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朱元璋面色陰鬱,看向臺下的眾臣。

“大月國謀反的事,相信百官已經知道了。”

“如果大明還沒有開始工業化,那這群造反的殺便殺了。”

“可是現在我大明正值工業化最要緊的時候,正是急需勞動力的時候,四周新徵服的國家正看著大明的態度,這件事如果處理不好,甚至可能會影響我大明國本。”

“眾愛卿,可有什麼好辦法?”

崔亮向前一步“陛下,臣有一計!”

“全球資訊處理部給禮部的訊息中,臣注意到大月國是一個典型的全民迷信的國家,無數底層百姓並非因為民族和國王團結在一起,而是因為迷信才團結。”

“如此一來,我們大可以轉移矛盾,透過策劃一場兩個民族之間的矛盾,來讓整個大月國群體轉移仇恨,由此分化他們。”

史官王星皓站了出來“崔部長,我王某最近負責的正是關於大月國的歷史統籌記載,我不得不提醒你,大月國至五百年前兩個最大的民族融合之後,一直只有一個主體,一些小民族根本造不成內亂。”

崔亮捋了捋鬍子“王史官不用擔心,沒有第二個民族,我們還不能創造一個嗎?”

王星皓瞳孔一縮“崔部長,你說的話我可都會一字不差的記載在史書中。”

崔亮哈哈大笑“王史官,你隨便記!自從我見識了什麼叫工業化我就明白,什麼青史留名都不重要!只有強國,現在就強國這才是最重要的。”

“原本我禮部說的好聽是六部之一,實際上不過是可有可無裝作門面的小部門而已。”

“但是伴隨大明的崛起,無論是國內的教育還是對外的外交,禮部的重要性一直在直線而升。”

“過去禮部存在千年,千年間留下無數名人的名字,然後呢?千年的時間還不夠證明,所謂的青史留名根本沒有任何意義嗎?”

“只要我大明能永遠昌盛,就算將我寫成千年難得一遇的亂臣賊子又能如何!”

崔亮的話擲地有聲,整個朝堂無一人反駁。

隨著新思想和新工業的崛起,諸子百家如法家農家墨家的地位已經逐漸與儒家持平。

朱元璋不僅樂得看見這種情況,甚至還在背後推波助瀾,暗地裡為儒家挖坑。

但是今天崔亮的話實在是讓朱元璋震驚了,就連一向以為強國不惜一切代價的朱元璋都有些震撼。

這也太極端了,這要是自已哪天做了錯誤的決定,這群眼裡有國而無君的重臣,會不會團結在一起把自已推翻?

崔亮見朝堂安靜的針落可聞,便又拱手問道朱元璋“陛下,臣此法不僅能解決大月國謀反問題,還能穩定周邊其他國家的情緒。臣覺得,除此以外,別無他法。”

朱元璋回過神,手握緊了龍椅的把手。

“愛卿,你又如何該讓大月人相信,他們原本是兩個民族呢?”

崔亮輕咳一聲“王史官剛剛不是說,自已最近正在整理大月國的文獻歷史嗎?很簡單,讓王史官偽造一些證據,埋進地下,我們再安排人一不小心的挖出來。”

“呵呵,只要我們偽造的證據現世,就加大馬力的宣傳,然後再僱傭大月國內的內奸,直接自導自演一出極端種族分子互相攻擊的大戲。”

“真正危險的是衝突爆發之前,一旦被識破就有可能計劃失敗。但是隻要這衝突已經發生,那就算真相大白,大月國也不會在繼續保持著一個民族。衝突和鮮血已經撒下,不消滅另一邊的人戰爭就不會停止。”

“屆時,我大明只需要在背後扇陰風點鬼火,讓他們衝突加大,在全國戰爭爆發之前強勢鎮壓,這樣一個大月國就會變成兩個大月國,而仇恨也會從大明轉移到對方。”

王星皓輕咳一聲“崔部長計劃真是周全,可是微臣…”

崔亮眼睛一眯“王史官是不願為國汙身?”

王星皓張了張嘴,卻沒有說任何話。

不是每個人都願意不顧一切為國奉獻。

眾官又吵吵鬧鬧商量了一個時辰,最後還是定下了崔亮最開始的提議。

以虛假的歷史來分化大月國。

如果效果可以,這一招又不知道會分裂多少民族。

退朝後,王星皓追上快步離開的崔亮。

“崔部長!留步。”王星皓長久研究文學,體能自然跟不上經常各個部門亂亂竄的崔亮。

王星皓彎腰扶著雙膝,大口喘著粗氣“崔…崔部長…你…”

崔亮搖搖頭“喘勻再說,我又沒什麼急事。”

王星皓大口喘了幾口氣,好不容易勉強將氣息喘勻“崔部長,你朝堂上說的話,是真的?”

崔亮點點頭“誰會在陛下面前說謊呢?”

王星皓一愣,隨即問道“你就不怕成第二個商鞅?”

崔亮咧嘴一笑“為什麼要害怕?”

“王史官,不知道你看沒看過我禮部印刷的給小學生學的史書?從夏商至今,我華夏四五千年的歷史均被濃縮排短短的二十八頁。”

“就是在這短短的二十八頁,商鞅便與大秦共分正反一頁。”

“如果我所做功績真能如商鞅一樣,做出助大秦統一天下般的功勞…天吶,這可真是我想都不敢想的。”

崔亮面帶微笑,陽光撒在崔亮背上,地面的陰影黑的瘮人。

“王史官還有問題嗎?”

王星皓條件反射的搖搖頭,隨即又趕忙開口“崔…崔亮,你就不為你的家人考慮嗎?”

“家人?如果犧牲他們能讓大明強盛一倍,我會毫不猶豫。而此刻,不正是機會嗎?”

見到崔亮越走越遠,王星皓大喊著“崔部長,我同意了!”

崔亮擺了擺手,這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背依舊挺拔。

一個月後,大月國東部一群“農民”在刨地時,意外崩壞了稿子。

農民的生活本就無聊,自然會好奇挖到了什麼…這一切行為看起來極其合理。

“農民”們翻開土地,發現了一座石棺。

開啟石棺,內裡躺著一具擺出掙扎姿勢的白骨,以及一部部刻滿了文字的石片。

石片的文字有些崇古,刻痕卻十分新鮮。