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長,我長話短說,這起學生活動處置,我認為堵不如疏。

三天,我認為只需要三天,就能夠在不把影響擴大的情況下,徹底平息此次活動。”

趙瑞龍直接說出了自已的真實想法。

這一下,終於讓李剛和劉青二人的腳步,都停了下來。

“瑞龍,你這……會不會風險大了一些?”

劉青看著眼前一臉平靜的趙瑞龍,臉上露出了一絲疑惑。

她著實沒有想清楚,趙瑞龍為啥剛剛入職,就迫不及待地想要趟這一趟渾水。

“瑞龍呀,你的能力我們都是知道的。

但畢竟事關重大,一旦處理不當,這事情很容易就會被校領導知曉。”

劉青話中的表面意思,是在關心趙瑞龍。

但實際的意思是,這件事如果趙瑞龍處理不當,就會影響到他們在校領導心中的形象。

“你有把握?”

李剛上下打量著趙瑞龍,簡單地反問了一句。

“部長,我剛從現場回來,一開始也是準備勸說大家解散、取消活動,但效果並不理想,反而讓現場變得更加混亂。

我馬上轉變思維,同意了他們的活動,並安排工作人員維持秩序、減少圍觀學生。

對這一結果,操場上的學生表示認可,活動範圍並沒有擴大,都僅限於學校的南操場。

有兩位部長去現場指導,想必大家心裡更有底氣。

不過,你們的出現,也可能變相讓人誤解為支援這項活動。”

趙瑞龍不慌不忙地解釋著,最後一句話更是話裡有話。

李剛的臉色終於微微有些變化,眼前的趙瑞龍,似乎比自已設想中的角色,要厲害許多。

“支援活動?”

這個帽子可不小。

“那依你看,為何三天就能夠結束?”

李剛略一思考,感覺自已抓住了重點。

劉青也對這個問題,頗為好奇。

趙瑞龍當然不能直接說出真實原因,而是隨意找了一個說辭。

“因為今天是週五,三天之後就是週一了。

經過兩個休息日的情緒宣洩,活動自然也就會消停下來。

這也符合活動的生命週期論。

當然,最重要的就是明天和後天,週末這兩天,要儘可能地控制好活動範圍。”

趙瑞龍的說辭有板有眼、有理有據,再加上他一本正經的表情,很容易博得信任。

果不其然,聽完趙瑞龍的解釋,李剛和劉青相互望了望,眼神之中充滿著驚訝。

他們顯然沒有預料到,趙瑞龍竟然思路這麼清晰,讓他們一下子都拿不準,到底是應該反駁他、還是應該支援他。

李剛皺起眉頭,嘴唇微微動了動,似乎想要說些什麼,但最終還是沉默了下來。

他的目光緊盯著趙瑞龍,彷彿要從對方的臉上找到答案。

而劉青則顯得有些不知所措,她的眼神閃爍不定,雙手不自覺地握緊,又瞥向了李剛。

在這短暫的對視過後,終於,李剛深吸一口氣,緩緩張開了嘴。

“瑞龍,那這件事,我們暫且相信你有能力處理妥當。

但為了保險起見,我和劉部長,還是去一趟操場。

只是在操場的一旁,看看現場情況。

這樣一來,如果真有什麼突發狀況,我們也好及時應對嘛。”

說完這些話,李剛目光凝視著趙瑞龍,似乎想從對方的眼神中捕捉到一絲一毫的反應。

而趙瑞龍則挺直了身子,毫不退縮地迎上了李剛的視線,鄭重地點了點頭。

“請部長放心,這是我參加工作以來第一項重要、複雜的任務,我一定竭盡所能。”

事實上,如果不是因為趙瑞龍的身份原因,李剛也不會同意。

只不過現如今,趙瑞龍想要參與的決心強烈、而且提出的方案也頗為合理,李剛倒也做個順水人情,放權給趙瑞龍。

也當作是對趙瑞龍的一次考驗。

劉青聽到這番話,也終於微微笑了笑。

“有瑞龍一心一意地參與,那我也放心了。”

於是,趙瑞龍和李剛部長、劉青副部長一行三人,來到了學生活動的南操場。

為了不引起注意,趙瑞龍及時地和二人分開。

就離開的這半個小時,操場上穿著漢東政法大學校服的學生,多了不少。

但現場秩序依舊井然,也沒有人喊口號,只是默默地坐在操場之上。

待了十多分鐘,李剛、劉青二人便先行離開。

趙瑞龍嘴角終於翹起了輕微的弧度。

兩位部長的離開,意味著已經預設了他的做法。

那麼接下去,就該由他“大展身手”了。

“茅傑,政法大學過來的學生,有學生會里的嗎?”

趙瑞龍一邊走著,一邊漫不經心地看向跟在自已身側的孔茅傑,順口問了一句。

聽到這話,孔茅傑精神一振,這可能又是一個表現自已能力的機會。他立刻回答道:“趙老師稍等,我這就去打聽一下。”

沒過多久,他帶著滿臉笑容折返回來,並身後還跟著一名學生。

可以看出,這位被帶來的學生顯得有些緊張和拘謹,但眼神卻也有一絲堅定。

“這就是我們趙老師,就是趙老師心善,給大家提供了這個操場。”

不得不說,孔茅傑作為一個跟班,還算是合格的。

他的烘托,讓趙瑞龍省事許多。

“趙老師您好,我是政法大學學生會幹事張濤。”

趙瑞龍上下打量著眼前的男生,一雙有些泛黃的布鞋,衣服和褲子都看得出,穿了許久的痕跡。

不過,物質的匱乏,卻無法遮掩男生的朝氣蓬勃和暗藏心底、偶爾流露的自信。

“張同學,你好。你們不少人來了我們傳媒參加這個活動,是什麼原因?

方便聊聊嗎?”

趙瑞龍並沒有擺譜,臉上帶著淺淺的笑意,一副平易近人的模樣。

“這…我們想要讓周邊學校的學生,都參與我們這個活動,所以我來到了傳媒大學。”

張濤略一遲疑,很快回應道。

“還有其他原因嗎?事實上,我對你們這個活動,非常感興趣。”

拉近距離最好的辦法是認可。

果不其然,聽到趙瑞龍的認可,張濤放下了最後一絲戒備。

“趙老師,實不相瞞。我們這次活動,就是為了聲援我們一個學長,祁同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