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你和那個大明人之間到底互相承諾了什麼!”

巴特爾看著曾經的戰友,一名嘉德騎士團的隊友。他手中拿著一塊燒紅的烙鐵,在巴特爾面前比比劃劃。

“呵呵,不開口就是不想說嘍,希望一會烙鐵落在你褲襠上的時候,你的妻子不會怪你今天的嘴硬。”

眼看烙鐵逐漸靠近,巴特爾終於鬆了口。

“那個大明人,希望我發動政變,推翻愛德華三世的統治。”

那名小騎士哈哈大笑“你終於願意說了,還有嗎?我不相信你們只聊了這些。”

巴特爾搖搖頭“沒了,只聊了這些,我當時感覺他太瘋狂了,當場就離開了。”

那名騎士將烙鐵對著巴特爾的肚子一捅,滋啦啦的聲音伴隨著白煙升起,巴特爾的慘叫聲響徹整個地牢。

“我不相信!你們聊了那麼久,不可能只聊了這些!你說他只說了政變,那你說說當時你都說了什麼!”

巴特爾帶著哭腔瘋狂搖頭“沒有了,我只是和他說了陛下的近況,於是他就蠱惑我,要我發動政變。”

“我沒有叛國,我只是不希望英吉利與大明交惡,大明很強大,不是我們能得罪的。”

那小騎士還想繼續,這時門外卻走進來一個名銀甲侍衛“好了,不要再虐待了。陛下想見巴特爾,路途要好幾天,你再虐待下去,巴特爾恐怕堅持不了這麼久。”

那小騎士對著巴特爾的臉吐口唾沫“算你走運。”

巴特爾精神疲憊,蓬頭垢面。

從皇宮到溫華龍的住處需要五天時間,這五天巴特爾一直不眠不休。

本來見到溫華龍的當天晚上巴特爾想要好好休息一番,卻沒想到被陛下派出的騎士抓住。

經過這一折騰,巴特爾整整六天都沒有好好休息,再加上如今對他拳打腳踢的虐待,巴特爾精神沒有崩潰,沒有一開始就招供已經算很不錯了。

回去的路又是五天,這五天巴特爾每天只被允許睡四個小時,就是害怕巴特爾面見皇帝時暴起傷害到愛德華三世。

愛德華三世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虛弱,就連屋子裡的鹹腥味都要比頭幾天淡很多。

巴特爾被捆住雙手雙腳,跪在地上對著愛德華三世懺悔。

“巴特爾…你知道嗎?我原諒過你三次。”

“第一次是你趁我睡著,無端靠近我。我可以理解你是在擔心我,所以我免除了你的僭越之罪。”

“第二次是你帶著憤怒離開皇宮,你要記住,我是英吉利唯一的皇帝,你的憤怒就是對我的不滿。不過念在你我幾十年的友誼,我依舊選擇了原諒你。”

“第三次是你選擇去尋找那個大明人,他是惡魔的代言人,邪惡帝國的掌舵者,你不應該與他交易,你的行為背叛了主天教義,也背叛了上帝。”

“不過我還是選擇了原諒你,因為你一直幫我治理國家,沒有功勞,你也擁有苦勞。”

“真正讓我憤怒的是,他蠱惑你發動政變,你卻無動於衷,沒有回來告訴我。”

“巴特爾,你還怕你我之間的友誼比不過一個惡魔的誘惑嗎?更令我失望的是,在被抓捕之後,你居然還堅持了七八個小時才說出真相。”

“巴特爾,我早就知道他對你的誘惑是什麼,我讓人拷打你,只是對你的考驗,不然你以為會這麼巧合?在你受刑就會有人來打斷行刑過程?”

巴特爾低著頭,沉默不語,愛德華三世又劇烈咳嗽起來。

“你真是令我失望,我知道自已活的時間不長了,我曾想在過,查理還很年輕,在他長大之前由你來穩住眾臣。”

“連你都會背叛,那其他人呢…查理該怎麼辦?”

巴特爾這時抬起頭,雙眼通紅充滿了淚水“我沒有背叛!我是忠於國家的!”

愛德華三世笑了,只是這名重病之人的笑容看起來有些陰沉沉的。

“是嗎?忠於國家?那貴族呢?你還忠於貴族嗎?”

巴特爾說不出話,答案顯而易見,當他選擇隱瞞對話的時候,他就已經背叛了貴族。

愛德華三世又是一陣咳嗽,過了好一陣才喘勻了氣“巴特爾,放心吧,你不會死,至少在我死之前你不會死。”

陪著皇帝一起死?這不就是殉葬嗎?主天教不是不允許殉葬嗎?巴特爾有些疑惑。

“巴特爾,或許你會好奇我為什麼還要你活著,其實告訴你也沒什麼,原因很簡單,我要你看看,到底是我做的對,還是你做的對。”

“大明是一條惡龍,一條永遠不會滿足的惡龍,這一點從大明攻下葡萄牙王國就能看得出來。”

“我會在臨死之前解決法蘭西,然後我會告訴我的後代,驅逐大明的宗教,趕走所有大明商人,歐洲只能歸歐洲人。”

說完,愛德華三世便擺了擺手,讓侍衛將巴特爾帶回地牢。

就在巴特爾被打出去沒多久,三名銀甲侍衛走了進來,將床上六名少女全部打暈,帶了出去,緊接著就是六名新的少女走了進來。

皇宮依然安靜,英吉利的王安靜的躺在床上,享受著少女。

然而在皇宮之外,看似安靜的黑夜之中,卻醞釀著憤怒。

“這群貴族官員,他們明明那麼有錢,想打仗他們出錢打唄!憑什麼要從我們身上收錢!”

“說得對!這群該死的官員,把我家唯一的兩隻羊牽走了,那可是整整兩隻羊!能值不少錢呢!”

“哎呀,你就別說了,肖特因為交不出銀子,他女兒都被那群官員抓走賣到妓院去了。哼,誰不知道一個十四歲少女賣到妓院可以換三十枚銀幣,也沒見他們這群官員把剩下的二十枚銀幣還給肖特。”

“不知道你們怎麼想,我是忍受不了了!”

“你要做什麼?”

“聽說西邊村子的人被明教保護,官員們不敢進去。”

“胡說,我明明聽說明教要造反,要推翻皇帝!”

“不對!是明教通知了大明國,要大明國和法蘭西合作,瓜分我們英吉利!”

七八位農民吵吵鬧鬧,每個人都有自已的想法,每個人說的明教也都不一樣。

不管農民說的對不對,說的怎麼樣,至少有一點這群農民已經在言語的最深處表達了出來。

那就是對英吉利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