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偉的雁門關巍峨聳立在山口,幷州守備的兵卒在關口檢查著一個個進關的人。

一支商隊的三十幾匹馬和二十個人來到關前,只見一位少年人走到城門校尉面前,偷偷的遞給校尉一袋子五銖錢,並說:“五原客商入關,請多多關照,給兄弟們喝點酒!”

校尉收了錢,然後大聲說:

“熟悉的商隊入關,直接放行!”

於是,一行二十人和三十匹馬進了關。

進關之後,少年問領隊的老大:

“是不是要在雁門關休息?”

“趕去馬邑吧,反正半天就到!”掌櫃面無表情的說。

馬隊離開雁門關,一路狂奔,申時過後,到了馬邑。找到客棧休息之後,掌櫃的帶領先前賄賂城門校尉的少年來到馬邑街頭。

馬邑城的住戶並不多,街上冷冷清清,酒館裡也是空蕩蕩的。兩人在街上走動,不一會,來到一家看似尋常的住戶門口。

少年啪啪的敲打門環,不一會,一位老邁龍鍾的人家開了門。

“老人家,我們是過路商人,跟您打聽個人。張遼小哥是不是住在這裡?”

“兩位是哪裡人?怎麼知道我家公子?不過公子外出了,也不知道啥時候回來。客人要不進家來,夫人在!”老人開門將兩人讓進家裡。

這是一座貧寒的小院,三間正屋前是一個很小的院子,有三間門房,除此再無其他建築。

“阿伯,有客人啊!是來找遼兒的吧!這孩子,天天淨惹事!”埋怨聲中,一位年紀約三十多歲的婦人站在堂前。

“伯母金安!鄙人五原李懷聽說張遼少年有為,特來結交拜訪。如有打擾之處,請伯母海涵!”說著,身後的少年將禮盒奉上。這名掌櫃的其實就是李懷。

“客人請裡面說話!”婦人彬彬有禮。

李懷和張母閒聊,李懷兩世為人,情商可謂是相當線上,談話間套取了一些張遼小時候的趣聞,二人越聊越感到親近,張母逐漸的將李懷視作侄子,李懷也就順杆往上爬,和張母開心的聊著。

“阿伯!快收拾東西,我們馬上搬家!”風風火火的一位少年衝進院子。

“遼兒,又怎麼了?還不快來見過客人?”婦人怒斥。

“哦,沒想到你們來的挺快,嗯,一不做二不休,今日別想出門!”說著,直接衝向李懷,一記飛腳踹過來。

事發突然,李懷急忙躲避,少年一腳踢空,隨即雙拳齊出追打李懷,王粟本欲出手,但看到李懷的眼色便靜待一旁躍躍欲試。

少年一陣急攻,李懷躲到了院子裡,少年拳腳並用轉眼間攻出十拳八腿,皆被李懷一一擋下。

“遼兒住手!”張母大喊。

“母親,待我打死此人,再請母親治罪…….”一邊說,一邊拳腳不停。

李懷突然開口:“原來張遼也是如此不堪的莽貨!別以為我怕你!”

言罷,開始還手。

張遼一愣神,哎呀,這人功夫不錯,先打了再說。於是作勢欲再次攻上。

“五原李懷李心遠得罪了!”李懷報上姓名,準備開幹。

“還敢報上姓名,看我不打死你!”張遼又攻了幾拳。

“稍等!我話說完再打不遲!打可以,我有條件,你可敢和我一賭!”

“如何賭法?”

“我們公平比武,近身步戰,如果你贏了,我奉上黃金千兩,若果你輸了,就要認我做大哥,終身聽我安排,你可敢賭?”

“有何不敢!來……”

說罷揉身攻上,李懷這時不再客氣,後世特工的近身格鬥技巧發揮的淋漓盡致,雙方互換十幾招,張遼被李懷一記連環鎖釦死死拿住雙臂反關節,無法行動。

“大哥!我輸了,今後聽你的……”

這個張遼倒也乾脆,李懷放開張遼,然後問,

“到底怎麼回事情?怎麼要急忙搬家?”

