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嗝~~~”一箇中年禿頂的白人挺著大肚子,身穿漢服錦緞,滿臉通紅帶著酒意,晃晃悠悠的走進一家青樓。

緋紅坊,倭寇島最大青樓,樓有五層,每一層都佔地三千平,內部更是用上了最新的蒸汽發電技術,整個大樓內亮著乳白色的燈光,一樓大廳棚頂更是用著奢侈的水晶吊燈,五顏六色的折射光讓每一個踏入這片銷金窟的男人都好似進了仙境。

作為倭寇島出名的銷金窟,就算與最便宜的姑娘共宿一夜,也要花進去五六千兩銀子。

當然了,就算這裡再貴,也沒有誰表達不滿。

不是因為這緋紅坊背後有大人物撐腰,實際上也沒人知道這緋紅坊背後老闆是誰。

這些有錢的行商,滿意的唯一原因就是這裡的服務是在大明都沒有體驗過的。

這裡的姑娘不僅如花似玉各個美若天仙,而且各個民族都有,只要你有錢,一次你能玩上幾種甚至幾十種不同民族的姑娘。

除去漂亮姑娘的原因,每一位顧客離開時都可以填寫一份意見表,你可以隨意提出對緋紅坊的看法,而當商人嘗試寫過之後,他們驚喜的發現,有一些意見竟然真的被採納了。

這是什麼感覺?這是當官老爺的感覺啊。

商人地位雖然被提升,但是自古以來幾千年的慣性還是讓人們看不上這群商人。

不能穿綢緞時想綢緞,沒有地位時想地位。

如今這緋紅坊竟然真的願意聽取商人的意見,哪怕只是一部分,也足以讓一直被輕視的商人群體興奮。

於是,越來越多的商人,寧可忍著錢財流失的心疼,也要來這緋紅坊好好耍一耍。

隨著緋紅坊名氣的增大,越來越多的外國行商也來這銷金窟瞧瞧。

這一瞧不要緊,這裡不僅有對這群白人行商充滿異域風情的亞洲姑娘,甚至連老家的白人姑娘都有。

這一下,緋紅坊的名氣徹底炸開,在海上行商的圈子中,能夠去緋紅坊享受幾次,已經成了商人之間的攀比。

到後來,甚至發展成幾十名商人搶貨時,會以對方去過幾次緋紅坊而選擇要貿易的商人。

因為你去過緋紅坊的次數越多,便越代表你有錢。

如此荒唐的行為,自然惹得朱元璋一陣不快。

“這群人果然就和書中寫的一樣,汙穢不堪,難頂大用!”朱元璋如此罵道。

然而就算朱元璋再怎麼罵,也不能收拾這群人,畢竟把倭寇島打造成銷金窟可是朱元璋自已提的,人總不能自已反對自已吧。

除了緋紅坊,島上東南側還有快活林與酥鳳樓兩家特大演藝性質的青樓。

這兩家的姑娘會身穿薄紗,腿穿黑絲,身上禁處若隱若現,在大廳中跳舞表演。

別說是外國行商了,大明國內的商人也沒見過這一出啊。

島上東側有著可以稱作世界上最大,最公平,玩法最多的賭場:東風發財樓。

東風發財樓內,上到各地傳統麻將,下到色子比大小。

還有擁有百十種玩法花樣的新式賭具“撲克牌”。

在東方發財樓的一樓大廳正中央,掛著一塊由純金做得牌匾,上面寫著發財樓十二規,任何人都不得觸犯,聽說連駐紮在倭寇島的官府都承認這十二條規矩。

什麼不許作弊不許打人都是陳詞濫調,發財樓最大最奇特的規矩便是,不允許借錢。

按照發財樓的說法,今晚要是賭博輸光了,那就說明你今晚就沒有賭運,要麼派人或者自已回家拿錢,要麼換一個好日子再來,反正樓內的賭客和賭莊的工作人員,是一分錢都不會借給你,誰要是借給你,直接押送官府打入大牢,起步就是三年牢獄之災。

民間傳說,這是發財樓做的是細水長流的生意,所以不希望有任何一個賭客在自已這傾家蕩產。

雖然不少人對這說法嗤之以鼻,但是大部分中低層賭徒卻是信了,以至於賭場是越做越大。

朱元璋對這些東西自然討厭,但是沒辦法,堵不如疏,不如開放一處地方,讓這些有錢人都聚集在這一處地方,不僅方便管理,還能儘可能減少危害。

國內則實行高壓政策,無論賭博的還是坐莊的,抓到就是五年礦山勞改,反正大明的礦山還缺不少人。

你要是對大明的礦山不滿意,蒙元和倭寇島還有無數礦點供你選。

在抓了幾千人之後,這些賭徒和坐莊的都銷聲匿跡,徹底剷除是不可能,至少這群人不敢再暴露在陽光之下。

倭寇島除了黃賭之外,還有大批種植園。

這些種植園種的不是糧食,而是樹木,大部分種植園的老闆都選擇種杜仲,銀杏和花椒樹。

因為這些樹木國內市場穩定,價格也不低,有足夠的利潤。只有少部分用來種一些南美來的特種糧食。

種植園中,杜仲大部分都會開採後運回大明,供科學研究。花椒樹顧名思義,就是用來生產花椒的。

而其中最特殊的就是銀杏樹,銀杏木沒有別的用途,只有砧板一個用途。

因為銀杏木不易生黴菌,還有一股特殊的香味,所以皇家做一些特殊菜品時會選擇使用銀杏木做得砧板。

這些砧板除了供給皇宮和大明國內的市場,剩下的一小部分則會賣給歐洲。

一些有頭腦的商人甚至發現倭寇島有些地區還很適合種植紫檀。

雖然倭寇島生產的紫檀料子很差,但是除了大明,歐洲還有一大片市場,於是一個個道教手牌和辟邪劍,被冠上神秘的東方宗教法器賣給歐洲。

每當歐洲人想要更好料子的法器時,這些精明商人總會說“唉,不是不想賣給你,是好的料子做出的法器都被皇家包攬了,就算民間有一些遺留,人家也不敢賣啊,誰賣就殺誰的頭。”

這些歐洲商人被唬的一愣一愣,看似拼命壓價,實則這些大明商人就算壓到最低價,依舊是大明市場流通價的十倍。

溫華龍從英吉利南方登陸,一路上走走停停欣賞十四世紀的歐洲,卻不想到了英吉利首都倫敦時竟然發現,這裡滿街商店門口都掛著大明道教的辟邪劍和辟邪銅錢。

有些店家門口竟然還供奉著紫檀木雕塑的太上老君和上帝塑像。

一時間溫華龍還以為自已走回大明,等溫華龍冷靜下來之後,不由得吐槽這群英國人信的可真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