缺口,這個決策確實為盟軍爭取到了為天氣控制機深度充能的機會,但這也意味著悖論引擎沒能將其武力用在盟軍最需要的地方,但盟軍並不知道,就在眾人分心抵抗蘇軍的同時,歐洲聯盟的建造廠已經被異教派人滲透進去了,對於異教來說,盟指三線作戰,分身乏術,其他盟軍部隊均遭到壓制,這可是再好不過的情況了,滲透著們已經就位並開始向異教真正的目標前進,而盟軍卻一無所知,既然歐盟的建造廠已經滲透完畢,那麼這支軍團也該下場了,異教直接使用隱形指環讓天秤暫時在盟軍的視線中消失,而盟指才從逃回的飛行兵們口中得知友川紀夫已隕落與魔女的手中,又被告知魔女藉助心靈幻象消失了,料想她不久後肯定將對自已發起進攻,於是立刻著手防備,無數盟軍將士的犧牲讓盟指意識到,冷凍射線和鐳射反步兵武器或許才是對抗天秤的勝負手,準備了更多的暴風雪和艾布拉姆斯坦克,然而天秤卻直接在歐盟基地的內部現身,直接釋放了終結風暴,強大的心靈力量持續對周圍的盟軍輸出大量傷害,歐盟指揮官被迫將建造廠打包帶走,位於此處的天氣控制機旋即被天秤摧毀,不久,天秤再次閃現至山下,準備進攻盟指的基地,不巧的是,天秤竟然一步躍進了碉堡將軍的迷魂陣,後者成功拖住了天秤的步伐,而盟指趁機使用冰槍控制住天秤,同時讓部隊配合進攻魔女,顧及到天秤難以招架住如此龐大的陣勢,異教讓她趕緊血祭碉堡將軍的步兵,然後閃現遁走,但擊退魔女讓盟指也受到了不小的損失,幾枚爆炸飛鏢就輕易地擊殺了裝備精良的盟軍士兵,這讓盟指意識到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沒有悖論引擎對付天秤,就算天氣控制機成功摧毀了巨塔,盟軍也不可能活著離開南極,更不要說重建自由世界and Make Allied Great Again,所以悖論引擎必須迅速趕往一個安全的位置充能,此時盟軍沒哪個地方說得上徹底安全,更何況其他友軍已經是強弩之末,這不禁讓盟指開始懷疑,深度充能的天氣控制機真的可以撐到閃電擊中巨塔的那一刻嗎?

在經過了一系列都思想鬥爭後,盟指決定讓悖論引擎帶領主力部隊前往進攻高地,留下少量地面單位繼續阻擊蘇軍傀儡,既然盟指將大軍帶往空軍基地,天秤暫時就不用考慮如何對付悖論引擎的光稜炮了,然而天秤自進入極點開始便在不停作戰,很快她就必須返回巨塔休息了,就現在的局勢而言,盟指和碉堡將軍互成掎角之勢,無論從哪一方入手都不簡單,因此異教決定讓天秤進攻相對孤立的太平洋陣線,同時掩護滲透者進入建造廠。

天秤直接從外圍的防禦工事下手,然後使用閃現跳到了基地內外溝通的路口,壓制盟軍的同時消滅不斷出現的反間諜單位,由此滲透工作得以順利完成,隨後天秤果斷將太平洋陣線的建造廠送走,並摧毀了位於高臺上的天氣控制機,然後直接閃現下懸崖衝向盟指基地,很不巧,盟指此時正在專注於進攻高地,因為缺乏充能而關閉武器系統的悖論引擎已經無法直接為友軍提供幫助了,以雷神為主體的空軍在反建築上頗為乏力,只能呼叫更多的折躍援軍增援,所以在盟指發覺天秤的進一步行動時,他已經沒法保住基地裡的天氣控制機了,在巨塔的威脅接觸之後,異教心滿意足地讓天秤回到了核心區休息備戰,同時著手滲透最後一個建造廠,實際上這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蘇軍傀儡已經和南心靈軍團成功以兩面包夾之勢擊敗了瑟縮在一小塊地的歐盟指揮官,隨後前者從側翼攻入了太平洋陣線的基地,被天秤大肆破壞過的基地已是大廈將傾,被蘇軍傀儡與其他EP軍隊以破竹之勢掃滅殘餘,戰線就這樣一直延伸到了碉堡將軍的後背,滲透者一路通行無阻,甚至還要趕在友軍送走建造廠之前潛入進去,最終異教完美地達成了他的目標——讓所有滲透者潛入建造廠並挫敗盟軍威脅巨塔的計劃。

與此同時,盟指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成功將高地拿下,為同盟國聯軍找到了新的安全地帶,悖論引擎也終於可以再次準備充能了,但縱觀全域性,此時僅剩盟指的基地還屹立與極點外層,其他的盟軍部隊都已經潰敗,就在盟指沉思之時,獅心王中隊突然不再聽從指揮,地毯式轟炸了自已的基地,盟指意識到,自已的殿後部隊已經慘遭厄普西隆的毒害,他們正與其他盟軍傀儡向背後襲來,這個基地的失守已成必然,盟軍只能緊急啟動超時空起重機,讓盟指盡已所能趕在基地被摧毀之前將建築傳送至高地,最終盟軍傀儡在原處建立了自已的基地並且與其他友軍剿滅了高地外剩餘的盟軍部隊,經此一役,盟軍失去了他們在極點外層建立的所有基地,高地成為了整個同盟國聯軍最後的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