“哎呀,張遼情急之間沒看清楚,將大哥誤認成尋仇之人,是這樣的,昨天我出去和幾個小友打獵,在一個小村中碰到惡奴欺壓孤兒寡母,一時沒忍住,將人殺了,小兄弟們全都嚇得跑散了,我這才繞了一大圈回來準備搬家!”張遼訴說的經過。

“啪!你這孽障,這可如何是好!人命關天……”

張母狠狠的打了張遼一耳光,然後無奈的哭泣。

“伯母!如今之計,小侄有一番計較,不知伯母可否依從?”李懷詢問張母。

“心遠有何良策啊,快快講來。”

“小侄在五原略有根基,如今張遼兄弟有難,不如請伯母一家搬去五原安置,一切都有小侄安排,伯母以為如何?”李懷說出了想法。

“也只有如此了!哎……”張母無奈。

“王粟!速去客棧,讓馬剛帶人來安排伯母。伯母,我欲讓兄弟們送你和阿伯先去五原,我正好要遊歷天下廣交好友,不如讓張遼和我結伴同遊……”李懷請示張母。

“也好,你好好替我管教這個逆子,遼兒要好好跟你大哥學學,也好光大門楣!”

“兒,謹記母親教誨!”張遼給母親跪下。

不一會馬剛率馬隊到來,同來的還有一輛馬車。張母略作收拾,便上了馬車,阿伯趕車,馬剛隨車護衛。這樣商隊依舊是二十個人,與雁門關的路引吻合。眾人也不敢停留,張遼也牽出自已的馬,隨大隊出了馬邑一路向南直奔太原。

一行人連夜狂奔,第二日中午到達太原城,王粟辦理了進城手續,一行人很快找到一家客棧,安頓好之後,李懷讓他店家準備了一大桌菜,除了值班的特戰隊員,整整坐了一大桌。

菜上齊之後,李懷讓王粟取來神仙醉,然後大聲說:“今天,我們給張遼兄弟接風,歡迎張遼兄弟加入我們的大家庭!來,喝一個!”

說完,端起酒碗一飲而盡。王粟只是抿了一點,其他兄弟也是淺嘗即止;只有張遼不知就裡,一口而幹,嗆得眼淚直流。

“大哥,這是什麼酒!咋這麼衝!”緩了半天勁,張遼才能開口說話。

“這是咱自家釀造的神仙醉,市面上可沒有……”李懷說。

“大哥,遼感謝大哥助我脫難,只是,如今有家不能回,真是的…….”張遼感慨。

“兄弟不必如此,你有家,在五原,那裡有很多家人,我們都是一家……”李懷若有所指的說。

“大哥,我想問問,你到底是幹什麼的?”張遼眼睛看著李懷,雖然他打賭輸了認賬,但必須弄清楚李懷的情況。

“兄弟,我也不用瞞你,現在咱們只喝酒,明天在路上,我詳細告訴你,總之一句話,我李懷不會欺騙任何一個家人!來,咱哥倆喝一個……”

李懷又幹了,這次張遼學乖了,分兩次喝,依舊是面有難色。

當夜酒酣無話,隔日早起,李懷晨練,剛剛打完一套拳法,拿起金槍準備練槍,這時張遼來到跟前。

“大哥!遼昨日步戰輸給大哥,大哥可否有興趣馬戰一番?”張遼問。

“好啊,不過此間地域狹小,待出城之後,我一定讓兄弟盡興!”李懷笑呵呵的說。

“好,我等著!”

張遼其實心裡很不服氣,他從六歲練刀,馬戰也練了四年多,雖然現在只有十四歲,但想在他的手下討得了好的還真不多。

李懷心裡更明白,張遼這是不服氣,不過他來到這個時代,還真的沒有和名將交過手,雖然現在的張遼肯定不是巔峰時期,但練練手還是非常有價值的。

眾人吃過早飯,隨即啟程。出了太原城向東南行至二十里處,來到一片河灘,地域開闊,適合罵戰對局。李懷便說:

“王粟!讓大家休息一會。張遼,來,準備交手!”

“好!大哥小心!”張遼答應一聲,催馬跑出三十多步,然後,大刀一橫,高聲道:“張遼請教了!”

張遼催馬掄刀直奔李懷,手中大刀就是一招力劈華山,奔李懷當頭便劈。

李懷看到,心中不由得一笑。

“兄弟請了!”

