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屋後,張春蘭將行李箱放至一旁,隨即招呼江峰落座。

而後,她倒了杯開水,端給江峰。

“峰峰,喝杯熱水歇歇,坐這麼久車辛苦了。”。

江峰接過開水,笑著回答。

“媽,不辛苦,我坐車習慣了。”。

許久未見兒子,張春蘭坐在他身旁,關切地問長問短。

聊了一會,張春蘭擔心江峰餓著,趕忙去廚房做早飯。

江峰喝完水,起身出了屋子。

看著熟悉的家,江峰心中湧起一股暖意。

朝門前望去,一片金燦燦的麥子映入眼簾。

“盛夏時節,麥子快熟了。”。

江峰低聲自語,緩步走到屋後,逐一檢視。

房後有廁所和豬圈,這是農村多數農戶的標配。

江峰聽到豬叫聲,立刻走向豬圈。

“喲,媽媽真了不起,今年餵了兩頭豬。”。

看著對自已嚎叫的兩頭肥豬,江峰稱讚起來。

來到不遠處的小河邊,一切如舊。

江峰站在那裡,似乎回憶起了兒時的快樂時光。

他不由自主地蹲下身,用手捧起一捧清水喝下。

“哇,好涼爽。”。

江峰房前屋後轉了一圈後,喜滋滋地回了屋。

這時,張春蘭已做好晚飯。

江峰趕忙進廚房,幫媽媽把飯菜端出來。

因為江峰迴家,張春蘭特地做了幾道他愛吃的菜。

有竹筍炒臘肉、木耳炒土豆絲、豇豆燉排骨、粉條拌菠菜、酸菜炒魔芋。

看著滿桌豐盛的晚餐,江峰馬上拿起筷子狼吞虎嚥起來。

“哇,媽媽做的菜都是我的最愛,比山珍海味還好吃呢!”

看著兒子吃得津津有味,張春蘭臉上露出和藹的笑容。

“峰峰,慢點吃,沒人和你搶。”

吃飯時,張春蘭關心地問了些江峰在外的生活工作情況。

江峰沒有絲毫隱瞞,把事情都原原本本地跟張春蘭說了。

包括女友王佳佳劈腿頂頭上司姜鵬的事,他也毫不顧忌地講了。

張春蘭聽到虛榮的王佳佳背叛江峰,和老男人姜鵬在辦公室亂來,頓時氣得不行。

“峰峰啊,那種嫌貧愛富、不檢點的女人,早點離開才是明智之舉。不然,她會把你的錢都搜刮光,最後也得不到她的真心。你也別為她難過了,以後再慢慢找個好女孩。”。

張春蘭一臉心疼,語氣裡充滿了寵溺、憤怒和嘆息。

江峰笑著點點頭:“媽,你就放心吧,王佳佳劈腿老男人,辜負了我的一片真心,我肯定不會再為她傷心了。”。

頓了頓,接著說道:“呵呵,我雖然有點無辜,但也不虧。跟他們要了十二萬的補償費,也算是這些年沒白費。”。

張春蘭聽了這話,臉上露出了笑容:“峰峰啊,你長大了,媽媽真的很欣慰。”。

得到張春蘭的稱讚,江峰心裡別提多高興了。他想到自已這次從外面回來,打算長期在家裡發展,於是又開口道。

“媽,我這次回來,想學門技術在老家發展了,實在厭倦了外面的世界。”。

“那你怎麼打算的?想學一門什麼技術?要不等你爸回來,讓他給你介紹個老師傅,跟著學裝修吧。這手藝在農村可受歡迎了,又不用風吹雨淋曬太陽,我覺得挺適合你的。”。

張春蘭對兒子的決定雖感到驚訝,但還是給予支援。

於她而言,江峰外出務工雖能獲利頗豐,但離家甚遠,平日裡欲見一面實屬不易。倘若習得一技之長,於農村發展,倒不失為一良策。

江峰看了看張春蘭,笑著回答道。

“媽,裝修的活能賺錢不假,但是太髒了。我這二十出頭的年紀,整天弄的髒兮兮的可不好看。這次回來,我碰到了老同學樊琳。她介紹我跟她哥學開挖機,我已經答應啦!”。

聽了江峰的話,張春蘭覺得挺不錯。

“行啊,學會開挖掘機工資確實不低呢。就是不知道你同學介紹的師傅靠不靠譜,可別被騙去白乾活了。”張春蘭笑著說。

“媽,樊琳是我初中同學,她才不會騙我呢!你就放心吧,肯定沒問題的。”。

見張春蘭還有些擔心,江峰趕緊解釋了起來。

張春蘭聽了,這才放心地點頭道。

“那好吧,媽媽支援你。”。

這頓飯,母子倆邊吃邊聊,足足聊了兩個多小時。

待張春蘭收拾好碗筷,江峰迴到客廳,躺在沙發上。他伸手開啟電視,隨意切換頻道,準備放鬆身心。

此時此刻,江峰深切體會到回家的美好!與城市的喧囂和浮躁相比,這裡宛如寧靜祥和的淨土,沒有車水馬龍的街道、熙來攘往的人群以及喧鬧刺耳的噪音,有的只是清新的空氣和靜謐的氛圍。

這種環境讓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輕鬆與愉悅,彷彿所有的壓力都在瞬間消散。

突然,江峰想起自已還未回覆樊琳的訊息,於是他急忙拿起放在一旁的手機,開啟語音通話功能撥打過去。

“喂,江峰”,電話那頭很快傳來樊琳溫柔甜美的聲音。

聽到樊琳的回應,江峰嘴角露出一絲微笑,語氣沉穩地說:“樊琳,你這會兒上班忙嗎?我剛吃完飯,才想起還沒給你回訊息,就趕緊給你打個電話。”

樊琳的聲音從聽筒裡傳出:“江峰,這會兒店裡有客人來了。不過接個電話的時間還是有的。你好好休息一下吧,畢竟奔波了一天。好了,我要先去招呼客人了。”。

“好的,那你先去忙吧,等你有空了我們再聊。”知道樊琳上班沒有空閒時間,江峰迴答道。

掛掉電話後,江峰腦海中突然浮現出那些發小的身影,他趕忙朝著正在廚房裡洗鍋刷碗的張春蘭問道:“媽,我們一般大的夥伴有在家的嗎?”。

張春蘭的聲音馬上從廚房傳了出來:“除了明明在鎮上開修理店,其他孩子都出去打工啦。有的在市區上班,有的和你一樣去外省打工。這會兒家裡哪有年輕人啊。要想找同齡人玩,只有明明一個了,他每天下午六點到家。”。

江峰聽後,笑著搖了搖頭,心想,“農村現在不就是這樣嘛,年過完就幾乎看不到年輕人的影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