廳中——

“諸位師傅都來了嗎,請坐。”

袁恒生正坐在大廳的正中間,不到十七歲的他顯得意氣風發,見鐵匠鋪的師傅們都已到場,隨即笑盈盈的安排眾人落座。

“我等謝過千戶大人!”

黃中慶等人在逐個落座後,現場隨之而來的便是死一般的寂靜……

“……”

黃中慶見氛圍如此差勁,正準備開口緩解尷尬時,袁恒生突然詢問眾人道:

“既然諸位都來了,那就聊聊看吧,不知道你們可有對於“工廠”的什麼問題?”

這時,坐在袁恒生左側第三個位置的劉知石站起身來抱拳行禮道

“既然千戶大人都開口了,那我等也就不再藏著憋著了,千戶大人,在下劉知石,今日前來此處,一個是為了我以及手底下徒弟們的生計問題,在一個,我很好奇,明明大人已經有了一個黃中慶,為什麼大人還要我們幾個人都聚在一起整合為一個新的鐵匠鋪,也就是大人所謂的“工廠””

袁恒生微微一笑,劉知石的問題問的很好,他無疑是問出了廳中除黃中慶以外,其餘師傅們心中共同所想的問題。

“呵,劉鐵匠,你的問題問得很好 ,那我就直白點說了,你們打造武器物品的時間實在是太久了,當然,我不是說你們太老了,而是說人手不夠的這個問題……”

說到這裡,袁恒生的雙眸向廳內的的眾人看去,而眾人聽聞之後也是深感無力,啞口無言。

“分散的個人效率實屬太過低下,正因為是這樣,所以本大人才打算將你們幾人的鐵匠鋪整合為“工廠”,我相信你們的技術與能力,至於你們之間的矛盾,時間的磨合會給出答案……”

“時?時間的磨合?”

劉知石一臉詫異,但他也聽懂了袁恒生的大致意思,在點頭示意後,緩緩坐了下去。

“千戶大人,在下吳畝,不知道大人所謂的“工廠”主要的任務是什麼?”

直到剛剛坐下 ,一臉沉默的吳畝才算是開口說話。

“這個嘛…事實上與原先的鐵匠鋪大都是一樣的,你們主要的活計就是為徐清鎮未來的發展打造刀劍,甲冑,以至於銃,和一些利於百姓們的器械,不過,在工廠建立之後,本大人會給你等幾個經驗豐富的師傅,以及一些年輕人們成立一間“格物室”,又來給你等日後一些新事物進行實驗研究。”

在明朝,衛所是負責軍事防禦和軍器製造的重要機構。明代的衛所確實有為政府製造兵器的義務。例如,洪武十一年時,朝廷規定全國衛所每年一共需要製造一萬三千四百六十五件盔甲。這也就表明衛所不僅負責軍事防禦,還承擔著製造軍器的責任。

具體到甲冑的製造,衛所的職責包括按照官方規定的正規化製造盔甲。例如,弘治九年時,兵仗局製造了二十件盔甲,送至浙江、福建、江西、河南、山東、南北直隸處,令其按式製造。這說明衛所製造的甲冑必須遵循官方的標準和規範。

因此,衛所是可以製造甲冑的,但必須遵循朝廷的規定和標準,不能私自制造。私自制造甲冑在明朝是被嚴格禁止的,因為這可能涉及到軍事安全和國家對武器的控制。衛所製造的甲冑主要用於裝備軍隊,以滿足軍事需求。

而\"格物\",是這一詞是儒家哲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源自《大學》一書。它指的是探究事物的原理和規律,透過觀察和實踐來認識事物的本質。在儒家思想中,格物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基礎,意味著透過深入理解事物的內在規律,來達到個人修養和對社會的貢獻。簡而言之,格物就是對事物進行深入研究和理解的過程。

“哎呀!我說你們幾個就不能問點正事嗎,大人!在下王大錘,我是個粗人,不懂什麼原因不原因的,我就想問問,在這個地方給大人你幹活,是不是跟說告示那人說的一樣!師傅每月十兩,徒弟五兩。”

在天啟年間,一個平民一年的生活在理想狀況下的開支大約需一二兩銀子 。這意味著十兩白銀足夠一個平民數年的基本生活費用。

“這位王鐵匠倒是個豪爽之人,但抱歉,對於你說的那些月錢條件,本大人準備稍作調整……”

“什麼!什麼叫做調整。大人莫不是給不起這錢,還在這裝大尾巴狼。”

本就不滿的王大錘在聽聞袁恒生的話後愈發的生氣,他本就對於這所謂的“工廠”不感興趣,只不過是聽聞有錢賺才想著過來看看。

“王鐵匠!還請你先聽完千戶大人的話在下定論,這般無理,你把千戶大人當成什麼了。”

黃中慶見王大錘的態度極其惡劣,便準備出言勸阻道。

“哼!”

王大錘沒好氣的坐下,而正中間的袁恒生正死死的盯著王大錘,袁恒生雖有著一縷現代人的靈魂,但說到底,他的肉體依舊也才不到十七歲,見到如此囂張跋扈,一心只為錢的傢伙,生理上給他所帶來的仇恨差點讓他失去了理智。

片刻鐘後——

“呼——好了諸位,接下來本大人要說的就調整後的月錢,師傅從最初的十兩降至八兩,學徒從五兩降至三兩,但…我決定將“廠長”一職從最初的十五兩增至二十兩。”

“二十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