李懷手中金槍一個柳葉輕擺撥開張遼大刀,槍頭一順分心便刺。張遼刀頭回轉猛磕金槍,但卻沒磕到,李懷的金槍半道變招直挑張遼面門。張遼一身冷汗,雙腿加緊一催胯下戰馬,憑藉馬速避過這招。

二人圈回戰馬,張遼這時大刀橫擺直奔李懷攔腰斬來,李懷也不在意,金槍後發先至,直奔張遼面門,待到張遼大刀上磕,李懷突然大槍變成橫掃,啪!的一聲,掃中張遼左肋,張遼哎呀一聲,二馬錯過。

再圈回戰馬,張遼不打了。

“多謝大哥手下留情!”張遼滾鞍下馬認輸。

“兄弟不必這樣,其實你很不錯,只是臨敵經驗稍差,今後我們要多切磋!”李懷笑呵呵的說。

第一次和三國名將交手,雖然有欺負人之嫌疑,但也算了解了這個時代的馬戰特點。

“好槍法!”一聲大喝,一位身高八尺的壯漢出現在李懷身側五十步的地方。壯漢的身後有一輛馬車。

“兄臺過獎!只是自家兄弟玩玩,沒什麼……”李懷客氣道。

“高某不才,一時手癢,不知可否賜教一二……”壯漢抱拳高聲說。

“兄臺見笑了,五原李懷李心遠候教!”李懷剛才主要是要收服張遼,其實還沒有試出來羅家槍的厲害。所以見有人挑戰,自然毫不客氣。

“趙國高順領教!”壯漢說完,催馬揮刀,一刀三式劈左肩、劃右腮、反手撩後背。

“來得好!”李懷大槍一抖,上挑刀尖,橫掃刀刃,斜蹦刀杆,一馬三槍毫不示弱。

二馬一錯鐙,高順的大刀來了個纏頭裹腦,李懷還以鳳凰點頭,二馬在此錯過。兩人各施所能,轉眼間交戰十餘合,平分秋色。

高順戰得興起,大刀揮舞如風,一片刀影罩向李懷。李懷這時也基本弄清楚了高順的套路,也就再不客氣,大喝一聲:

“高順下馬!”

手中大槍顫抖,九個槍尖分襲高順前身九處要害。雙眼、哽嗓、胸部左右中,下腹左右中,說時遲那時快,眼看著槍尖到來,高順大刀一陣猛磕,結果全部磕空,還沒回過神,就覺得右肋受壓,身體離開馬背,跌倒馬下,高順借勢一個側翻,站立在三丈開外。

“高順拜服!”

高順一拱手,認輸。

“你是高順!真的是高順?”李懷追問。

“兄臺,我確實是趙國高順!不知兄臺有何吃驚!”高順奇怪的問。

“哦,某也是聽朋友說起,趙國高順忠義無雙,李懷有心結交不知可否?”李懷掩飾了尷尬,立即傳達了善意。

“哈哈!高某人自信磊落,這忠義無雙卻是難以擔當,李兄槍法犀利,高某佩服,如今李兄也算是高某的朋友,高某在此拜過!”高順高興的說。

“如此,李懷拜過了!山高水遠不知我們何日才能相見。這樣,高兄如有閒暇或用得著李某之處,請持玉牌到河陰,或傳信給李某,李某自當千里赴約!”

李懷有意於高順,開玩笑,這可是三國中首屈一指的練兵大才,李懷怎能不傾心。

他也知道,此刻在這裡遇到高順,其實還可以牽出另外一個三國大賢,那就是田豐田元皓。

按照歷史的軌跡,這時候田豐應該在洛陽得罪了十常侍被貶官,高順此時應該是護送田豐的女兒返回趙國老家。所以李懷便將貼身玉佩交給高順,並許下諾言。

“多謝李兄!他日若能用到高順,只需傳信與我,我此去護送故人家眷返鄉,靜候李兄光臨趙國田家莊!”高順朗聲說。

“如此,小弟先行謝過,兄弟此行也是到趙國後再去中山、涿郡,我們正是同路,一起上路如何?”李懷不願意放過和高順套近乎的機會。

“順護送故人家眷,多有不便,而且馬車行走緩慢,恐耽誤兄臺行程!還是兄臺先走!”高順感謝道。

“好!這樣,我留四個兄弟與高兄一道,到達趙國後,再讓他們趕到常山來,高兄切勿推辭!王粟!你帶三個兄弟聽從高兄指揮,協助高兄保護家眷,護送到目的地後,立即快馬趕來中山,我們在中山等候。”李懷直接安排。

“諾!”

“如此,謝過李兄!”高順無奈只得同意。

於是二人別過,李懷帶著張遼等人催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